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用眼晴去發現美——養成善於觀察的習慣(2 / 2)

一位男孩問父親:“爸爸,為什麼咱家陽台裏的花和臥室裏的花的葉子顏色不一樣呢?”男孩的父親很高興兒子能看到這點不同,於是特地找來碘酒,給孩子做了一個實驗。

父親把碘酒滴在經過光照的葉子上,葉子變成了藍色。父親對孩子說:“這是因為葉子上有個光合作用的產物——澱粉。”然後,他把碘酒滴在沒有經過光照的葉子上,葉子的顏色保持不變。父親告訴孩子:“這就是光合作用,陽台上的花經過陽光的照射,葉子上產生了澱粉;而臥室裏的花由於缺乏陽光的照射,就沒有產生澱粉。對植物來說,空氣、水和陽光都是必需的。”

一個充滿好奇心的男孩會發現家裏陽台的花和臥室裏的花的葉子顏色不一樣,然後他就會去觀察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一樣的花有不同的顏色。這個孩子學到了許多知識,他以後也一定會更加注意觀察的。

通過觀察去驗證你所學的知識

學了“小蝌蚪找媽媽”的課文後,你是不是也從小河裏撈幾隻小蝌蚪帶回家,觀察它的成長過程呢?

課本裏的東西接受起來比較機械。如果你能通過實驗觀察去尋找正確的答案,這樣不僅可以鍛煉你的觀察力,而且你從中學到的知識會更多,記憶會更深刻。

觀察的過程中對自己進行提問

很多小朋友觀察後就把觀察的過程放在一邊,其實這個時候,你如果能夠給自己提出幾個問題來,不但可以檢查你觀察的結果,而且還可以幫助你確定觀察的內容和重點。

在觀察的過程中記錄觀察結果

達爾文從小就對動植物很感興趣,喜歡觀察動植物。年幼的達爾文出於對觀察的興趣,就對自己搜集的標本做了一些簡單記錄,有的還附有簡單插圖。有一天,舅舅看了達爾文的摘記後,對他說:“隻做摘記是不夠的,你要把自己當作一個畫家,但不是用顏色和線條,而是用文字。當你描述一種花,一種蝴蝶,一種苔蘚的時候,你必須使別人能夠根據你的描述立刻辨認出這種東西來。為了搞好科學研究,你必須進一步提高你的文字表達能力,要像莎士比亞那樣用文字描繪世界、敘述曆史、打動人心。”

聽了舅舅的話,達爾文專門準備了一個記事本,在以後的觀察中每次都把觀察結果認真地記錄下來,並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20年後,達爾文根據多年來的觀察記錄寫出了進化論的著作,成為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

觀察後要對觀察的結果有所記錄,這不僅是對觀察的總結,也是鞏固知識點、積累知識的一種好方法。隨著觀察材料的不斷積累和豐富,簡單的隨感式摘記顯得過於簡單,就需要寫觀察日記來總結觀察結果。

因此,我們也要把觀察過程中的相關情況記錄下來,在一個階段後,對自己的記錄進行整理,從而概括出觀察的結論。小朋友們,你的觀察日記可長可短,字數不定,形式也很自由,隻要記錄下真實的情況就可以,所以不要為做觀察日記而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