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令人擔憂的噪聲病(2 / 2)

噪聲病是伴隨現代文明產生的一種“時髦病”。為了有效地控製噪聲病的發生和蔓延,全社會必須重視治理噪聲公害,減少噪聲汙染,創造一個文明、舒適、安靜的生活環境。

知識點

腎上腺素

腎上腺素是腎上腺髓質的主要激素,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髓質鉻細胞中首先形成去甲腎上腺素,然後進一步經苯乙胺-N-甲基轉移酶的作用,使去甲腎上腺素甲基化形成腎上腺素。它能使心肌收縮力加強、興奮性增高,傳導加速,心輸出量增多。對全身各部分血管的作用,不僅有作用強弱的不同,而且還有收縮或舒張的不同。對皮膚、黏膜和內髒(如腎髒)的血管呈現收縮作用;對冠狀動脈和骨骼肌血管呈現擴張作用等。由於它能對心肌產生正性變時,正性變力,正性變傳導作用,因此是一種作用快而強的強心藥。

延伸閱讀

噪聲武器

1986年,西歐某國發生了一次劫機事件,為了對付劫機犯,地麵保安人員在多次喊話無效的情況下,向機艙內投擲了一枚“炸彈”。隻聽得“轟”的一聲巨響過後,機上人員個個失魂落魄,呆若木雞,劫機犯手中的武器也掉了下來,乖乖地束手就擒了。而機艙內既沒有火藥的煙霧,也見不到飛濺的彈片,更沒有發現人員傷亡。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保安人員向機艙內投擲的“炸彈”不是普通的炸彈,而是特別的“噪聲彈”。它爆炸的威力,不是來自殺傷力強的碎彈片,而靠的是放出的強烈的噪聲。

科學研究表明,高強度的噪聲對人是一個強烈的刺激。在120~130分貝的聲強下,人就會十分痛苦,甚至感到有些受不了;如果達到140分貝,人就會驚恐萬狀、大腦失靈、手腳都不聽使喚。“噪聲彈”正是利用這一點來製服劫機犯的。

韓國也曾研製出了一種“噪聲步槍”,它也是利用140分貝以上的瞬時噪聲來擊倒歹徒的。如果噪聲強度更高,它對人體將產生嚴重損害,輕則震聾耳朵,重則發生昏迷休克,更嚴重的甚至引起腦出血或心髒停止跳動。1959年,美國有一次做超音速飛機噪聲作用試驗。飛機在10~12米低空掠過,10個被試驗人員全部死亡,無一幸存。據說,古羅馬時代就曾用強烈的噪聲來處死過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