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腎,五黑食物不可少
不同顏色的食物、藥物對身體的作用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其中紅色入心,青色入肝,黃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則入腎。因此,我們可以選擇黑色的食物來保養自己的腎,讓你的身體更健康,更“性福”。
腎髒是人或高等動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左右各一,在腰椎骨的兩邊,由於右側有實質性器官肝髒占據空間,大多數人左腎位置比右腎稍高。如果沒有腎,人正常的生理活動就不能進行,它的重要作用表現在:
1.分泌尿液,排出代謝廢物、毒物和藥物
腎血流量約占全身血流量的1/4~1/5左右,腎小球濾液每分鍾約生成120mL,一晝夜總濾液量約170~180L。濾液經腎小管時,99%被回吸收,故正常人尿量約為1500mL/d。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多肽類物質和少量蛋白質,在近曲小管幾乎被全部回收,而肌酐、尿素、尿酸及其它代謝產物,經過選擇,或部分吸收,或完全排出。腎小管尚可分泌排出藥物及毒物,如酚紅、對氨馬尿酸、青黴素類、頭孢黴素類等;藥物若與蛋白質結合,則可通過腎小球濾過而排出來。
2.調節體內水和滲透壓
調節人體水及滲透壓平衡的部位主要在腎小管。近曲小管為等滲性再吸收,為吸收Na+及分泌H+的重要場所。在近曲小管中,葡萄糖及氨基酸被完全回收,碳酸氫根回收70%~80%,水及鈉的回收約65%~70%。濾液進入髓袢後進一步被濃縮,約25%氯化鈉和15%水被回吸收。遠曲及集合小管不透水,但能吸收部分鈉鹽,因之液體維持在低滲狀態。
3.調節電解質濃度
腎小球濾液中含有多種電解質,當進入腎小管後,鈉、鉀、鈣、鎂、碳酸氫、氯及磷酸離子等大部分被回吸收,按人體的需要,由神經內分泌及體液因素調節其吸收量。
4.調節酸堿平衡
腎對酸堿平衡的調節包括:①排泄H+,重新合成HCO3~,主要在遠端腎單位完成;②排出酸性陰離子,如SO42~、PO43~等;③重吸收濾過的HCO3~。
5.內分泌功能
腎可分泌不少激素並銷毀許多多肽類激素。腎髒分泌的內分泌激素主要有血管活性激素和腎素、前列腺素、激肽類物質,參加腎內外血管舒縮的調節;又能生成1,25~二羥維生素D3及紅細胞生成素。
總之,腎髒是通過排泄代謝廢物,調節體液,分泌內分泌激素,以維持體內內環境穩定,使新陳代謝正常進行。
既然腎這麼重要,就需要我們愛護它。古人稱腎為“先天之本”,實為生命之根。如果勞倦淫欲過度,或久病失養,耗傷精氣,則會出現腎虛表現。腎虛之人通常分為腎氣虧耗和腎陰耗傷兩大類型。腎氣虧耗又可有腎氣不固,或腎不納氣,或腎陽不振,或腎虛水泛四種表現,一般出現麵色淡白,腰脊酸軟,聽力減退,小便頻數而清、甚則不禁,滑精早泄,或陽痿不舉,或尿後餘瀝,或形寒怕冷、四肢不溫,或動則氣喘、久咳短氣,或下肢浮腫、按之如泥等,腎陰耗傷又可有腎陰虧虛,或陰虛火旺兩種表現,一般可見形體虛弱,頭昏耳鳴,少寐健忘,腰酸腿軟,或潮熱盜汗,虛煩不寐,遺精,舌質紅少苔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