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上課是學習的基本,上課認真聽講1小時,要比自己學習10小時效果更好。小朋友們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是這一環。
上課不想聽講,是不是下麵的原因呢?
聽不懂。
聽不懂可能是之前的基礎沒有打好,跟不上進度;也可能是預習不認真。如果是基礎差的話就給自己補補課;後一種情況主要是加強預習。
上課容易受幹擾而走神。
這還是意誌力的問題,上課的時候還是要盡量排除幹擾因素,桌上除了必備的學習用品外,不擺放容易分心的物品,盡量不跟同學說話,慢慢地提高控製自己的能力。
缺乏學習興趣。
感興趣的課程就專心聽講,不感興趣的課程往往不專心。這樣的話,你就要在課堂上多發言,多上黑板上演練。如果老師沒叫你回答問題,你就在心裏試答老師的問題或在本子上演練,老師評價其他同學的回答或演練情況時,自己要評價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優點,找到不足,進行自我激勵,提高學習的興趣。
課堂40分鍾的態度很重要
在學習過程中,會不會聽講是最重要的。上課時,你已經有了預習的基礎,在心理上就會有一種想聽聽聽老師怎麼講、跟自己的理解一樣不一樣的願望。
老師講課時,你的注意力要緊緊跟著老師的教學走,眼睛看、耳朵聽、心裏想,需要做練習時馬上動手。要明確地記住重點和難點,基礎知識、定義、定理要進行強製記憶,要掌握例題的解答步驟、方法。如遇卡殼的地方,要反複思考弄懂。
上課的五個程序
帶著問題上課。
上課前經過預習這一學習環節之後,你是帶著一些未解決的問題進入課堂的,就會保持著比較強烈的求知欲。這個時候,你就會集中精力聽老師講重點和難點。
要學會放鬆。
一節課始終繃緊了弦是不可能的,所以調節課上不同階段的緊張程度便很重要。你一定要注意的是一堂課的開頭和結尾不可忽略,需要認真聽講。
緊抓老師思路。
緊跟著老師的思路去聽講,因為老師的講課內容是有邏輯性的,是層層深入的。如果聽講時遇到某一問題沒聽懂可迅速記下來,沒有必要去死鑽“牛角尖”,還是要順著教師的講解去聽,產生疑問的地方或許在老師接下來的講解中就解開了。
要當課堂主人。
聽講時學生必須發揮主體作用,認真思考老師提的問題,仔細觀察演示或實驗,大膽提問,大膽發表看法,積極參加討論。
養成做課堂筆記的習慣。
學生課上要邊聽邊記,以聽為主。記錄時善用符號,簡潔明了,迅速整齊,可有自己的批語,重點處用彩筆或著重符號標明。
上課不光要帶著耳朵,更要帶著大腦
課堂聽課時一定要開動腦筋,要積極進行思維。不能隻是跟在老師後麵,死記老師講的公式和結論。要弄清楚“是什麼”,更要弄懂“為什麼”,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經常這樣做,我們的認識能力就會提高,學到的知識也會更加鞏固。老師講解例題時,給出題目後就要積極思考,老師講解時,要邊聽邊想,還要爭取超前想,即想什麼時候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課堂十個學習習慣
課前將課本、練習本、文具盒及其他學習材料準備好。靜坐看書,等候老師上課。
學會正確地使用鉛筆或鋼筆,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注意用筆衛生。
課堂上認真接受教師指導,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課堂上培養對多門學科的興趣,尤其是英語、物理、曆史等學科。
積極踴躍發言,敢於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說話完整,口齒清楚,聲音洪亮,儀態端莊。
有疑難問題時,及時舉手發言。自己獨立解決問題,並能闡明自己的觀點。
虛心聽取別人的發言,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不譏笑別人的錯誤。
善於合作學習,在進行分組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時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學習各科知識時,注意聯係生活實際,多角度地解決問題。
學會記課堂筆記,按時完成課堂作業,書寫認真、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