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投資中的風險
弗雷德·史密斯,1965年畢業於耶魯大學,聯邦快遞公司的創始人,被譽為“創造了一個新行業的人”。弗雷德·史密斯是一個極富冒險精神的成功的企業家,他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可以不屈不撓地冒險。
1969年,史密斯萌生了建立一家提供“次日送達”服務的快遞公司的想法,經過仔細考慮,他決定賭一次,決定投入自己的全部家當——800多萬美元。這個項目很快吸引了一些投資家的注意,後來這些投資者共投入了4000萬美元,幾家看好史密斯的銀行也投入了4000萬美元,最終史密斯獲得了近9000萬美元的風投資金,這也成為美國有史以來單項投資金額最大的項目。
在史密斯的倡導和運作下,1971年6月1日,聯邦快遞公司正式成立,並於1973年4月17日開始營業。起初,聯邦快遞公司在22個城市開展業務。沒多久,公司就出現了嚴重的虧損,史密斯幾經努力也未能扭轉形勢。後來,公司負債越來越嚴重,甚至連工人的工資都快要無力支付了,麵對破產的危機,史密斯的做法是去拉斯維加斯賭一次。結果,在無可奈何之下的冒險之舉,真的讓他從二十一點紙牌遊戲中贏來2.7萬美元。最終,聯邦快遞公司走過了生死關。1980年,聯邦快遞公司的營業額為5.9億美元,盈利接近6000萬美元,每股上漲至24美元,而史密斯也成了富豪。
如今,聯邦快遞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快遞企業,業務遍及全球211個國家,每天平均處理500萬件貨物。回想自己險象環生的創富之路,史密斯說:“我認為冒險並不是最危險的道路,真正最危險的道路是不采取任何行動。”
在投資市場中,選擇是最重要的,何時行動、采用什麼樣的方式行動,這些都決定了你的投資行為能否為你帶來利潤。然而,有選擇就會有風險,世上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完全可以確定或保證的,風險和利潤總是相伴而行。而像弗雷德·史密斯一樣能夠正確認識風險的人往往能夠獲得巨大的利潤,而那些懼怕風險的人則往往很難有所作為。
那麼,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投資中的風險呢?投資專家們認為,投資者應該客觀、理性地認識風險、麵對風險、管理風險。在既定收益水平下最大化地降低風險,或者在同一風險水平上最大化提高收益是投資理財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產品的風險,在自身可接受的風險水平上對投資產品進行合理選擇是至關重要的。
1.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一般來說,在進行投資前,投資者應該主要從三個方麵評估自身對風險的承受水平:
(1)評估風險承受能力。根據自己的年齡、就業狀況、收入水平及穩定性、家庭負擔、資產狀況、投資經驗與知識估算出自身風險承受的能力。
(2)確認自己對風險的態度(風險偏好)。如果對本金損失可容忍的損失幅度大,那麼屬於風險追求者;相反,如果可容忍的損失幅度小,則屬於風險規避者;而可容忍的損失幅度處於中等水平時則屬於風險中立者。當然,投資者也可以通過一些專業的心理測驗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
(3)明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換言之,即自己在心理上能承受多大的風險或損失。在投資時選擇的產品如果超過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可能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等。
2.選擇風險水平合適的理財產品
在了解了自身的風險承受情況後,投資者還要明白,每一種理財產品都具有自身特有的風險水平。在投資理財過程中,投資者選擇的理財產品的風險水平應該與自己的風險承受狀況相符。下麵就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
(1)風險承受能力低、對風險的態度是規避、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投資者適合選擇低風險程度的理財產品,這類理財產品主要有銀行存款和國債。
(2)風險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屬於中下水平的風險規避投資者,可以選擇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主要包括各種貨幣市場基金或偏債券型基金,它們主要存在於同行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而這兩個市場本身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就是低風險、低收益率。
(3)如果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一般,對風險又是持中立的態度,那麼中等風險的投資理財產品會是不錯的選擇。這類產品主要包括信托類理財產品和股票型基金。信托類理財產品是由信托公司麵向投資者募集資金,提供專家理財、獨立管理,投資者自擔風險的理財產品。由於有專家的支持以及信托公司強大的經濟實力,因此風險相對較低,但是投資者選擇這類產品時,仍需要注意募集資金的投資去向、還款來源是否可靠、擔保措施是否充分、信托公司的信譽是否良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