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當行動遭遇挫折(7)(2 / 2)

從洛厄爾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行動是這樣一個過程:行動——失敗——反省——行動。因此,我們總結了行動中反省的幾個步驟:

誠懇而客觀地審視行動過程。

勇敢地承擔後果。

認真分析失敗的過程和原因。

從失敗中吸取經驗。

重新製定計劃。

重新開始行動。

當然,這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對以上要點我們可能需要嚐試多次才能達成目標。每一次嚐試都是一次學習,我們離目標也更近了一步。

並且,在執行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失敗不代表結束

愛迪生曾經說過:“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對成功者而言,失敗並不是壞事,相反地,失敗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力量,能讓他們產生強大的力量。

麵對失敗,我們絕不能失望,而應當積極地找出導致失敗的問題所在,然後繼續行動。

放棄無意義的沮喪

我們知道,情緒在行動中很重要,但是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在行動中遭遇了挫折後就此一蹶不振,讓沮喪和失落充滿自己的心靈,以至於不能開始新的行動。

為什麼要讓過去繼續糾纏你呢?難道它對你的傷害還不夠嗎?為什麼不把它從心中趕出去?為什麼還要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它們身上呢?難道你還要讓它們繼續破壞你的未來嗎?

適應現實

行動的結果往往與我們所期望的不符,所以,我們在製訂目標時就應當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標。如果在行動中由於外在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失敗,我們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以適應現實。

行動具有連續性。

行動具有連續性,其實就是目標具有連續性。一些人之所以感覺到失望,正是由於他們忽視了行動和目標的連續性,一旦行動遭遇挫折,就會深感失望,進而放棄行動。

愛迪生發明燈泡時先後試驗了一萬多次才成功,如果他不認為行動具有連續性,也許就不能堅持到最後。

行動具有連續性的另一個方麵,是指行動並不是孤立的,我們不應以達到某一個目標為滿足,而應當把過去的輝煌拋在腦後,繼續新的行動。

為什麼要讓過去繼續糾纏你呢?難道它對你的傷害還不夠嗎?為什麼不把它從心中趕出去?為什麼還要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它們身上呢?難道你還要讓它們繼續破壞你的未來嗎?

適應現實

行動的結果往往與我們所期望的不符,所以,我們在製訂目標時就應當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標。如果在行動中由於外在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失敗,我們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以適應現實。

行動具有連續性。

行動具有連續性,其實就是目標具有連續性。一些人之所以感覺到失望,正是由於他們忽視了行動和目標的連續性,一旦行動遭遇挫折,就會深感失望,進而放棄行動。

愛迪生發明燈泡時先後試驗了一萬多次才成功,如果他不認為行動具有連續性,也許就不能堅持到最後。

行動具有連續性的另一個方麵,是指行動並不是孤立的,我們不應以達到某一個目標為滿足,而應當把過去的輝煌拋在腦後,繼續新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