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據投資屬性與機會成本選擇投資標的
我們常常會在心中產生這樣的疑問:“到底投資A還是投資B,哪一個更賺錢?”那麼怎樣從琳琅滿目的投資商品中選擇出自己真正想要的、好的商品呢?
其實,投資產品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適合自己的,即使有可觀收益率也未必是好的。在選擇時,可以以投資屬性和機會成本為依據。例如,你有一筆資金,但不知道是用來投資房地產還是股票。股票和房地產同樣都屬於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資產品,如果要從中做出選擇,首先要清楚投資屬性的相關問題:你有多少資產;預計投資金額是多少;投資房地產(股票)的金額在投資總額中所占有的比率是多少;需不需要貸款融資;需要貸款融資多少錢;融資利率又是多少……接下來還要考慮機會成本的相關問題:房產的地理位置如何;屬於什麼戶型;該房產有何種用途;股票發行公司屬於什麼行業;其前景如何;股票的曆史表現如何;房產(股票)升值空間有多大……隻要弄清楚了這些問題,就能夠輕易地選出滿足自己要求、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了。
3.風險掌控與緊急危難預防措施不可少
投資存在風險,並且越是能獲得高收益的投資,存在的風險就越大,為了避免虧損,一定要進行風險掌控,並且對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突發、緊急、危難情況做出預測,並製訂相應的預防和應對措施。這樣才可以將風險的程度降到最低,而且即使風險發生,也能夠將虧損降到最低。
4.投資要有長遠規劃和堅定的信念
人們通過投資來實現財富增值是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的,要想通過一次投資就聚集到足夠的財富是不現實的。要知道,不可能會有單次報酬率高達千倍的投資標的,要想獲得千倍的報酬,隻有通過成年累月的複利效用。因此,我們對投資一定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並且對其抱有堅定的信念,不因為市場的一時好壞而放棄。
5.投資不能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
高額的投資報酬固然十分誘惑人,但通過投資以增值財富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倘若以正常的家庭生活開銷為代價進行投資的話,一旦投資失敗,生活就會陷入不堪的困苦中;而且這樣的投資無疑是毀滅性的失敗,它使得通過後續投資再贏回財富的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試問,一個人如果連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又怎麼能有能力做投資呢?因此,投資一定不能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
一般來說,投資不能傾囊而出,要留出一個月生活所需費用的3~6倍的資金作為失業、事故等意外或突發狀況的應急資金;又或者遵循“4321法則”,各類投資資金占收入的40%,家庭生活開支用去收入的30%,銀行存款以備應急之用的部分為收入的20%,剩餘的10%用來購買保險,這樣才能確保生活無憂。
總的來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穩賺不賠的買賣,當然也就更不存在穩賺不賠的投資秘籍。投資者要理智對待投資,正確看待投資的風險和收益,切勿相信那些“小道”消息;要想使自己在投資市場上賺多賠少,堅持投資的原則是非常必要的。
投資啟示錄
正如巴菲特等投資大師所堅信的,市場不可能永遠有效,市場也不可能永遠理性,因此預測市場走勢、尋找投資必勝的訣竅等行為都是不理智的、愚蠢的。在投資領域,不存在穩賺不賠的秘籍,要想製勝,唯一能做的就是遵循市場規律,多學習、多總結經驗教訓,培養自己的投資眼光。
投資必須遵循的“十律”和“十戒”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是德國著名的投資大師,被譽為“德國的沃倫·巴菲特”。科斯托蘭尼十幾歲時就購買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隻股票,他熱愛投資事業,難以抗拒投資所帶來的快樂,他一直稱自己為投機者。他在35歲時就賺夠了足夠享用一生的財富。
不過科斯托蘭尼的投資生涯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經曆過兩次世界大戰、多次經濟危機,並曾經兩次麵臨破產,不過正因為經曆了這些,他才積累了豐富的投資經驗,總是能夠憑借自己過人的投資才能使自己在麵臨困難時化險為夷。他的證券投資生涯長達八十多年,這使他在這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他被譽為“20世紀股市的見證人”,著有《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在其代表作《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中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投資經驗和教訓,他的很多理財觀點都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其中“十律”和“十誡”為科斯托蘭尼理財觀點的精華。下麵具體介紹這“十律”和“十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