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長處,也有短處,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小朋友們,請大家做一道算術題。
假如我們從全組每個同學身上找出兩條優點,15個同學能找出多少條優點?從全班每個同學身上找出兩條優點呢,65個同學一共能找出多少條優點?
演示乘法算式:2×15=30
2×65=130
想想看,如果我們能將這些優點學習到自己身上會是什麼樣子呢?
一個人如果能不斷去發現別人的優點,就能不斷地學習別人的優點,就越能提高自己,無論是誰,都有優點、長處,也都有缺點、短處,都需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會有進步。
向比自己強的人學習
五代時期的鍾隱年輕時已是個有名氣的畫家,在當時的社會裏他的身份地位已經是比較高的。可是,他為了學習郭幹暉的一技之長,不惜隱姓埋名,屈身為奴。這足以說明他要向別人學習的誠懇迫切的心情,經過努力,他終於成為著名畫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別人學習,即使已經成為優秀的、有成就的人,隻要發現別人有一點比自己好,就要慮心向別人學習。這樣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更大成績。
每個人都有優點,向不如自己的人學習
“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就要向比自己強的人學習,對不如自己的人就沒有必要向他們學習了嗎?
聞名全國的張秉貴老師傅,是北京市百貨大樓糖果部的老售貨員。他不僅服務態度好,而且業務也熟練。賣糖,分量抓得準,價錢算得快,品種配得好,包兒捆得快。可見,處處留心皆學問。當他看到有個青年徒弟包紮糖果的方法好而快的時候,就虛心向這位徒弟學習這個先進方法。這告訴我們:對不如自己的人,也要注意發現他們的優點。廣泛吸取各種人的優點,才能使自己成為更完美的人;也可以使自己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更謙虛,不驕傲,不斷前進。
別向他們一樣做
老師表揚王敏,張小麗說:“她也不怎麼好,有一次,她還做錯一道題呢!”
像張小麗這樣,眼睛總是盯著別人的缺點,不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就不可能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小剛跳繩比賽得了第一,小軍卻說:“他隻比我多跳了兩個,還有許多同學比我跳得少呢!”
小軍對比自己強的同學不服氣,不願意向人家學習,又用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比,越比對自己的要求越低,這樣怎能進步呢?
老師表揚李小明學習好、愛勞動、守紀律,同學們選他當“三好學生”。
趙大浩卻憤憤不平:“李小明有什麼了不起,就是他愛表現,老師就是偏愛他!”
趙大浩對比自己好的同學不服氣,產生了憤怒、怨恨的情緒,這就是嫉妒。嫉妒別人就不能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會導致與同學的對立,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