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鹽晚蜜,排毒哪有那麼難(1 / 3)

早鹽晚蜜,排毒哪有那麼難

關於鹽的醫學價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做了詳細的記載:食鹽,亦名鹺。氣味甘、鹹、寒、無毒。《本草綱目》還認為:“蜂蜜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藥,久服強誌輕身,不老延年”。

“朝鹽晚蜜“是一種從古到今廣為流傳的養生方法,在古代就已在我國民間廣泛流行了。《本草綱目》說鹽能“去煩熱,明目鎮心,清胃中食飲熱結”。蜂蜜能治“心腹邪會,益氣補中,潤髒腑,調脾胃養脾氣,除心煩”。在秋季,人易出現鼻咽幹燥、聲音嘶啞、幹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係列症狀,俗稱“秋燥症”。古代醫家給人們提供了一條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水分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

“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操作十分簡便:在早晨起床後,用開水衝一杯淡鹽水,先漱漱口,然後慢慢飲下;在晚上臨睡前,喝上一杯蜜糖水。早鹽晚蜜,就是可用這兩樣東西祛除胃腸中積聚的熱結,熱結一除,便不會有消化不良,便秘等現象,同時又因蜂蜜有養脾氣,除心煩的功用,所以可使人心神安定,早入好夢。早鹽晚蜜對治療咽炎也有神奇的療效。

為什麼吃鹽好呢?鹽除了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外,還具有不小的保健功能。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清洗腸胃通大便,保護口腔、防細菌、防感冒。中醫認為鹽有解毒、清熱、潤燥的功效,最有力的說明就是用鹽擦洗傷口可以消炎。在健康方麵,鹽給人們帶來的幫助還有許多。當你在吃下不衛生的食物,或者吃得太多、太雜,感覺腹部脹痛時,可以每隔15分鍾喝一小口淡鹽水(最好先把鹽烘成微黃色)。如果因為吃煎炸食物引起便秘,不妨早上空腹喝一杯淡鹽水。鹽除了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外,還具有不小的保健功能。關於鹽的醫學價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做了詳細的記載:

食鹽,亦名鹺。氣味甘、鹹、寒、無毒。

主治:

1.下部蝕瘡。將鹽炒熱,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

2.胸中痰飲,欲吐不出。飲鹽開水可促使吐出。

3.病後兩脅脹痛。炒鹽熨之。

4.下痢肛痛。炒鹽布包熨患處。

5.風熱牙痛。用槐枝煎成濃湯兩碗,加鹽一斤煮幹,炒後研細。每天來擦牙,同時用水衝一點來洗眼。

6.蟲牙。用鹽半兩、皂莢兩個,同燒紅,研細。每夜臨睡前,用來揩牙,一月後可治愈。

7.齒痛出血。每夜用鹽末厚封齒根肉上。等液汁流盡後才睡覺。流汁時,不斷敲叩牙齒。如此十夜,齒痛止,血亦停。忌食勞腥。

8.小舌下垂。用筷子沾鹽(或用煆過的鹽)點在小舌上,幾次即愈。

9.耳鳴。用鹽五升,蒸熱,裝在袋中,以耳枕之。袋冷則換。

10.眼常流淚。用鹽少許點眼中,冷水洗數次即愈。

11.翳子蔽眼。用生鹽研細,以少許點眼。小兒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療。

12.身上如有蟲行。用鹽鬥和水一石煎熱洗澡,連洗三、四次,有效。

13.蜈蚣咬人,蜂蠆叮螫。嚼鹽塗傷處或用熱鹽水浸傷處。

14.潰癰作癢。用鹽抹患處周圍,癢即止。

而在眾多鹽中,竹鹽的養生效果最好。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加了1小勺竹鹽的純淨水能促進腸蠕動,解除便秘,減少脂肪在腸道中的堆積和過量吸收,減少肥胖。它將產自韓國西海岸的天然鹽灌進三年生竹筒內,放入黃土做成的窯中,用鬆木做燃料煆燒,融合了竹子、黃土、鬆脂等多種天然材質的藥性,所以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為什麼吃蜜好呢?蜂蜜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構成。這兩種糖都是單糖,毋需經消化分解即可利用。因此,蜂蜜可被迅速地吸收進入血流,快速地提高身體的能量,以適應各種心理與生理活動的需求。

蜂蜜在醫學上的應用已多年,但近來的研究證明它的優良的自然特性,可作為主要的抗菌素治療燒傷和潰瘍。其原因是它的滲透壓特性,即其吸水性。蜂蜜中的糖與水分子發生強烈的反應將水吸盡,使微生物無水可用,即因蜂蜜使它們脫水而死亡。

蜂蜜還含有豐富的鎂。研究表明,鎂對大腦中樞神經具有鎮靜作用,能調節心理,消除緊張心理,減輕壓力。因此晚上睡覺前喝蜂蜜,有舒緩安眠的作用。《本草綱目》也認為:“蜂蜜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藥,久服強誌輕身,不老延年”,“蜂蜜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潤澤,故能潤燥;緩可去疾,故能止痛;和能致中,故和百藥,與甘草同功。”

而且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蜂蜜中所含的葡萄糖、維生素以及磷、鈣等物質,能夠調節神經係統功能紊亂,從而起到增加食欲、促進睡眠的作用。因此,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總的來說,食用蜂蜜的好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