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呂不韋猶豫再三:“老臣還有一個特別消息,關係到一位驚天動地的人物,卻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講無妨。”嬴政笑道:“能讓丞相形容為驚天動地的人物,絕非尋常之人,孤實在是好奇究竟是何人?”

“武安君。”呂不韋目視嬴政,幾乎是一字一頓的說出這句話來。

“武安君!”嬴政先生一愣,接著心中一震,豁然起身,道:“我大秦百戰百勝卻被逼自盡的武安君白起?”

武安君乃是人臣最高榮譽,須有安邦定國的大功勞,春秋戰國數百年,目前為止隻有白起和蘇秦獲此封號。

“正是他。”呂不韋點了點頭,看著嬴政的目光無比鄭重的確認道。

“怎麼可能!”嬴政道:“按宮中典籍記載武安君已經死了十八年,而且是昭襄先王親自派人賜下的毒酒。”

白起的死可謂撲朔迷離,一共有三種說法,每種說法都不相同,但都殊途同歸,多年來一直沒人弄清真相。

一是自刎而死。

白起拒絕擔任攻趙統帥的命令,被秦昭襄王斥責怪罪,貶為士卒,在鹹陽七裏外杜郵被追上,賜劍自刎而死。

這是秦國百姓知道的消息。

二是賜酒鴆死。

秦昭王疑白起造反,賜下毒酒,白起問自己何罪,秦昭王回答說有造反的能力就是罪,於是白起憤而自殺。

這是秦國王室內部的消息。

三是農家刺殺。

白起殺人太多,引起六國恐懼,於是農家各堂選拔六位頂級高手修煉地澤殺陣,一番苦戰,終於殺死了白起。

這是在江湖上流傳的消息。

無論這三個消息哪一個是真的,都可以確認白起十幾年前已經死了,可現在呂不韋說他還活著,言之鑿鑿。

他是哪裏來的消息?

“這等消息,丞相何以知之?”嬴政看向呂不韋,目光銳利如劍,他想知道呂不韋還有多少存貨他不知道。

“是先王臨終前告知老臣的。”

“哦?”嬴政訝異道:“竟是先王告訴丞相的,如此說來先王也知道白起活著,其中隱情丞相速速道來。”

“大王容稟。”呂不韋道:“其實武安君還活著的消息不止先王知道,昭襄先王和孝文先王也是知道的。”

“怎會如此?”嬴政愕然。

“大王。”呂不韋道:“當年武安君一案的經過人盡皆知,老臣便不再贅述了,隻是其中的隱情頗多,而且事涉昭襄先王,所以多數不記於史筆,而是經由秦國的曆任大王口口相傳。”

“原來如此!”嬴政恍然,接著不禁皺眉凝目,道:“如此重要機密,為何父王隻傳於丞相而不傳於孤?”

嬴政麵帶寒霜。

“大王容稟。”呂不韋道:“當時大王年幼,先王擔心大王無法守住這個秘密,所以才會告訴老臣,讓老臣在合適的時候轉述大王知曉,武安君是大秦軍魂,或可助大王的霸業一臂之力。”

“竟是這樣。”嬴政麵容稍解,頓了頓又問道:“當年的案子究竟是怎麼回事,武安君為何能全身而退?”

“大王且聽老臣慢慢道來。”呂不韋喝口水道:“大王可知武安君不但是百年難遇的兵家奇才,更是難得一見的武道奇人,他是以殺入道,已堪破天人秘境,天下能殺之者寥寥無幾。”

“嗯!”嬴政讚歎道:“武安君百戰百勝,殺人百萬,也確實稱得上舉世無敵,比起那個東皇太一如何?”

“老臣不知。”呂不韋猜道:“但是絕不會比他差,否則曆代先王也不會容他,或許有對付不了的緣故。”

“這話有些道理。”嬴政讚同,白起軍功赫赫,舊部遍布軍中,死忠分子不少,王齮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他若出來振臂一呼,縱然不能顛覆大秦的江山社稷,也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恐怕不會亞於打一場敗仗。

“當年武安君因戰略問題,觸怒昭襄先王,一時間君臣關係降至冰點,先王遂有殺武安君之意,但終究不忍割舍君臣之義,於是便以毒酒試探,誰知武安君仰頭便飲,沒有絲毫猶豫。”

“武安君真乃忠臣也。”嬴政不禁讚歎道,無論哪種說法,都不曾提及白起死前有一絲一毫的造反的意圖。

“雖然武安君修為絕世,早已不懼毒物的侵襲,昭襄先王還是看到了一腔矢誌不渝的忠誠,於是沒有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