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壞牌不一定輸2(1 / 3)

十四、堅持可以創造奇跡

就像衝洗高山的雨滴,吞噬大象的螞蟻,照亮大地的星辰,我們也要一步一步地建造自己的人生,因為我們相信:堅持可以創造奇跡。

在大地震中,許多人不幸地被埋在廢墟下麵。沒有食物、沒有水和陽光。一天、兩天……他們還有希望生存嗎?有的人失去了信心,結果很快就死去。而有些人則不放棄生的希望,他們堅持著……最後,他們創造了奇跡,他們等到了救援隊,從死神手中奪回了生命。

一個智障兒童,每個人見了他都會煩,包括他的父母。他整天哭鬧,並且做出嚇人的模樣,整個身體不停地扭動,沒有人能夠讓他停止下來。

父母必須:24小時照顧他,否則他會破壞家裏的一切。他每天隻睡3個小時,而且在這3個小時裏,還會突然醒來。他的父親幾次想把他送到社會福利院,就是無法下定決心。

孩子5歲的時候,還說不好一句話,連背誦一個單詞都十分困難。而且他開始不願見生人。醫生診斷後告訴他父母:可憐的孩子,他得了自閉症。

沒有人能教育他,隻得求助於康複中心。於是,父母把他帶到了一家兒童教養中心。那裏的老師也無法管教他,他不停地在課堂上發出警車一樣的尖叫,讓其他兒童驚嚇不已。他的手不斷在玩東西,一刻也不休息,連睡覺的時候也在運動。

老師說這樣的孩子沒救了,讓他自生自滅吧。有一天,孩子發現了地上有一支水筆,就用它在地上畫了一條線。然後,他不停地玩著這支水筆,不斷在地上畫著線條,沒有人阻止他這麼幹。

第二天起來,他繼續畫。但是,細心的老師發現了他畫的這些線條,驚呼:“天哪,他竟然會畫畫。”

其實,這些線條並不是畫,隻是一個智障兒童能畫出圓形、方形的線條足以讓人驚訝罷了。

老師再也沒有像往常一樣奪走他手中的東西,而是在地上鋪上白紙,讓他在紙上畫;又給他不同顏色的水筆,讓他嚐試著用它們。

這個孩子就一直抓著他的水筆,除了睡覺之外,其他時間都在作畫。沒有人指導他,他的世界裏隻有他自己和水筆。

10年後,他的畫被人拿到了拍賣會上,結果意外地賣出了,而且被許多資深畫家看好。

他就這樣一舉成名。他的名字叫理查·範輔樂,蘇格蘭人。他的作品在歐洲和北美展出100多次,已賣出1000多幅,每幅的售價是2000美元。

他現在還是一個智障患者,喜怒無常。但是,他手中一直握著筆,成了一個天才的畫家。

許多人在感歎一個智障兒居然可以成為畫家,但人們卻忽略了這個孩子十幾年來一直在握著的畫筆。他一直在堅持著畫畫,什麼都沒有去想,所以能創造這樣的奇跡。

十五、麵對挫折,如何選擇

一個拳手曾經說過:在受到對手猛烈攻擊時,倒下是一種選擇,挺住也是一種選擇,但這兩種選擇帶來的是截然相反的結果。

內德·蘭塞姆是美國紐約州最著名的牧師,無論在富人區還是貧民窟都享有極高的威望,他一生1萬多次親臨臨終者的床前,聆聽臨終者的懺悔。他的獻身精神不知感化過多少人。

1967年,84歲的蘭塞姆由於年齡的關係,已無法走近需要他的人。他躺在教堂的一間閣樓裏,打算用生命的最後幾年寫一本書,把自己對生命、對生活、對死亡的認識告訴世人。他多次動筆,幾易其稿,都感覺到沒有說出他心中要表達的東西。

一天,一位老婦人來敲他的門,說自己的丈夫快要不行了,臨終前很想見見他。蘭塞姆不願讓這位遠道而來的婦人失望,在別人攙扶下,他去了。

臨終者是位布店老板,72歲,年輕時曾和著名音樂指揮家卡拉揚一起學吹小號。他說他非常喜歡音樂,當時他的成績遠在卡拉揚之上,老師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歲時,他迷上賽馬,結果把音樂荒廢了,要不然他可能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音樂家。現在生命快要結束了,一生庸碌,他感到非常遺憾。他告訴蘭塞姆,到另一個世界裏,他決不會再做這樣的傻事,他請求上帝寬恕他,再給他一次學習音樂的機會。蘭塞姆很理解他的心情,盡力安撫他,答應回去後為他祈禱。這次懺悔,使牧師也很受啟發。

