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別隨意放棄你的天賦與才能(6)(2 / 3)

正所謂,不假思索的話就是蠢話。世界上有多少超級富翁都在為別人工作,他們也許稱不上雞頭,但是他們能力卻要比一般老板強出多少倍。一個大公司的部門經理,遠比一個隻有三兩個人的小公司的董事長更有能耐,更風光。如果後者隻善於以頭銜、名聲來招搖過市的話,那麼,他的那點本事在真正的“雞頭”看來就顯得很廉價。

某地經濟很發達,年輕人創業熱情也非常高。一次,一位來自偏遠地區的廠長來參加一次生意洽談會。在會場上,讓他感觸最深的便是:“現在的年輕人實在是厲害,不到外麵真是不開眼界啊。”原來,他所結識的每一位20多歲的年輕人,不是自稱是某公司的董事長,就是遞上一張署有“總經理”字樣的名片。讓這位在“江湖”上沉浮了多年的廠長第一次在年輕人麵前表現出一絲拘謹,並自愧己不如人。

這位廠長真正把生意做到該地區後,逐漸發現,隻要誰自立門戶,立刻就會自封“董事長”、“總經理”頭銜,這與自己想象中的傳統意義上的管理幾十人,上百人的頭兒完全不同。甚至做推銷的可以稱自己是“市場部經理”,修電腦的可以說自己是“某公司技術總監”……最終他才明白,這其中有許多人都是下崗工人,或是沒有落實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迫於生計他們不得不自己創業。

真正成功的人,不會隨意“糟蹋”自己,他們做事總是會從最基礎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向上邁,而不會讓自己站在高處說大話。

張先生曾在一家企業工作,最初是做推銷工作的,因為表現出色,逐漸被提升為總經理、常務董事,直到董事長一職。他的父輩世代務農,張先生十幾歲時就經常幫家裏幹農活,他經常望著大片的稻田無奈地對父親說:“這麼大一片稻田,怎麼能做的完?”父親總是會對他說:“為什麼做不完?我每年都是這樣一耙一耙做完的。”

在以後的工作中,張先生秉承了父親這種工作作風,做事踏踏實實,從來不偷懶,因為他知道,隻要過程合理,必定會有好的結果,他曾經說:“不論是種田還是經營企業,最好的肥料就是人們的腳步。”

無須翻看這些成功者的檔案,從他們的言語中,從他們做每一件事情的態度上,我們就可以找到他們取得成功的答案。一個人隻有像商人經營自己的生意一樣經營自己的人生,他就會有所收獲。

許多浮躁的人,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願意做,整天把夢想掛在嘴邊,不懂得去經營自己,改變自己,終究會讓自己淪落為平庸之輩。一個平庸的人,又靠什麼來改變自己呢?重要的不是你想做頭,還是做尾,而是知道如何經營自己、經營自己的職業生涯。

一次隻追逐一隻兔子

一個人執著與否,首先要看他在同時追逐幾隻“兔子”,有人奮鬥了一生,到頭來卻一事無成,有人一生隻做了一件事,卻可以功成名就。所以,聰明的獵人隻追逐一隻兔子。大凡成功者,他們都有一個堅定而明確的目標。這樣,他們才能以身為箭,以心為弦,全力將自己射向成功。

1867年,瑪麗誕生於波蘭首都華沙。她的父親是中學的數學和物理教員,母親當過小學校長。瑪麗從小就愛好科學,父親房間裏放著的物理儀器、礦物標本等,都引起了她的興趣。1890年,瑪麗帶著積蓄下來的錢,隻身來到法國,進入巴黎大學理學院讀書。

在巴黎求學的4年裏,瑪麗以非同凡響的毅力過著一種貧寒卻高尚的生活,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漫長的冬季,住在頂層閣樓中的瑪麗因寒冷而無法入睡,她便從箱子裏取出所有的衣服穿在身上或蓋上被子,有時她甚至把椅子拉過來壓在被子上取暖。對科學知識無止境的追求,使她忘記物質上的困窘,她似乎被一種神奇的力量驅使著,在科學的海洋裏漫遊,不知疲倦,永不停歇。為實現自己的抱負,她放棄一般年輕女子的快樂享受,過著與世隔絕的枯燥生活,縈繞在她頭腦中的隻有學習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