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次聲與災難結伴而來(1 / 2)

在廣漠無垠、氣象萬千的自然界,不僅海上風暴可以產生次聲,而且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在發生的過程中,也都伴有次聲的產生和傳播。

1883年8月27日,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之間的喀拉喀托火山突然大爆發,巨大的爆炸聲傳到了5000千米之外的印度洋上的羅德裏格斯島。同時,遠離火山幾萬千米地方的觀測站的微氣壓計也都出現了明顯的讀數偏差,後來證實這是這次火山爆發所產生的次聲引起的。這是世界上首次記錄到的次聲。

1908年6月30日,一顆特大的隕石落在了俄羅斯西伯利亞大森林中並發生了猛烈的爆炸,這就是有名的“通古斯大爆炸”。這次隕石大爆炸不僅發出了震天的巨響,而且也產生了很強的次聲,在幾萬千米外的倫敦都記錄到了。

此外,人們通過研究發現,地震海嘯、電閃雷鳴、波浪擊岸、水中旋渦、晴空湍流、龍卷風、磁暴、極光等一類自然活動中,也都伴有次聲產生出來。

各類自然現象中產生的次聲,給我們送來了豐富的自然信息。雖然這種次聲人們無法用耳朵直接聽到它,但是可以利用各種儀器將它接收並記錄下來。通過對它所攜帶信息的分析處理,就有可能使人們深入地認識這些自然現象的特性和規律,並能對某些災害性事件作出比較科學的預報。

地震是一種經常發生的自然災害,它是由於地球內部變動引起的地殼震動造成的。地震的破壞力很大,因此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深重的。1976年7月28日,我國唐山發生的裏氏7.8級大地震,把一個上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頃刻間變成一片廢墟。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加強地震探測和預報就顯得格外重要。目前利用地震儀探測地震,還隻能記錄該儀器放置點的地麵位移量,能不能通過某種方法測出較大範圍內地麵的位移量呢?科學家認為,有效地探測地震發生時發出的次聲,有可能為地震測報工作提供一種新的方法。

強烈地震發生時,沿地球表麵傳播的地震波會向大氣輻射次聲。地震波有3種:縱向波、橫向波和表麵波。這3種地震波激發的次聲強度各不相同,其中以表麵波產生的次聲最強。接收這3種不同的次聲,可以從中推算出地震波的垂直幅度、方向,龍卷風產生次聲波和通過時的水平速度,進而就可知道接收地點周圍某個範圍內,由於受地震影響而發生的地麵位移的平均值。

龍卷風也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自然災害,由於它常常來得突然,所以用一般氣象預報方法很難對它作出預報。美國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陸上龍卷風多發地,在那兒附近人們經常記錄到一種頻率隻有十分之幾赫的次聲,後來發現這種次聲是從龍卷風發生區域傳來的。現在人們就利用幾個相隔上百千米的次聲接收站組成探測網,通過接收次聲來探測龍卷風的發生地點,並據此作出預報。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探測其他的天氣現象,並且根據對次聲的頻率分析,可以鑒別各種氣象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