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你是不是很羨慕那些大科學家呢?是不是希望有一天也能像他們那樣為祖國做出大貢獻呢?
你知道他們是靠什麼成功的嗎?愛因斯坦說:“成功=艱苦的勞動 正確的方法 少談空話。”這就是一個大科學家的答案。
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都不是“神童”
牛頓終身勤奮學習,很少在午夜兩三點以前睡覺,常常通宵達旦工作。
愛因斯坦讀中學時成績並不好,考了兩次大學才被錄取,學習也不出眾,畢業後相當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後來在瑞士的一家專利局當了七年職員。就是在這七年裏,愛因斯坦在艱難的條件下頑強地學習工作著,利用業餘時間研究出了相對論的理論基礎。
發明家愛迪生家境貧苦,隻上了三個月的學,在班上成績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學,對於許多自己不懂的問題,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毅力刻苦鑽研。為了研製燈泡和燈絲,他試驗過一千六百多種礦物和六千多種植物。由於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比一般人的工作時間長得多,相當於延長了生命,所以當他七十九歲時,宣稱自己已經是一百三十五歲的人了。
養成勤奮的好習慣
合理安排時間。
學習懶惰常常與生活散漫分不開。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節奏是矯治懶惰習性的第一步。日常生活井然有序的人,做事就不會拖拖拉拉、疲疲遝遝。
對學習充滿興趣。
興趣是勤奮的動力,一個人對某項事物產生了興趣,便會積極主動地投入,消除怠惰。
吳小同學原來對課本學習不感興趣,上課隨便講話,做小動作。班主任老師在一次家訪中,發現了他愛飼養小動物。於是老師有意讓他參加生物興趣小組,並委托他飼養生物實驗室的金魚。由於他的興趣得到合理引導,使得他不僅在課外活動中主動積極,而且生物課學習也表現得十分認真。
獨立解決問題。
依賴性是懶惰的附庸,而要克服依賴性,就得在多種場合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獨立地解一道數學題,獨立準備一段演講詞,獨立地與別人打交道等等。
加強體育鍛煉。
有時候,我們變得懶惰是因為身體虛弱或疾病,使得身體容易疲乏,學習進行不下去。健康的身體是學習的前提條件。一個人一旦身體虛弱,那麼他稍微多看一會兒書,就會感到疲憊。所以,一定要堅持鍛煉身體。
學習懶惰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要根據不同的起因靈活采用不同的糾正方法。另外,懶惰是一種不良的行為習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學習中的懶惰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要鼓勵這些同學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改正學習懶惰的行為。
魯迅賣獎章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裏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裏流淚,嘴裏“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
王亞南綁在柱子上讀書
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裏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讚歎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黃侃誤把墨汁當小菜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他看書入了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台、朱砂盒,啃了多時,弄得滿臉花,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卻還不知朋友笑他什麼。
曹禺真讀書假洗澡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妻子給他準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步入內室。一個鍾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鍾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妻子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裏,一手拿著書看,另一隻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