蘭塞姆回到教堂,拿出他的60多本日記,決定把一些人的臨終懺悔編成一本書,他認為無論他如何論述生死,都不如這些話能給人們以啟迪。他給書起了名字,叫《最後的話》。可是在芝加哥麥金利影印公司承印該書時,芝加哥大地震發生了,蘭塞姆的63本日記毀於火災。1972年《基督教真理箴言報》非常痛惜地報道了這件事,把它稱為基督教世界的“芝加哥大地震”。蘭塞姆也深感痛心,他知道憑他的餘年是不可能再回憶出這些東西了,因為那一年他已是近90歲高齡的老人了。

蘭塞姆1975年去世,臨終前,他對身邊的人說,聖基督畫像後麵有一個牛皮信封,那裏有他留給世人“最後的話”。蘭塞姆去世後,葬在新聖保羅大教堂,他的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著他最後的手跡: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上將有一半的人成為偉人……

另據《紐約時報》報道,這塊墓碑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塊帶有省略號的墓碑。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麵臨選擇,但不管是什麼考驗,希望所有人能堅忍不拔,勇往直前,迎接挑戰,隻有這樣的選擇才能讓我們走向成功。

十六、人才與成敗

一切的物質和財富都是由人創造出來的,人才是最偉大最根本的力量,物質的發達掩蓋不了人才的作用,人才往往決定了成敗。

每年都會有無數的企業出現,同時也會有無數的企業倒閉。一個企業的成敗最關鍵的是領導者在用人時是什麼樣的心態,重視人才與否將決定企業走向不同的結局。

西楚霸王項羽是曆史上一個失敗的英雄。他超群不凡,氣勢如虹,見秦始皇,有“彼可取而代也”的氣概。巨鹿之戰,破釜沉舟,奠定了摧毀暴秦的基礎。他的英雄業績可歌可泣,然而,他也有致命的弱點,剛愎自用,不能用人,也因此,最終在與劉邦的楚漢之爭中,落得個“四麵楚歌”的下場,演出了“霸王別姬”的悲劇。“力拔山兮氣蓋世”,“所當者破,所擊者服”,“霸有天下”,然而,最後隻能慷慨悲歌“虞兮虞兮奈若何”,連自己心愛的人也保護不了。

項羽失敗的緣由正是劉邦勝利的原因。劉邦對項羽的敗跡看得清清楚楚:“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曾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中國人自古就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自古就有愛士惜才的傳統。特別是中原逐鹿,誰有了人才,誰也就有了天下,對於人才的爭奪實質上也就是對於天下的爭奪,於是便有了“千金買骨”的故事、“三顧茅廬”的美談。到清朝末期,龔自珍還有“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浩歎。所謂舉賢任能,求賢若渴,這是成功者的必要前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明了人才之難得。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在《激蕩的百年史》裏揭開了日本在近代崛起的秘密——教育,也就是對於人才的重視和培養。二戰結束後,日本在戰爭的廢墟上迅速重建,60年代實現了經濟起飛,一個不可或缺的依靠就是人才。用他們的話來說,即使日本成為了廢墟,但是隻要日本的人還在,隻要用10年的時間就能重新創造一個日本。

比爾·蓋茨也說,他的財富並不是賬麵上的那些資產,而是辦公室裏的那些人。

人才即代表成功的例子,自古到今,由國外到國內數不勝數,作為一名領導者,如果你揣著招賢納才的心態,那麼你的企業一定會走向成功。

十七、不言放棄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人人皆知的詩告訴人們,也許你期待的事物隨著你前進的腳步馬上就會出現。

現實中有許多人才華並不十分出眾,但他們卻能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們不言放棄,從不讓自己的生活出現空白,哪怕是在重複著失敗。

那是她若幹年前參加的一次入學考試。經曆文革歲月的她,對其中一門高等數學望而生畏。那天,她忐忑地坐在教室裏,對試卷上任何一道題都感到迷茫。她認真地把試卷看了一遍,憑一分小聰明將選擇題、判斷題全部答為“錯”。做完了這一切,她又一籌莫展了。但是她很快作出一個決定:抄寫試卷上的題目。那天,當偌大的教室隻剩下她一人時,監考老師被她埋首疾書的認真所吸引,便走了過來。令他大惑不解的是,她是在抄寫題目。

老師問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誠實地說想感動老師。老師生氣而嚴厲地說這是沒用的,交卷!她堅持把題目抄寫完整後交了卷,又尾隨老師去看電腦閱卷。她得了8分。但她的名字,連同那份匪夷所思的認真和不卑不亢,都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她以3門功課超出總分的較好成績被那所學校錄取,老師特意指定她擔任一班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