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一弛,肌肉保健之道
肌肉要有張有弛,不要讓肌肉總是處於一種狀態,長期的緊張或鬆弛都是有害無益的,需要適當的鍛煉和休息來調節,這樣才能擁有健康的肌肉。
肌肉是身體肌肉組織和皮下脂肪組織的總稱。如果我們像一個細胞那麼小,能夠隨意進入人的身體,那麼當我們來到肌肉群中時,就會發現肌肉是由一道道鋼纜一樣的肌纖維捆紮起來的。這些鋼纜組合成較粗較長的纜繩群組,當肌肉用力時,它們就像彈簧一樣一張一縮。在那些最粗的纜索之內,有肌纖維、神經、血管,以及結締組織。每根肌纖維是由較小的肌原纖維組成的。每根肌原纖維,則由纏在一起的兩種絲狀蛋白質(肌凝蛋白和肌動蛋白)組成。這就是肌肉的最基本單位,那些大力士們的大塊大塊的肌肉,全是由這兩種小得根本無法想像的蛋白組合成的,當它們聯合起來以後,就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動作來。人就是靠這些肌肉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地球的麵貌。
但隨著人的年齡不斷增長,控製骨頭活動的橫紋肌的彈性纖維會逐漸由結締組織所代替。結締組織雖然很結實,但沒有彈性,因此肌肉變得較弱,不能強力收縮。所以老年時,肌肉的力量衰退,反應也遲鈍了。肌肉開始衰老。
同時,不注意飲食也會傷害肌肉。長期暴飲暴食、飲食不節的人,就會使胃平滑肌抽搐、痙攣,出現難以愈合的黏膜潰瘍、萎縮,甚至生長息肉、癌瘤;人們有時因為勞累或者冰冷出現的抽筋,也就是肌肉攣縮,這些都使本來柔軟、溫暖、生動活潑的肌肉變成生冷堅硬的皮囊。這就是有肌無肉,是肌肉不一的一種表現,古人稱為肌痹或者死肌。與此相反,那些過於安逸、缺乏鍛煉的人會出現肌肉鬆弛、無力甚至萎縮,尤其在一些癱瘓的病人身上比較常見。現在常見的肌萎縮,古人稱之為肉痿,也就是有肉無肌,弛而不張。這就是有肉無肌,是肌肉不一的另外一種表現。
綜上所述,肌肉隻有張弛正常,身體才能健康。肌肉要有張有弛,不要讓肌肉總是處於一種狀態,長期的緊張或鬆弛都是有害無益的,需要適當的鍛煉,這樣才能擁有健康的肌肉。
科學鍛煉對中老年人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平常缺少運動。鍛煉時,應該從身體負擔小又易於學習的簡單方法做起,最好將有氧運動與力量練習結合起來。這樣可以加快呼吸心跳,滿足肌肉對氧氣的需求,增加關節肌肉的靈活性、柔韌性與平衡性。
所謂力量練習包括舉重、投擲、俯臥撐、引體向上等。這些項目可減少脂肪量、增加肌肉量,使肌肉發達柔韌,防止其耐力衰退。每周做力量練習3次,每次30分鍾,其餘時間做有氧運動。
一項研究表明,力量訓練不僅使青壯年的肌肉更加強壯,對老年人也同樣奏效。研究著眼於力量訓練是否影響了老年人肌肉的基因表達譜,身體按照基因發布的指令生產蛋白質;基因表達是指把這些指令轉變成蛋白質的過程。他們發現青年人和老年人基因表達譜存在很大差異,老年人肌肉組織細胞內部的線粒體受到傷害,它是細胞的“發電站”。對14名老人進行6個月的力量訓練後,他們肌肉中的表達譜看上去更年輕。證明這種損傷是可逆的,鍛煉能夠使老年人的“肌肉真正煥發青春”,從根本上防止肌肉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