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之法很多,但議論文的開頭一定要“短而精”,說得形象些,應該是“雛鳳之頭”。誠然,有了“雛鳳之頭”,就要“豹尾”相配,如果是“鼠尾”“羊尾”就不行了。下麵談談議論文的幾種結尾方法,大致也有如下幾種:
1重申論點式。有的議論文闡述的問題比較複雜,論點比較重要,需要在結尾時再回到開頭的話題把中心論點重申一下,這樣首尾圓合,結構嚴謹,起到了進一步強調論點的作用。如“片段薈萃”中例(六)。
2明確宗旨式。有些議論文的開頭和論證部分並沒有亮出觀點,在提出論題之後,作者步步分析,比較說理,直到文章結束時才自然歸結出中心論點。這就是篇末點題,明確宗旨。末尾一點,主題思想躍然於眼前,所以也稱“卒章顯誌”。先分後總論證結構的文章,往往用這種結尾。課文《論“基本屬實”》的結尾即是一個範例。
3表達希望式。有的文章,經過論證,中心論點已得到充分肯定,結尾就把論點的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化為大家普遍都能接受的行為準則,有針對性地向廣大讀者提出希望和號召。這樣的結尾極為普遍,如課文《理想的階梯》的結尾就是這一種類型。
4補充論證式。有的議論文,總體論證已很完整,但到結尾時又補充論證了與論點相關的另一個方麵,使論證更加嚴密、辯證,文章論證的觀點也更容易被人接受,立意也更高。
5指明前景式。有些議論文在結尾向人們展望未來,揭示前景。鼓勵人們增強信心和勇氣,為奪取新的輝煌而努力奮鬥0這種結尾往往用詞優美,含義深刻,聯想豐富,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力。
結尾的形式還有一些,如“格言警句式”“呼應前文式”等等,但無論用什麼式,我們都應重視文章的結尾。古人說,“行文看結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好的結尾沒有成法可循,以上幾例僅供你參考,舉一反三,認真揣摩,總是會有所收益的。活動內容:和媽媽討論怎樣開頭、結尾。活動要求:
1媽媽要準備好五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2小明要認真閱讀媽媽準備的材料,思考這五個開頭和結尾的特點。
3媽媽要提出問題,要求小明回答。雙方各抒己見,展開討論。
4小明在討論的基礎上要將五個開頭和五個結尾分別對號入座。活動步驟:
1準備材料。
開頭材料:
善於奔跑的非洲獵豹捕住獵物時,不是馬上將其咬死,而是有意識地放生,然後驅趕豹崽去追趕逃命的獵物。若豹崽追了一會便停下,母豹會毫不留情地撕咬小豹,直到小豹再去追獵物為止。獸猶如此,人何以堪?
蚴曾經讀過這這樣一段話:“蠶食桑,所吐絲也,非桑也。蜂采花,所釀蜜也,非花也。學習亦然。”我想,由此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個道理:我們在學習上不但要能吸取課本上知識的精華,還要能有所創新,這才算是真正學會。
生活中的小浪花,像連綿的細雨,久久不斷;生活中的小浪花,也猶如黑夜中的閃電,一掠而過。當一朵朵生活的浪花匆匆來臨又轉瞬而去時,我總是抓住時機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及時捕捉。
喲某君用大鼠籠捉到一隻身長近20厘米的大鼠,出於好奇,他伽匝叵把一隻近10斤重的威風凜凜的大貓塞進籠裏,想觀看一場貓吃鼠的精彩表演。然而那隻平日非常凶猛的大貓,競不知所措。因此那隻老鼠膽子越來越大,竟然跑到貓的嘴邊逞威了。貓為何不吃老鼠?
據說是寵壞了。好心的主人喂得勤,貓吃慣了魚肉葷腥,久而久之,覓鼠而食的本性也逐漸改變了。
看了這一則材料後,我不禁聯想到我們青年學生學習方麵的問題。
騙“讀書何樂之有?即使有,也是黃連樹下唱小曲——苦中作樂。”有人這樣說。有人甚至幹脆說:“讀書太苦。”是苦還是樂呢?
