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學點論證方法(二)(1 / 3)

這是一篇一事一議的小論文,觀點是清楚的,全文也能圍繞“頑強的毅力是取得成功的保證”進行論證。語言上尚通順。但有明顯的問題。根據議論文結構的基本模式:“引論——本論——結論”來分析,本文的結構是混亂的,最後一段也不能作結論,應當把它調整到第二段的後麵,以和第二段先說“毅力是成功的基石”,然後再說“頑強的毅力無往而不勝”,形成一個層層深入論證的關係,這樣的結構也許會順暢一點。第二個問題是列舉事實論證過於簡單,李白、範仲淹、張海迪這些人物究竟怎樣了?他們成功了嗎?如果不敘述一下,很多讀者會感到茫然,這樣的事實論證如犯了“貧血症”一樣蒼白無力。應當介紹一下,可選取一二評介,其他略介。如對張海迪的事跡可以這樣介紹:張海迪身患高位癱瘓,可她卻以頑強的毅力自學了四門外語,還翻譯了一部l6萬字的外文作品,取得了輝煌成就。這樣的介紹才能達到真正增強說服力的目的。

比較訓練

1指出“上榜佳作”中的兩篇佳作各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起什麼作用?

2下麵兩句話,從論證的角度看,各采用了哪一種論證方法?

(1)世界文明的形成,有點像是海洋。許多小澗小溪彙合而成江河,許多江河彙合而納入大海。

()

(2)當前世界上藏書最豐富的圖書館,收藏了各國學者專家的作品;當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公司,陳列著世界各洲各國的物產,這也從另一方麵顯示了世界文明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創造。

()

3比喻論證要注意比喻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理之間是否有共同的特點,下麵兩段話是對“杯水車薪”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些成語的分析,指出它們所比喻的道理,你判斷一下哪段話有點毛病?為什麼?

(1)“杯水車薪”比喻力量微弱,無濟於事。但有“一杯水”“一車薪”那也好啊,它們也能起作用啊!如一個老人以私蓄二千元捐給“希望工程”,自謙為“杯水車薪”,我們可用之這樣論證,如果大家懷有愛心,積少成多,“希望工程”就大有希望了。

(2)“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個成語,可用來比喻事物經常運動,不易侵蝕;人經常運動可以強身。毛澤東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一文中,用它來比喻“批評”這一武器對促進人的思想和黨組織健康發展有積極作用。

4在下麵一段比喻前後,加上一些話,使之成為一段比喻論證。

……好比登泰山,已經到了“中天門”,前麵還有一段要費很大力氣的路——三個“十八盤”。要爬過這一段路,才能到達“南天門”。·由“南天門”再往前,就可以比較順利地向著最高峰“玉皇項”挺進了。

4指出“上榜佳作”中兩篇文章所用的論證方法,模仿《貴在知錯必改》一文的論證方法寫一篇題為《貴在持之以恒》的立論文。

技法點撥

初中階段要學習的論證方法有如下五種:

1例證法:它是運用典型事例來論證論點的正確性的論證方法。在下一單元裏將詳細談及,這裏就不細述了。

2引證法:它是引用名人名言、經典著作來論證論點的方法。這種方法引用的理論,是指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理論,名人名言,正確的方針政策,科學上的公理、原理,精辟的格言以及為人們所公認的道理與盡人皆知的生活常識等等。所援引的道理、事理,必須是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至今尚有生命力的。援引時,如果摘引原文,一定不能錯漏,如“片段薈萃”(一)中引了革命前輩林伯渠和羅伯特·舒曼的話都是原文,一字不錯。如果概述原文大意,必須不偏離原文內容。

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分三種形式。一是直接引用,一字不差地引用原文原話,在文章中用引號標注明白,如上述例子即是。二是間接引用,它與直接引用的_:區別在於它不是一字不差引用原文原話,而是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之下,在字句上稍有變動,引用時不在引文上加引號,以表明引用的並非原句。如下列一段話:“現在,青年人喜歡縱談理想,憧憬未來。誠然,一個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等於有了生命的動力,有了靈魂,就能與時代共呼吸,與人民共愛憎,與國家的前途共命運。正如鄧小平同誌告誡我們的那樣:我們青年人,要有理想。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當前,我們學生應為中華騰飛而學習,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隻要有了這個大誌,就像航船有了燈塔,就不至於在‘實惠風“黃金1學點論證方法中迷失方向。”句中的鄧小平同誌的話就是間接引用。還有一種是意譯引用,就是在引用文言文或意思深奧難解的原文時,再加以意譯解釋,用現代漢語概述引文的主要意思,如吳晗在《談骨氣》一文中引用了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賊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的話後,作了解釋:“意思是說,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這樣的引用通俗明白,使讀者更易理解“骨氣”的內涵,有力地揭示了中心論點。

引證法雖是常用的論證方法,但引用的言論畢竟是別人的話語,不能取代自己的議論,更不可能具有事實那樣的雄辯力,所以它隻能是一種輔助性的論證方法,常要和其他論證方法配合使用。否則就會產生論證“不到位”之感。

3比喻論證法:它是用形象的比喻來論證論點的方法。運用比喻這種修辭手法進行論證,可把抽象道理用生動、形象的述說表達出來。在比喻論證中,拿來作為比喻的事物就是論據,被比喻的就是論點。它們在本質上不相同,但在某一點、某一方麵卻有相似點。這“相似點”恰是證明論點所需要的,也是這一比喻之所以能作為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關鍵所在,比喻論證可以分三類:

(1)借用形象的事物作為比喻物來說明道理。如“片段薈萃”(二)中以“麻醉劑”“路標”“枷鎖”作為比喻物,闡述了一個看似深奧而其實十分清楚的道理:虛榮心是一種極壞的思想意識,它會引人誤入歧途。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克服虛榮心。

(2)借用具體的現象作為比喻物來說明道理。如有一篇文章在闡述“人類的產生、生存和發展,無一不是在競爭中實現的”這一道理時,就引用了奇特的“魚效應”這一現象作為比喻物。挪威人將捕到的沙丁魚運回碼頭,希望這魚都是活的,怎麼辦?有一聰明的船長在自己的漁船的漁槽中放了一條鯰魚,由於環境陌生,這條鯰魚便四處遊動,到處摩擦,促進了沙丁魚的遊動,於是魚便能鮮活到港了。作者借用這一現象,把深奧的道理論述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