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的代價
前蘇聯女英雄卓婭的媽媽在《卓婭與舒拉的故事》這本書中,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卓婭的學習成績很好,雖然某些功課她學得很吃力。有時候她做數學和物理題做到深夜,可是始終不讓舒拉幫助她。有很多次都是舒拉早已準備第二天的功課了,可是卓婭仍然伏在桌上思考前一天的問題。
“你做什麼呢?”舒拉問。
“代數。我算不出這道題。”
“來,我給你算算看。”舒拉說。
“不用,還是我自己再想想吧。”
半小時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舒拉生氣地說:“我睡覺去了,答案就在這裏。你看,我放在這裏啦!”
卓婭頭也不回。舒拉進屋去了。卓婭又做了很長時間。夜很深了,卓婭十分困倦了,她就用冷水洗了洗臉,洗完後又坐回書桌旁。題的答案就在旁邊放著,伸手就能夠取來,可是,卓婭連往那邊看上一眼都不肯。
第二天,卓婭的數學得了“優”,這事並不使班上任何人感到驚異。可是卓婭的媽媽和舒拉都知道這個“優”的代價是什麼。
小朋友們,你知道這個“優”的代價是什麼嗎?這個代價就是付出努力,獨立思考。
思考讓人強大
發明大王愛迪生,一生創造了1000多項發明,包括白熾燈泡、留聲機、電影等等。如此大的成就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很多人認為他是天才,然而他本人卻把這些成就歸功於勤於思考的習慣。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利於對書本批判地吸收,既掌握了知識的精華,又鍛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大腦不是知識的“倉庫”,而是“知識之胃”
每個小朋友的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可是,有些小朋友顯得很聰明,而有些小朋友顯得很笨,為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聰明的人的腦子是運動著的,而看起來笨笨的同學呢,他們的大腦還在休息中呢!這些小朋友遇到問題根本就是不動腦筋思考。
人經常運動,身體才能保持健康和靈活。大腦也一樣,你老不去用它,它就會像一台被擱置不用的機器,會生鏽,再要用時就會很慢很困難。
想想,你是不是隻是把你的大腦當作了倉庫,老師講什麼,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腦兒地塞進去,存在大腦裏,不去整理,也不去消化吸收。這樣下去,就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書呆子。
其實,我們的大腦更應該充當起“知識之胃”的角色。
很多知識看起來很深奧,但隻要你能夠深入進去,就會發現其實也很簡單;很多問題看起來很複雜,但隻要你能換個思維方式想一想,一切就會迎刃而解……所以,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記住:讓大腦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