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的自我保健,絕不能置之不理
手是人體最靈活的器官,不僅如此,手與大腦和很多內髒都有關聯。而很多人卻在養生過程中卻經常忽略了自己的手足。實際上,每天隻要花十幾分鍾動動手腳,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養生效果。
手足是人體運動的重要器官,機體生命力的強盛與否,與手足的功能強弱密切相關。一般而言,四肢發達,手腳靈活,則人體的生命力旺盛;若四肢羸弱,手足行動遲緩,說明生命力低下。要想讓手足健康靈活,就必須加強它們的鍛煉和自我保健。下麵就為介紹手足的鍛煉方法:
一.手的自我保健
手是人或其它靈長類動物臂前端的一部分,主要是用來抓和握住東西,兩個手相互對稱,互為鏡像。如果手不健康,不靈活,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因此,加強手的鍛煉很有必要。下麵是幾種鍛煉手的方法:
1.搓手法。將兩手掌對合,上下搓動摩擦,一直到發燙為止,再做洗手動作,左手搓右手,右手搓左手,各20次。
2.運球法。用玉石球、鐵球或核桃均可,在手中握2枚,然後用手指推動,使其在手掌中旋轉,技術熟練者可握3~4枚。不拘時間和次數,空閑時間即可運球,其中以核桃最佳。
3.扭指法。用左手握住右手拇指,扭轉10次,再握右手食指,扭轉10次,以此類推將右手指扭轉完畢後,用右手握左手指扭轉。以上方法可以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刺激手部的經穴,達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的目的,有保持手指靈活,延緩大腦衰老的作用。
二.足的自我保健
足是人的重要器官,有足的人才能走路,足出了問題,你隻能坐著和躺著了。加強足的保健和鍛煉,不僅對足有利,對全身其它器官有利。中醫經絡學說認為,人體的五髒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底是各經絡起止的彙聚處,腳背、腳底、腳趾間彙集了很多穴位;有的科學家還認為腳是人體第二心髒,腳掌上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相連,是人體的保健“特區”,充分開發這個“特區”的保健潛能,對預防某些疾病有一定益處。腳部保健方法有以下幾種:
1.足浴。用熱水泡腳,特別是用生薑或辣椒煎水洗腳,可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道粘膜的毛細血管網,加快血液循環,從而使呼吸道粘膜內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時地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使人體免受感染。經常站立者,易患“下肢靜脈曲張”疾病,而足浴能加快腿部血液循環,使腿部的靜脈血液及時向右心回流,有利於減輕腿部的靜脈瘀血,防治下肢靜脈曲張。另外,臨睡前用熱水泡泡腳,還有助於安神去煩,催眠入睡,使睡眠更加深沉和香甜。
2.按摩腳。洗腳後,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摩湧泉穴(足心)或太衝穴(一、二足趾關節後)或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對頭昏、失眠、厭食、麵色晦暗、疲勞、高血壓、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3.高抬貴腳。每天將雙腳翹起2~3次,平或高於心髒,此時腳、腿部血循環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髒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環,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氧,同時對腳部穴位、反射區也是一個良性刺激。
4.搓揉腿肚。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後以同法揉動另一隻腿。此法能增強腿力。
5.扳足。取坐位,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和足踝關節各20~30次,能鍛煉腳力,防止腿足軟弱無力。
6.扭膝。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膝部前後左右呈圓圈轉動,先向左轉,後向右轉,各20次左右。可冶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
7.甩腿。一手扶物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腿尖前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使腳尖用力向後,腳麵繃直,腿亦盡量伸直。在甩腿時,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甩數十次。此法可預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無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