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樹立積極向上的成功者心態(8)(1 / 2)

後來,他又把這句話送給了羅伯特·布坎南,並且告訴他說:“如果你想成為偉大的作家,當坐下來寫作之前,先放一點鞋匠的膠粘在椅子上,隻有具備這樣的精神才行。”

所以,有兩個方麵的因素可以決定一個人在工作中的成績:一是,他是否在用心工作:二是,他是否能夠執著。具備了這兩個條件的人,即使資曆低下,也是潛在的天才。

蘇格蘭的一個農莊,兒子對父親說:“爸爸,我去做一番事業。”

“是嗎?”父親說,“你現在還沒有長大,一年後你再出去吧!但這一年中你要做一件事,可以嗎?”

“可以!”兒子回答說。

父親拿來兩根一樣的樹苗,對他說:“你挑一根去栽,另一根我去栽,一年之內你不可以看我的樹苗的長勢,一年後,看誰的樹苗長得高,長得好。”

兒子每天盼著樹苗長高,栽下樹苗一個月後,看到樹苗依然沒有變化,便把樹苗挪了一個地方。又過了一個月,兒子覺得樹苗還是沒有變化,於是又將它換了一個地方,就這樣一年下來,樹苗挪來挪去,眼看就要枯死了,更不用說長高了。而父親的樹苗長得枝繁葉茂。

後來,父親告訴兒子:“由於經常變換地點,你的樹苗當然會枯死;相反,我的樹苗一栽下就沒有動過,因此它非常茁壯,你出去幹一番事業,也應如此:選定自己的目標與理想,就一定不能三心二意。”

兒子聽了父親的話,從此專心從事自己的事業,他就是蘇格蘭財閥漢姆金。現實中,許多年輕人都有美好的人生夢想與事業目標,但是,工作中的不如意卻讓他們甘於平庸。問題在於,這些人缺少一種對工作的忠誠與信仰,總是認為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公司上班,他們缺少一種職業精神,更不知道如何去展示自己的職業精神。

每個人在工作的同時,也在捕捉自己心中的“獵物”,即他的個人追求,或者實現價值個人,滿足成就感等。但就一件具體的事情來說,用心做與走過程,走形式,最終實現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受一種精神支配,而後者卻受環境支配。

以下是一則源自生活中的有趣實例,相信許多人一定能夠從中感悟到生活與工作的一些道理。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座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卻總能找到座位。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挨一節車廂地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有效。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一節車廂就會找到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我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麵現象迷惑了,不去認真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在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

這個找座位的實例,也是大多數人在生活與工作中的真實寫照。這些人永遠都想著用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大的收益,或者用最短的時間取得最長的實效。說到底,是因為他們心浮氣躁,沒有耐心與興趣做好一件事。不管在什麼領域,你都會發現,卓有成效的人不但會表現出某種天賦,而且也善於總結做事的方法與道理,在與其他人一樣付出,一樣努力時,他們往往取得的成績更好,原因在哪裏?隻有4個字——執著精神。

勤奮做事,可以把事情完成;用心做事,則可以把事情做到位。所以,執著是一種心靈的執著,是一種精神力量,而不是手腳忙碌。

執著是一種成長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自古以來,成就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首先經曆各種精神,或者肉體上的考驗,這似乎合乎常理。但是細細斟酌,我們就很容易發現,現實中更多的人之所以不會成長,不能成功,不是因為他們缺少在困境中的磨煉,恰恰相反,而是他們接受了太多的磨難教育,以至於他們懼怕成功,總是認為隻有超人的意誌力與過人的膽識才可以涉足成功。無可厚非,成功需要對人生、對事業的不斷打磨。但事實是,一個人光會“硬”,隻能是一個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