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豐富多彩的愛好興趣,可以調劑、裝飾我們的生活,使生活充滿情趣,五彩繽紛,從而激發起我們熱愛生活的強烈願望。
快樂為心景,如果我們隻看到眼前的景,而看不到心中的美景,即使快樂,那也隻能快樂一時。我們要做到心有美景,這樣我們就能常樂常笑了。
笑看萬般人與事,笑對生活每一天。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健康平安,快樂地生活。
十二、淚水流,解憂愁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在世,傷心總是難免的。一個人如果心理素質好,則能調節自己的情緒,使自己心理平衡;若是情緒易引起較大波動,心裏則會產生鬱結,這會對身體不利,此時不妨哭出來,讓淚水把憂愁帶走。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哭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還認為哭是弱者的表現。其實這是錯誤的,健康離不開眼淚。雖然哭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眼淚可以緩解緊張情緒,消除積蓄已久的壓力和悲傷,這可以避免各種疾病,有利於身體健康,這些都是有科學根據的。
從生理方麵講,人若沒有眼淚,易患幹眼病。人的雙眼,尤其是眼角膜,離不開淚腺供給的水分,通過眨眼能將淚水變成一層“淚片”,分散到眼角膜,保持眼睛舒服。不然,就很容易患上幹眼症。淚水的製造和蒸發時間大約相同,因此,淚腺製造足夠的淚水,是抑製幹眼症發生的關鍵因素之一。
“淚片”分為3層,最外層屬油性,中層屬水性,最內層屬黏性。正常情況下,這3層的液體含量均等。如果有不均的現象發生,其中某一層的液體不足,眼角膜麵便會出現“幹燥點”,最後形成幹眼症。
“淚片”發生障礙,開始時是眼睛變得幹燥,這隻是輕微的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就可能出現慢性炎症和紅眼病,最後,眼角膜透明度逐漸喪失,變成不透光,視力受損害。嚴重的話,還可能造成失明。
缺少眼淚隻是引起幹眼症的因素之一,但流淚對預防幹眼症還是很有效的,因此應該多眨眼,確保“淚片”能將水分分散到眼角膜,防止眼睛幹澀。
這是關於生理方麵的情況,而在心理方麵,“有淚不輕彈”更不利於健康。
身心健康離不開眼淚,哭有利於身心健康。當一個人受了委屈,或者悲痛欲絕時,隻要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就會解除抑鬱、憂愁和悲痛,身心輕鬆。
醫學研究發現,人在情感激動時流出的眼淚會產生高濃度的蛋白質,它可以減輕乃至消除人的壓抑情緒。美國一位學者曾對幾百名男女進行研究,發現他們在痛快地哭過之後,自我感覺都比哭之前好了許多,健康狀況也有所改進。這是因為哭有良好的減壓作用,短時間內的痛哭可以讓自己釋放不良情緒,達到心理保健效果。
俄羅斯家庭心理醫生納傑日達·舒爾曼說,眼淚經證實是緩解精神負擔最有效的“良方”。最明顯的例子是神經性胃炎的消化道疾病。當情緒緊張時,胃開始一陣陣痙攣性疼痛。這實質上是胃在“消化”你的緊張情緒,是一種心病。假如這時你能大喊大哭一場,把委屈揮灑掉,這個病就會不藥而愈。所以,勸君“有淚盡情流”,疾病自然就會痊愈。
相反,把痛苦和委屈強忍在心裏,害處可大了。醫學家們通過化驗人的情緒性眼淚,發現它含一種有毒的生物化學物質,會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和消化不良。這些有毒物質,其實就是心理鬱結的產物。由此可見,人的心理和生理有著密切的關係。此外,人在哭的時候,會不斷地吸一口口短氣和長氣,這大大有助於呼吸係統和循環係統的正常工作。淚液的分泌還會促進細胞正常的新陳代謝,防止腫瘤的形成。
