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魔芋有毒
魔芋又稱為麻芋、鬼芋。魔芋含有大量甘露醇、維生素、膳食纖維及一定量的黏液蛋白,具有奇特的保健作用和醫療效果,被人們譽為“魔力食品”,有“不想胖,吃魔芋;要想瘦,吃魔芋;要想腸胃好,還是吃魔芋”的說法。
魔芋所含的黏液蛋白能減少體內膽固醇的積累,預防動脈硬化和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吃魔芋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所含的甘露醇對癌細胞代謝有幹擾作用,所含的優良膳食纖維能刺激機體產生一種殺滅癌細胞的物質,能夠防治腫瘤。膳食纖維還能促進胃腸蠕動,潤腸通便,防止便秘和減少腸道對脂肪的吸收,有利於腸道病症的治療。魔芋是低熱量食品,其所含葡聚糖吸水膨脹,可增大至原體積的30~100倍,因而食後有飽腹感,是理想的減肥食品。魔芋能延緩葡萄糖的吸收,可有效地降低餐後血糖,從而減輕胰髒的負擔,使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謝處於良性循環,不會像某些降糖藥物那樣,使血糖驟然下降而出現低血糖現象。另外,魔芋還具有補鈣、平衡鹽分、潔胃、整腸、排毒等作用。生魔芋有毒,必須煎煮3小時以上才可食用,每次食量不宜過多,以免中毒。
荸薺不宜生吃
荸薺俗稱馬蹄,又稱地栗,因它形如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稱它馬蹄,僅指其外表。說它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有地栗之稱。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參”。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當做蔬菜,是大眾喜愛的防病食品。
荸薺中含有的磷是根莖蔬菜中最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對牙齒和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這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堿平衡。因此荸薺適於兒童食用。英國營養學家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很好的抗菌成分——“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產氣杆菌及綠膿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肺部、食道和乳腺的癌變有防治作用。荸薺還有預防急性傳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腦膜炎較易發生的春季,荸薺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熱去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它具有涼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濕消痰、消食除脹等功效。但荸薺不宜生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一定要洗淨煮透後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薺更甜。荸薺屬於生冷食物,對脾腎虛寒和有血瘀的人來說不太適合。
菜花不要煮太爛
菜花又名花椰菜,有白、綠兩種,綠色的又叫西蘭花、青花菜。它們起源於歐洲地中海沿岸,在《時代》雜誌推薦的10大健康食品中名列第四。白、綠兩種菜花營養、作用基本相同,綠色的菜花要比白色的含胡蘿卜素高些。古代西方人發現,常吃菜花有爽喉、開音、潤肺、止咳的功效,因此他們把菜花叫做“天賜的良藥”和“窮人的醫生”。長期食用菜花可以減少乳腺癌、直腸癌及胃癌等癌症的發病率。據美國癌症協會的報道,在眾多的蔬菜水果中,菜花、白菜的抗癌效果最好。西蘭花對殺死導致胃癌的幽門螺旋菌具有神奇功效。菜花是含有類黃酮最多的食物之一,類黃酮除了可以防止感染,還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劑,它能夠阻止膽固醇氧化,防止血小板凝結成塊,因而減少心髒病與中風的危險。有些人皮膚一旦受到小小的碰撞和傷害就會變得“青一塊紫一塊”的,這是因為體內缺乏維生素K的緣故。補充維生素K的最佳途徑就是多吃菜花,多吃菜花還會使血管壁不容易破裂。常吃菜花可增強肝髒解毒能力,並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可預防感冒和壞血病的發生。菜花雖然營養豐富,但常有殘留的農藥,還容易生菜蟲,所以在吃之前,可將菜花放在鹽水裏浸泡幾分鍾,去除殘留農藥。吃的時候要多嚼幾次,這樣才更有利於營養吸收。但不要煮得過爛,煮得太爛會破壞其原有的營養價值。
食鮮黃花菜易中毒
黃花菜又叫金針菜。黃花菜是人們喜愛的一種傳統蔬菜。因其花瓣肥厚、色澤金黃、香味濃鬱,食之清香、鮮嫩,被視為“席上珍品”。黃花菜的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特別是胎兒發育極為有益,因此可作為孕婦的保健食品。黃花菜具有較佳的健腦抗衰功能,有“健腦菜”之稱,精神過度疲勞的現代人應經常食用。黃花菜具有明顯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能預防中老年疾病和延緩機體衰老。有止血消炎、利尿安神、健胃等功效。食用黃花菜時用冷水發製較好,涼拌應焯熟。不宜單獨炒食。吃鮮黃花菜可以引起中毒,這是因為鮮黃花菜中含有秋水仙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