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生命的力度1(3 / 3)

一位中國老人,“文革”期間在北京東單菜市場排隊買魚,凍了兩三個鍾頭,終於買回一條胖頭魚。中段清蒸、尾段紅燒、魚頭做砂鍋,一條魚讓全家高興了兩個禮拜。後來她去了美國,魚隨時可以買到,再不用排隊,她卻覺得美國魚沒有當年的北京魚好吃了。

朱元璋還是個窮小子時,一天又累又餓,討得一碗雜七雜八的湯水,上麵漂著幾片青菜,下麵沉著鍋巴,還有幾塊豆腐,他覺得滋味美極了。後來他當了皇帝,山珍海味越吃越沒胃口,下旨禦廚做當年的所謂“珍珠翡翠白玉湯”,可是禦廚做來做去,怎麼也做不出朱元璋要的當年的美滋味。

大家是否記得電影《求求你表揚我》開頭時範偉那一段關於幸福的解釋?說自了,其實知足就是幸福。當你對得失有一份好心態,能夠知足常樂時,那麼幸福就會時時在你身邊。

十、好日子永遠是相對的

一個人如果能以一個平常的心態,享受粗茶淡飯的天長地久和平平安安,那他過的日子就是天下最讓人羨慕的好日子。

每個人都希望過好日子,希望天天都是好日子,但什麼才是好日子呢?

有一年海南鬧地震,一對夫妻說了下麵的對話。女的說,你是自由職業者,先離開這座城市逃生,我有一個公司在這裏,隻能聽天由命。男的說,萬一你出了事怎麼辦?女的說,這好日子才開頭,逃掉一個是

什麼是好日子?

大難臨頭的時候,每一個平凡寧靜的日子都變得那麼美好,都是好日子,夫妻之間的爭吵和對方的缺點,完全不算一回事。

我們都有過為生活奔波的時候,那時候發工資發獎金的一天,就是好日子;我們攢錢買冰箱、彩電,把它們搬回家的那天就是好日子;有人在寒冷的冬天站在路邊等你,這便是難忘的好日子。

隻是你要明白,好日子永遠是相對的。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和平年代裏,在家境平安的情況下,隻要內心充滿陽光,一心一意地享受世界的精彩,就已經是好日子了。如果自尋煩惱,那生活就大不一樣了。

你強求什麼就沒有什麼,這是生活的本質。如果你不能認清這個本質,那你就永遠沒有好日子,因為煩惱會像病菌一樣,永遠地纏繞著你。

也許你會說,我一點也不欣賞阿Q,我要做生活的強者。然而,強者所以成為強者,恰恰是因為他們誌在過程,能夠享受過程之中的艱辛,同時能夠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種種不如意。人們喜歡談論或誇大別人的風光,而對別人每天與困境的鬥爭卻忽略不計。

其實好日子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在平凡瑣碎的生活中,隻要你心態良好,隻要你用心去發現、感覺,那麼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十一、生活之外有一處獨特的風景

當你不如意時,試著打開你封閉的心門,看一看外麵,就會發現,原來在不遠的地方,有一處獨特的風景,它能給你帶來好心情。

許多時候,人們不會去留意身邊的一些事物,當你靜下心來,你就會發現生活之外有一道獨特的、讓人心情愉悅的風景。

有一個女孩靠在門前柳樹下,無奈地折著柳枝,地上已是一片狼藉的柳葉。

鄰家有個男孩向她走來:“走,帶你去看一處美景,不太遠,但保證你沒去過。”看他滿臉真誠,這個女孩決定和他去。

離開家門口,他帶這個女孩轉彎抹角在樓群裏穿插,這條路是這個女孩從來沒走過的,“曲徑通幽處”,這“幽處”不知該是怎樣的情景。走了一會,已快走出工房區,前麵該是一片農村的平房了吧。

“收到了!”男孩說。

轉過一道牆,驀地,女孩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那是兩排平房院落夾著的一條長路,令人驚歎的是,這裏看不到一點院牆,那院牆竟被厚厚的重重疊疊的繁花覆蓋,原來此時正是薔薇盛開的季節啊!沒有“無力薔薇臥曉枝”的纏綿,那白的、淡粉的、深粉的核桃大的薔薇花卻不是零零星星一朵朵,而是精神抖擻地堆成團團簇簇,花之外,綠葉倒成了點綴。繁茂的薔薇掩映了農家小院的院牆,同時也堆出了這條獨具匠心的繁花之路,放眼望去,路仿佛沒有盡頭,滿眼是粉色、白色,撲鼻的是淡淡的幽香。置身小路,周身被鮮花簇擁著,女孩小心翼翼地在路中央走著,仿佛連腳下也是軟軟的薔薇了。