結尾材料:
b新世紀需要的絕不是“喂”得胖墩墩而不會捉老鼠的“貓”。今天,在我們的學習中,真應該早把一個“喂”字改成一個“覓”字。
b走出校門,放眼社會,對準時代的光圈,調好思維的焦距,或探索,或跋涉,或放開想象之馬,或揚起追逐之帆,繽紛的思緒就會如潮水般奔騰洶湧。在生活這個汪洋大海之中,每一天都有無數的浪花在我們身邊激蕩跳躍,多一次捕捉,就多一份寫作的材料;多一次思考,就多一次理智的升華。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因此,每一天都力求有新的發現。這就是我的追求。
b請放開手吧,父母們!也許孩子的步履是蹣跚的,但這是學會生存的必經之路呀!
b④同學們,我們作為跨世紀接班人,肩負著建設祖國的曆史重任,應該像蠶、蜜蜂那樣。吸取很好,創新則更可貴,這樣才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如果吐出來的還是桑,釀出來的還是花,那麼我們再多種幾棵樹、多栽一些花不就行了嗎?
因此,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不但能吸取,還要能創新,這樣的人才是能擔負強國重任的棟梁。
b④讀書“苦不苦,樂不樂”看來關鍵在於為誰而讀、為什麼而讀。《左傳》說:“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讀書如此,幹一切事都是如此。
2認真閱讀,積極思考。
小明要讀以上五個開頭和五個結尾,思考每個開頭與結尾的特點。
3展開討論,媽媽提問,小明回答並質疑,可以提出如下問題:
(1)這五個開頭和五個結尾各屬於哪種開頭或結尾的方式?請一一指出。
(2)這五個開頭和五個結尾的特點是什麼?它們好在什麼地方?還有不足的地方也要指出來。
(3)這五個開頭和五個結尾分別和“片段薈萃”中的哪些開頭和結尾相似?
4落實訓練,運用新知。
要求小明將五個開頭和五個結尾用直線將它們聯結起來,對號入座。
a①
b①
a②
bo
a③b③
a④b④
a⑤b⑤
5糾錯訂正,鞏固新知。
如果以上問題有錯漏,要求小明閱讀“技法點撥”,進行訂正。
1以《清貧之風不可丟》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議論文。要求用“論題式開頭”的方法開頭。並且要擺事實、講道理。
提示:這篇議論文的開頭要求用“論題式開頭”,根據這一要求,在開頭時可以將現實社會中存在的一些鋪張浪費現象擺出來,以此引出話題,然後可以通過正反兩方麵的事例的對比來論證“清貧”作風的重要,強調其是開創新事業的保證,“清貧”作風一旦丟掉,將造成嚴重後果。接著還可進行一些分析,使人們認識到“清貧”作風的重要性及其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的道理,從而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清貧之風不可丟”,卒章顯誌。
2以《老實人總是吃虧嗎?》為題寫一篇小駁論文,並用下麵一段“開頭”語。
有人說:“現在不能做老實人,因為老實人總是吃虧。”言下之意,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因為出現了一些不正之風,所以不得不放棄“做老實人”的準則,凡事似乎隻有錙銖必較,斤兩必爭,非得占便宜,才算不會吃虧。然而,老實人真的總是吃虧嗎?
提示:“老實人吃虧”似乎已為世人所公認,因為他們待人誠實,作風規矩,工作勤懇,卻不善於同別人爭名奪利,在社會上常常是無名英雄,甚至遭受排擠,受到不公平待遇。但這樣的“老實人”總是吃虧嗎?寫作時要亮出與此相反的看法:這樣的“老實人”其實並沒有吃虧,他們雖然在名利上吃虧,在道義上卻是有理的,他們維護了自己良好的品質。而一些不老實的人為了名利而目無法紀,最終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並且可以引劉少奇同誌的話:“吃小虧,占大便宜”,據此作一些辯證性分析,使人們認識到老實人並非真正吃虧,並非總是吃虧。在改革的今天,仍應當作個老實人。
3讀下麵一則材料。想一想你從這則故事中受到什麼啟發。寫一篇議論文,談談看法。題目自擬。結尾要運用“表達希望式”方法。
材料:威靈頓打敗拿破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