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自己過不去,也別跟生活過不去,沒理由不滋潤、不快活,關鍵是我們選擇什麼樣的角度看生活與看自己。我們有我們的悲哀,生活有生活的難處,應當學會原諒生活。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古人有古人的悲哀,可古人看得很開,他們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比作月的陰晴圓缺,一切全出於自然,其中有永恒不變的真理,它像一隻無形的手在那裏翻雲覆雨,演繹著多色多味的世界;今人也有今人的苦惱,因為“此事古難全”。
苦惱和悲哀常常引起人們對生活的報怨,哀自己的命運,怨生活的不公。其實生活仍然是生活,關鍵看你取什麼角度。
有沮喪失落的時候,我們對一切感到乏味,生活的天空陰雲密布,看什麼都不順眼,像恤衫上印著的:別理我,煩著呢!生活中有很多時候令我們心情不好。麵對高考落榜,麵對失戀,麵對解釋不清的誤會,我們的確不易很快地超脫。但是人有自我安慰心理,更多的時候是“多雲轉晴”,憂鬱被生氣勃勃的憧憬所取代。煩些什麼?你的敵人就是你自己,戰勝不了自己,沒法不失敗;想不開、鑽死胡同,全是自己所為。
我們看清了自己,再來看生活,也許多了幾分寬容在裏麵,生活本身,並不是可以實現所有幻想的萬花筒,生活和我們是相互選擇的,不該過分計較生活的失言,生活本來就沒有承諾過什麼。它所給予的,並不總是你應當得到的,而你所能取得的,是憑你不懈的真誠和執著所能得到的。
一位德國作家兼心理醫生,維克多·費蘭克,回憶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生活時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惟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不能被剝奪,正是這種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使得生命充滿意義且有目的……那一刻我所身受的一切苦難,從遙遠的科學立場看來,全都變得客觀起來。我就用這種辦法超越自己:在困厄的處境中,我把所有的痛苦與煎熬當成前塵往事,並加以觀察,這樣一來,我自己以及我所受的苦難全變成我手上一項有趣的心理學研究題目了。”這種方式值得借鑒。
原諒生活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方式,原諒生活,不是可以淡漠所有的不公,不是為了超脫凡世的恩怨,而是要正視生活的全麵,以緩解和慰藉深深的不幸。相信生活,才能原諒生活,如果你的桅杆折斷,不論是你自己的錯,還是生活的錯,都不該再悲哀地守著蕩舟的孤獨。
請重新支起新的桅杆!
原諒生活,是為了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