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晨這段短暫的時光裏,幾乎每一位家長都在與時間賽跑,他們要準備早餐,要送孩子上學,還要趕著去上班。時間本來就很緊張,偏偏孩子賴床、磨蹭,不好好吃早餐,甚至還不想去學校。麵對孩子這些令人發狂的行為表現,家長會說出什麼樣的話語呢?這些話語合適嗎?如果不合適,家長應該怎麼說呢?
家中的孩子是個“起床困難戶”,每天賴床不起,對此家長十分頭疼。當家長一邊忙著做早餐,一邊擔心孩子上學遲到,害怕自己上班遲到時,孩子卻賴著不願起床。這時,家長心中的怒火極易被點燃,很有可能對孩子說出一些催促、埋怨、嘮叨的言語,比如:
“睡夠了吧?睡夠了就趕緊起!”
“看看現在都幾點了,還不快起?”
“要遲到了,快點兒起床!”
“趕緊起床,再不起床我打你了哦!”
“我這早飯都做好了,你怎麼還在睡?”
上麵這些話術可以輕而易舉地挑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戰火”,使早上原本就緊張的氣氛變得更加緊張。正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如若早上家裏的氛圍就比較緊張,那家長、孩子這一整天的情緒和狀態自然就會受到影響。那麼,究竟是哪些原因促使孩子成了“起床困難戶”呢?
1.孩子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佳,如睡晚了、做噩夢了。
2.孩子時間觀念不強,不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
3.孩子為了逃避上學。
4.天太冷,孩子貪戀溫暖的被窩。
當找到孩子成為“起床困難戶”的原因時,家長就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有針對性的、幽默又平和的話術叫孩子起床。下麵是給父母的一些話術建議。
“起床啦!媽媽給你做了香噴噴的早餐,有你最愛的麻團呢!”
“起床啦!不然媽媽一會兒出門上班後,你就要一個人待在家裏了哦!”
“太陽都曬屁股了,再不起床,屁股就要被曬熟啦!”
“眼睛醒了嗎?醒了就眨一眨。嘴巴醒了嗎?醒了就
吱一聲……”
家長在使用這些幽默、平和的話語叫家裏的“起床困難戶”起床時,不會增加孩子的緊張和焦慮,也不易讓孩子感到煩躁。同時,為了把孩子培養成自立的人,家長還是要和孩子一起找到賴床的原因,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摘掉“起床困難戶”的帽子。
孩子一大早就拖拖拉拉、磨磨蹭蹭,這對著急送孩子上學,然後再趕到公司上班的父母來說,無疑是一件令人十分上火的事。可是,有時候家長越是著急、催促,孩子就越拖拉、磨蹭。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很可能會因為著急而說出一些不太合適的話語,比如:
“別磨蹭了,快點兒!”
“怎麼還沒好?”
“你為什麼總是這麼慢?”
“你就不能麻利點兒嗎?”
“你倒是快點兒啊!我這上班都要遲到了。”
其實,父母若總是對孩子說上麵這些話語,就會在有意無意間強化孩子拖拉、磨蹭的意識,這對改掉孩子拖拉、磨蹭的習慣是不利的。那麼,導致孩子早上出門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原因有哪些呢?
1.孩子自我控製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被周圍的事物吸引。
2.家長催促越多,孩子越有抵抗情緒。你越催,我就越磨蹭。
3.孩子責任感不強,覺得遲到無所謂。
4.孩子沒睡好,精神狀態不佳。
當你的孩子因為各種原因而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時,父母先不要急躁,也不要試圖通過說教讓孩子一下子變得懂事,進而加快速度。否則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心生抵抗情緒,故意放慢速度,變得更加拖拉、磨蹭。這種時候,家長可以試著這樣對孩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