提倡哭,並不是不分場合地亂哭一氣,而是在想哭、該哭的時候就哭,不要強製自己。應該指出的是,隻有內心的委曲和不幸達到一定程度時,放聲大哭才有效果。如果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哭哭啼啼,悲悲泣泣,反而會加重不良情緒。
所以,在悲憤難抑時,不妨大哭一場,將情感的能量釋放出來,你就會得到精神上的解脫,就會感到身心輕鬆,從而保證了身體的健康。
十三、男人哭吧不是罪
曾經,有一首歌唱出了男人的心聲: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作為男人,不如嚐嚐闊別已久的眼淚的滋味吧。
雖然說許多人都知道眼淚可以緩解壓力和悲傷,但我們很少會看到一個男人在眾人麵前流淚。女孩子遇到傷心事,可以通過大哭一場來釋放悲傷,可男士們卻“英雄有淚不輕彈”、“大丈夫流血不留淚”,為了所謂的大丈夫氣概,就是在極度悲傷時,也強行壓抑著自己,打落牙齒和血吞,就是不願哭出來。東方男人更是“英雄流血不流淚”的典範。可是這種做法對健康危害極大。所以有專家提出:男士們不妨向女士學習,該笑則笑,該哭則哭。
原始時期,洪水泛濫,鯀從天帝那裏偷來“息壤”,想要堵住洪水,最終不但沒把水堵住,水勢反而更加凶猛,讓百姓受災更重,最終自己還落個斬首示眾的下場。後來,他的兒子禹放棄父親的方法,帶著大夥開山掘土,利導水勢,這才治好了洪水,還坐上了王位,成了萬民景仰的楷模。可見“水非導不利”。
和水一樣,人的不良情緒如果得不到適當疏導,長期積累,一旦爆發,就會衝破理智的“息壤”,那時就不可收拾了。
所以說,男人的“忍術”常常是他們患病的原因。痛苦與煩悶隻能放在心裏,一忍再忍,不能發泄,苦於發泄,甚至於不知道如何發泄。如此,情感勢能不斷增強,到了無法控製的時候或被觸動到要害位置,就會“衝堤而破”,像山洪之爆發,一發而不可收拾,一泄再泄,到後來形成心理疾病,後果嚴重。
有一位中年男子,母親去世,妻子又患了癌症。在數月裏,他一直感到胸部疼痛不已,精神抑鬱,吃藥也不見效。他不得不去醫院認真地檢查。當他把一切告訴醫生時,眼裏充滿淚水,可是還堅持著不讓眼淚留下來。
醫生對他說:“你可以在這兒哭,哭出來就好多了。”
於是這位中年男子突然痛哭起來,足足哭了10多分鍾。幾天以後,這位男子的胸痛明顯減輕了。
男性從小就被灌輸“男子漢就算流血也不能流淚”的思想。今天看來,如果你這位男子漢真的從來不會哭,那你就是不幸的人,最好去看醫生,因為心理學家認為不會哭是一種心理障礙。
其實,真正的強者不會掩飾自己的脆弱,“發乎於情,止乎於心”的哭是人的本性。不要以為不哭就是真的堅強,能及時把痛苦和委屈哭出來,對身心健康大有好處,這樣,你才能做個強者。
十四、睡心是本
“先睡心,後睡眼”是曆代養生專家們提倡的睡眠方法。因為在睡眠的過程中,睡眼是標,睡心是本。
因為諸多的原因,許多人都有過失眠的經曆。有的人在失眠時使勁地閉眼強迫自己入睡,但是卻不能如願。這就要從失眠的原因來找對策。
失眠多是因為壓力大、心理矛盾衝突導致的,所以,想要睡好,必須先調節情緒,隻有先讓心“睡著”,才能進入真正的睡眠狀態。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是我國曆史上的老壽星,活了100多歲。孫思邈十分講究睡眠養生,他在自己的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說:“凡眠,先臥心,後臥眼。”“臥”字本意為伏在矮小的桌子上,這裏引申為躺在床上。
清代初期著名養生學家石成金先生在《長生秘訣》中曾說:“凡睡下就要一心安慰思睡,不可又複想其他事務,隻‘先睡心’三個字,即是極妙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