笛卡兒是17世紀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是西方近代資產階級哲學的奠基人、近代數學的始祖。他分析了幾何學與代數學的優缺點,認為希臘人的幾何過於抽象,而且過多的依賴於圖形,總是要尋求一些奇妙的想法;而代數卻完全受法則和公式的限製,以至於阻礙了自由的思想和創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學。笛卡兒小時候智商很高,不僅學的東西很快就掌握了,還能舉一反三,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他出生不久,母親就病故了。他的身體也不太好,時常生病。父親很憐惜他,讓他大部分時間休息。然而,小笛卡兒卻是一個愛動腦的孩子,不管走在哪裏都表現出若有所思的樣子。他家請來的女用人剛來時,還以為他是一個呆子呢。
一天,他和小朋友在一起下棋,坐在那裏眼睛盯著棋子看了半天,盡管小夥伴催了他幾次,還是呆立不動。正當小夥伴不耐煩時,他卻突然說:“對,就這樣。”然後跳起來,頭也不回地跑到房間,留下小夥伴莫名其妙地愣在那裏。不久,他出來了,對小夥伴說:“爸爸一個月前給我留下一道題,我剛才突然想起了它的解法。現在我已經解出來了,接著下棋吧。”小笛卡兒整天處在思考問題的狀態中,加上身體瘦弱,使父親非常不安。他擔心兒子智商太高,太過於成人化,如果思考過度的話會傷害身體的。為了控製孩子接觸的知識太多、想的問題太複雜,父親把一些他認為不宜過早涉及的書籍全部收藏起來,讓孩子以休息為主。在兒子休息的時候,父親抽出時間陪孩子說話,講故事、說笑話,千方百計地轉移他的注意力。因為,房間裏一旦隻剩下他一個人了,他就會一刻不閑地思考許多複雜的問題。
父親還逼迫小笛卡兒出去玩耍。除了找夥伴陪他下棋外,還把鄰家的小夥伴們召集來做遊戲,或者到林子裏捉小鳥和蜻蜓,或下水裏遊泳,或爬山。在布置作業方麵,父親也盡量控製數量和難度。在父親的照顧下,小笛卡兒的身體狀況一直朝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時,他的智力也絲毫沒有受到負麵影響,他的愛思考的習慣也一直保持了下來。正是由於不斷地思考,從讀書時開始,他便對僵化的說教有強烈的懷疑批判精神,堅定不移地尋找真理。他因為懷疑教會信條而受到迫害,長年在國外避難。他的著作生前或被禁止出版或被燒毀,在他死後多年還被列入“禁書目錄”。但在今天,在法國首都巴黎安葬民族先賢的聖日耳曼聖心堂公墓中,有一塊大理石墓碑上卻莊重地刻著這樣的文字:“笛卡兒,歐洲文藝複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並保證理性權利的人。”
笛卡兒之所以創造了解析幾何學,這與他長期的思考是分不開的,而這個思考的習慣,又是從小就養成的。孩子是喜歡動腦的,特別是聰明的孩子,對不懂的問題總會思考一番。但是,思考過度,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畢竟,孩子長身體的時候,大腦也沒有發育成熟。如果過度開發孩子的大腦,可能會傷害大腦,結果適得其反,走進了“揠苗助長”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