“這條路長嗎?”女孩望著似無盡頭的小路問。

“不長也不短,它的長度剛好能改變你的心情。”男孩自信地說。

走了一會兒,他忽然說:“你知道嗎?其實你笑起來的樣子很美!”這時女孩才意識到心頭的陰霾盡去,代之而來的是陽光下盛開的薔薇花般的亮麗與歡愉的心情。他說,實際上前麵一轉彎路就到頭了。不過女孩的心情沒有隨著薔薇的消失而變糟,那一路薔薇啊!

“噢,真想不到,原來離我不遠還有這麼一處美景,怎麼從未發現?”女孩依然燦爛地笑著說。

“其實在你生活之外總有一處獨特的風景,你終日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裏,當然不會發現你生活圈子之外的世界!”男孩像個哲人般說道。

樂觀的人總能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天是藍的,雲是白的,花是那麼香,陽光那麼燦爛……這些美麗的事物都要靠你的好心態去發現。

十二、將苦難轉化

無論你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如果你總是保持樂觀的心態,期待更好的將來,並不斷地向著這個目標努力,相信自己有能力將苦難轉化為快樂,那麼你一定會有所成就。

人活在世上,有許多東西是客觀存在且無法改變的,比如出身。但幸福的生活卻是我們可以去尋求和爭取的,快樂也是這樣。

有這麼一個人,他是個農民,做過木匠,幹過泥瓦工,收過破爛,賣過煤球,在感情上受過致命的欺騙,還打過一場3年之久的麻煩官司。現在他獨自闖蕩在一個又一個城市裏,做著各種各樣的活計,居無定所,四處飄蕩,經濟上也沒有任何保障。他看起來仍然像一個農民,但是與鄉村裏的農民不同的是,他雖然也日出而作,但是不日落而息——他熱愛文學,寫下了許多清澈純淨的詩歌。讀者們讀到他的詩歌,都覺得感動、驚奇。

“你這麼複雜的經曆怎麼會寫出這麼柔情的作品呢?”讀者們曾經問他,“有時候我讀你的作品總有一種感覺,覺得隻有初戀的人才能寫得出。”

“那你認為我該寫什麼樣的作品呢?《罪與罰》嗎?”他笑。

“起碼應當比這些作品沉重和黯淡些。”

他笑了,說:“我是在農村長大的,農村人家家都儲糞。小時候,每當碰到別人往地裏送糞時,我都會掩鼻而過。那時我覺得很奇怪,這麼臭這麼髒的東西,怎麼就能使莊稼長得更壯實呢?後來,經曆了這麼多事,我卻發現自己並沒有學壞,也沒有墮落,甚至連麻木也沒有,就完全明白了糞和莊稼的關係。”

可是聽眾都在想:他想做一個怎樣的比喻呢?

“糞便是髒臭的,如果你把它一直儲在糞池裏,它就會一直這麼髒臭下去。但是一旦它遇到土地,情況就不一樣了。它和深厚的土地結合,就成了一種有益的肥料。對於一個人來說,苦難也是這樣。如果把苦難隻視為苦難,那它真的就隻是苦難。但是如果讓它與你精神世界裏最廣闊的那片土地去結合,它就會成為一種寶貴的營養,讓你在苦難中如鳳凰般浴火重生,你也會體會到生活的甘甜和美好。”

土地轉化了糞便的性質,他的心靈轉化了苦難的流向。在這轉化中,每一場滄桑都成了他唇間的洌酒,每一道溝坎都成了他詩句的花瓣。他詩中那些明亮的詞藻原來是那麼深情、雋永,其間的一筆一畫都代表著他踏破苦難的履痕。

當你處在苦難之中時,請不要抱怨,抱怨不會讓你的現狀有所改變。你隻有調整心態,用快樂、積極的心態去將苦難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你才能體味到生活的幸福與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