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看了之後,他把書信遞給了範增,範增看後幽幽一笑,項羽略顯不解的問道:“亞父笑什麼?”
“如果這封信是趙毅的,我們便可欣然進城了,可這封信偏偏卻是司馬卬的,那麼,我們此時進城,恐怕就要喧賓奪主了,恐怕趙國的武信君趙凱,也不會同意的。”
“哼!趙凱同意不同意又能如何?”
“如果是以往,倒無所謂,可關中之戰已經漸進尾聲,難道將軍真的要輸給劉邦嗎?如果我們還繼續停留在河北,恐怕就真的沒希望了!”
說道兵進關中,範增不由自主的瞥一眼張耳,之後又道:“張相國,你們的趙王,為什麼遲遲不來書信?如果這麼拖下去,我們可就要轉走邯鄲,繼續追擊章邯去了。”
範增這話是故意說給張耳聽得,他聲音拉的很長,張耳此時一臉的無奈之色,見範增忽然提起此事,隻能歎道:“若如此,我隻能親自去一趟巨鹿,勸說我王了。”
“如今趙凱兵進巨鹿,四麵圍城,將軍不怕身陷巨鹿而無法無法脫身嗎?更何況,一旦趙凱強攻巨鹿,將軍將如何撤離?”範增說到這,他看一眼李塔,之後又道:“如果我猜的不錯,司馬卬恐怕並沒有得到趙毅的允準吧?”
李塔見範增如此問,隻能微微一歎,搖了搖頭,其實他是想一口咬死,是趙毅授權的,但是想了想,範增是何等精明之人,他豈能看不出自己在撒謊,若處置不好,自己反而會惹來殺身之禍。
但是張耳當初來楚營的時候,範增可是明著答應自己,要參與此事,此時範增卻一改口風,除了趙毅的親口授權,他不會兵進巨鹿城,這又是什麼意思?
難道,範增已經有了退意嗎?
張耳沉思了一會,他見範增還在打量手裏的書信,隻能無奈問道:“範將軍準備怎麼辦?總不能看著我王淪陷在巨鹿城吧?”
“張相國又想怎麼辦?我家將軍已經屯兵巨鹿城下,如今形勢已經明了,剩下的事,恐怕不應該問我們,而是看你們怎麼辦了。”
“你這話是何意?”
“還用我說的太明顯嗎?我們已經在聲勢上支持你們了,如今形勢,隻能看你們準備如何謀劃趙凱了,我們已經仁至義盡,如果趙王毅肯邀請我們入城,我們自然會入城祝你們一臂之力,否則,我們隻能在三天之後,拔營西進了!”
範增的話裏明顯有著某種暗示,但是張耳苦思了半天,卻始終想不出其中的寓意,他皺起眉頭,看了一眼李塔,而後問道:“範將軍,明人不說暗話,您老,直言吧。”
“何不挖個圈套,除掉趙凱?然後收其兵權,趙國可安!”
很多人想要施加壓力,迫使趙凱解禁張耳,讓張耳出使燕國,趙凱不允,已雷霆手段施壓燕王朝,斷了眾人請出張耳的想法。
趙凱培養自己嫡係官員,安插趙王朝,逐步替掉張耳的影響力,漸漸釋去對張耳的軟禁。
張耳為趙毅謀劃,誅殺趙凱,消息走漏,趙王朝第二次風波來襲。
宋義屯兵不進,項羽誅殺宋義,與趙凱合兵大破章邯,趙楚揚威,章邯乞降。
兵分兩路,進兵鹹陽,由於趙凱的改變,親兵被分化,坑殺秦兵之事被扭轉。
秦國滅,天下分崩。
鴻門宴,劉邦躲過一劫,鹹陽城被焚,劉邦帶走了關中的一切資料,文獻,項羽奪走了財務,女人和兵器,趙凱帶走了秦國百年發展的工匠手藝和鹹陽城最好的工匠。
劉邦出漢,占住關中,趙凱北伐,吞並燕國,項羽伐齊,齊國告急,項羽弑帝。
劉邦趁亂洗劫彭城,項羽回師,聯軍大敗,趙凱大破匈奴,聲震四野。
劉毅漸漸成年,想要奪回政權,策劃內戰,向漢求援,劉邦北伐,趙凱風雨中廢帝,鏖戰劉邦,與項羽約定盟約,伐漢聯盟達成協議。
劉邦兵敗滎陽,匈奴為患,劉邦求和。
天下形勢漸漸陷入僵局,趙凱雄踞一方,兵馬多達三十餘萬,向HN之地發起猛攻,大概三個月時間,HN之地相繼淪陷,趙凱稱帝,與劉邦,項羽鼎足而立,三分天下。
各國紛紛送來賀禮,恭喜趙凱榮登地位。
自此,楚漢爭雄的局麵,被趙凱打破,曾經紛亂的局麵,因為三國之見都無法互相征討,打破僵局而就此結束。
【本書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