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會學習也要會休息——養成科學用腦的習慣(1 / 2)

小朋友們,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同學,那些學習好的同學是不是也很會玩兒?那些一天到晚坐在書桌旁的是不是有一些“讀死書”的人呢?

學習要勞逸結合,學一會兒就出去玩兒一會兒,不要造成用腦疲勞,一定要養成科學用腦的習慣。古人“頭懸梁,錐刺骨”的學習精神我們可以學習,但他們的方式卻是不科學的。

我們的優勢是我們的大腦

人奔跑不如鹿,嗅覺不如狗,力量不如牛,跳躍不如羚,遊泳不如魚,飛翔不如鷹。人的優勢在腦,大腦有自我意識,有高度智慧。比起許多生存繁殖了幾億年的動物,人類是隻有幾百萬年曆史的小後輩。但我們人類近幾百年來,產生了達·芬奇的繪畫,貝多芬的音樂,曹雪芹的小說,愛因斯坦的理論。我們用電腦做事,登月成功,世界聯網,動物克隆。這些主要靠我們有無以倫比的大腦。

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隨著大腦皮層的發育生長,兒童腦的興奮過程和抑製過程逐漸趨於平衡。你們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縮短了。10歲的小學生,平均每天睡10小時左右。

人腦的重量,出生時390克,9個月時660克,3歲時1000克,小學生的腦重量增長顯著,9歲兒童的腦重為1350克,到12歲時為1400克,已經接近成人腦的重量。腦神經細胞體積增大,突起分支增多,神經纖維增長。

休息是大腦的需要

研究大腦的科學家們經過無數次實驗研究後認為,我們的大腦是人體內最精細、微妙的組織,也是最容易疲勞的組織,一段時間的緊張工作後,它也會累,它也需要休息。在腦疲勞的狀態下,人會出現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等現象。如果是長期的大腦疲勞的話,就會出現失眠、恐怖、焦慮、健忘等生病症狀,有時還會危及生命。

所以當大腦給我們發出提醒時,我們最好聽從大腦的指揮,放下書本,出去玩兒會兒。如果還要硬著頭皮撐下去的話,那你的學習效率肯定降低,嚴重的話真有可能造成腦功能的紊亂,導致神經衰弱的發生。

勞逸結合的用腦方法

大腦皮層有興奮和抑製兩種狀態。當某一神經中樞興奮時,其他神經中樞就處於抑製休息狀態,當某一神經中樞長時間興奮即工作時,將出現保護抑製你再用腦,效率就會下降。根據這一原理,就要交替不同的學習和活動內容,使大腦皮層不同的神經中樞輪流工作和休息,保證腦功能的有效發揮。

你們在學習文化課一段時間後,可以做做體育運動,也可以換一些實際操作方麵的訓練與學習。那麼多長時間進行一次交替為好呢?一般以一個小時為佳,當然這也因人而異,可以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另外還可以在學習一段時間後,聽聽音樂,不僅使大腦得到休息,還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培養自己欣賞音樂的能力。也有的專家認為邊聽音樂邊用腦思考問題,也能提高工作效率。據說愛因斯坦就是在聆聽貝多芬的著名的《命運交響曲》時,發明了相對論的著名公式。

學會調節大腦活動

手段之一是轉換不同的學習內容。每隔一定時間轉換不同的學習內容,也就轉換了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使學習緊張而富有彈性,保證學習的高效率。另一手段是課間積極休息。課間到室外活動一下,或者看看遠景,對消除腦力疲勞很有效。研究發現,如果在課間有哪怕10分鍾的積極休息,便可使腦力活動的效率提高30%。有的同學不理解課間休息的重要性,下課仍在學習,表麵看來學習抓得很緊,殊不知這點收獲,遠遠抵消不了由此造成的損失。

保證充足的睡眠

大腦主要還是依靠睡眠進行休息,隻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消除疲勞。小學生的睡眠時間應該是10~11個小時。所以小朋友們,你們一定要保證自己的睡眠時間,盡量不去開夜車。每天盡量早睡早起,養成好的作息習慣。

堅持經常性的體育活動

體育活動能促進新陳代謝,消除大腦疲勞。經常性的體育鍛煉,有助於提高視力、聽力、觀察力和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