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彥博站在一旁想:要是讓球自己跑出來就好了,他眼睛一瞥,發現不遠處有一條小溪,於是他高聲說:“不要著急,快,我們拿家夥把水灌到洞裏,球是輕的,等洞裏灌滿了水,球自然就浮起來了。”於是大家七手八腳地忙開了,沒有多久,球就浮出來了。文彥博正是利用了浮力的原理,這個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知識點

浮力

浸在液體或氣體裏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漂浮於流體(液體或氣體)表麵或浸沒於流體之中的物體,受到各方向流體靜壓力的向上合力。其大小等於被物體排開流體的重力。在液體內,不同深度處的壓強不同。物體上、下麵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物體下部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強較大,壓力也較大,可以證明,浮力等於物體所受液體向上、向下的壓力之差。例如石塊的重力大於其同體積水的重量,則下沉到水底。浮木或船體的重力等於其浸入水中部分所排開的水重,所以浮於水麵。氫氣球的重量比它同體積空氣的重力小,即浮力大於重力,所以會上升。這種浸在水中或空氣中,受到水或空氣將物體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延伸閱讀

郡亭枕上看潮頭

“山寺月中尋杜子,那亭枕上看潮頭。”是白居易在“憶江南”中的詩句,描述的是錢塘江大潮洶湧澎湃、躺在郡街建造的亭子上,就能看見郡卷雲擁雪的壯麗景色。那麼什麼是潮汐?為什麼錢塘江的潮汐如此雄偉壯觀呢?從流體力學看,海洋潮汐是海水受引潮力作用而產生的海洋水體長周期波動的現象,它在鉛直方向表現為潮位升降,在水平方向表現為漲落。古人將早晨海水上漲稱為潮,黃昏上漲稱為汐,合稱為潮汐。月亮、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與地心單位質量物體引力之差稱為潮力,當月亮、太陽的引潮力方向相同時,使潮差出現極大值。發生在杭州灣錢塘江口的潮水成為暴漲現象,被稱之為錢塘江湧潮。我國沿海的潮波主要是由太平洋傳入的,浙江沿岸,杭州灣一帶首當其衝,加上杭州灣連接錢塘江口呈漏一鬥狀,水域變淺變狹,單位體積而水勢能增大,致使潮差在海寧高達8.93米,每年農曆八月十八口,恰逢臨近秒分大潮,加上正值雨季,平均海平麵升高,如遇強勁東風或東南風,風助潮勢,湧潮景象更加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