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維與邏輯。
1,1思維。
所謂思維,就是人腦加工、處理知識和信息的活動,是人腦間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是一種高級形式的認識。
思維反映出的,不僅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也包括規律性的聯係。
作為人腦對客觀事物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維揭示事物本質特征、展露事物內部規律,是一種理性認知的行為。
思維反映客觀現實和世界的意識與精神,屬於哲學範疇;也能進行判斷與推理,屬於邏輯學範疇;關係心理活動的過程及抽象事物時,屬於心理學範疇;同時,思維也涉及科學、教育、領導及管理學等學科。
世界上的任何學科都離不開思維。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思維科學,乃萬學之學。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使用到思維的替代語,比如思考、想、考慮等。思維在我們生活中,幾乎涉及所有活動,並發揮著不可小視的重要作用:一來,思維讓人類從理性角度重新認識世界。離開思維,人類與動物沒有任何區別,就不可能係統地對世界產生認知。思維是人腦吸收信息,並對事物、對象和認識事物的方式進行選擇、解釋和規範;
二來,思維教會人們對信息進行加工,也就是對思維主體進行評價、調控或者決策等一係列實踐活動。認識信息和加工信息是人類的兩大主要活動,且均涉及到思維。
因此,思維能力在人類的所有活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文1:大標題:話說思維。
文2小標題:思維的定義。
文3:聯想到美女,規律性聯係。
文4:本質屬性。
文5:小標題:思維是什麼?
文6:思維。
文7:哲學學爺爺。
文8:邏輯學姐姐。
文9:心理學哥哥。
文10:科學叔叔。
文11:教育學奶奶。
文12:管理學老師。
文13:我到底是誰的小孩?
文14:如果人類沒有思維,將停滯在原始狀態。
文15:思維使人類不斷進步,還跨上了太空。
文16:思維對人類的重要性。
1,2邏輯。
邏輯,源於希臘語,最初是詞語、思想、概念、論點和推理的意思,又稱推理、理則。中文“邏輯”一詞是西方詞彙的音譯,也就是英語和法語中的logic和logique。
作為一門形式科學,邏輯研究“有效推論和證明的原則與標準”。通過研究推論的形式係統和自然語言,將命題和論證進行分類。邏輯學研究的範疇,包括謬論與悖論等核心議題,以及利用概率或因果論進行推斷或論證等專業方麵的推理分析。
學者們研究邏輯時,曾把它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從十九世紀中期以來,邏輯便常常出現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當中。這門科學一直以來作為形式科學,它通過對自然語言論證和推論的形式係統二者的研究,分類語句、論證的結構來進行。
現在,日常的辯論之中,也常常會用到邏輯。比如,一家三口在逛街時經過一家玩具商店。孩子向媽媽提出買某個玩具的請求,被媽媽拒絕了。於是孩子對爸爸說,爸爸比媽媽好,爸爸給我買個玩具吧。
這個例子反映了邏輯的最基本公式。不管是完美的邏輯,還是有缺陷的邏輯,都是充滿矛盾的東西,經不住時間的考驗。
邏輯在亞裏士多德手中變成了一門科學。“邏輯”這門科學在亞裏士多德時期,是關於“必然推理規則”或者“必然證明或論證規則”的。當時他把他的研究對象稱作“三段論”,而非“邏輯”。
亞裏士多德的三段論分為兩類:一類叫做蘊含三段論,一類叫做歸納三段論,也就是完全歸納的一種,具有演繹性。
雖然他也為了與“邏輯”進行對比,而從辯論意義上提到過“簡單枚舉歸納”,但是顯然這還不具備邏輯意義。
追究邏輯一詞的起源,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的logos,在語言中指的是必然意義上的“客觀次序”。
邏輯的本意不止是“推理規則”,還包括“必然推理規則”。而這其實就是邏輯學與其他學科的本質區別所在。
現在很多中國的學者要求邏輯學研究其內容是否為真,就像當初責怪經濟學不研究“生產力”一般,這樣做違背了科學分科的原理。假設邏輯學什麼都要研究的話,就可以叫做“知識學”了。
文1:邏輯研究的問題。
文2:1902年,嚴複先生在翻譯《穆勒名學》時,曾把“邏輯”意譯為“名學”,但是這與名家名教中“名學”的本意有所違背。邏輯的學科稱為邏輯學,或者稱為推理學、理則學,是研究推理的學問。
文3:小標題:亞裏士多德三段論的基本形式。
文4:蘊含三段論。
文5:歸納三段論。
文6:埃勒裏·奎因的小說能讓你廢寢忘食,而廢寢忘食能讓你身材苗條,那麼埃勒裏·奎因的小說能讓你身材苗條。
文7:假如技術嫻熟的舵工是最有能力的舵工,技術嫻熟的戰車馭手是最有能力的馭手,那麼一般地說,技術嫻熟的人就是在某一特定方麵最有能力的人。
文8:隨著人們進一步深入研究邏輯、進一步重視其在語言交際中的作用,邏輯思維也在語言交際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1,3思維與邏輯。
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可以分為感性和理性兩個階段。
前者是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通過感覺、直覺和表象等手段對事物進行認知;後者則是在感性的基礎上形成概念,並構成判斷和命題,進行推理和論證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