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例除確切外,還必須是典型的,即是說所舉事例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說服力。選用事例要有代表性,不能局限於某一個範圍、某一種場合或某一時段,古今中外的事例可靈活選用。如《善待順境,挑戰逆境》一文,小作者列舉了古今中外五個事例作論據,這些事例中有古代的,也有今天的;有詩人,也有數學家;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無不充分論證了論點的正確性。從這裏,我們亦可以看到,選用事實論據,可連用幾個相關的事例,以此增強說服力。那麼是否可以同時選用正麵或反麵的事例,加以對照呢?當然可以,如《謙受益,滿招損》一文中,列舉了“矜滿之人”馬謖,他對孔明的“諄諄叮囑置若罔聞,視部下屢屢諫告如耳邊風”,如果導致失街亭,落了個“千古罪人”之下場,這和成為文學巨匠的郭沫若先生形成鮮明的對照,有力地證明了“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這就是同時選用正反事例的效果。另外還需注意的是選例要有時代感,要有新鮮感。所謂時代感,就是要選用當前現實生活中湧現出來的人和事;所謂新鮮感,是指那些鮮為人知,有一些“新麵孔”的事例,如《善待順境,挑戰逆境》一文中列舉的歌手鄭智化的事例和《孝敬父母——從現在做起》一文中12歲的女孩李根的事例就具有時代感和新鮮感,所以文章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選用事實論據還要注意選例的概括、簡明,並突出主要內容。這是由議論文文體的需要而決定的。議論文中的“敘”和記敘文不同,它的目的是為證明論點,而不是像記敘文那樣,通過記敘本身來表現中心思想。因此,必須用凝練概括的語言去濃縮事例,突出論點所需要的部分。概括時必須考慮從論點所需要的角度來濃縮,既簡明扼要,又清楚、嚴密,切實為論點服務。如課文《說“勤”》,作者用概括的語言列舉馬克思、司馬遷、歌德、陳景潤、上海一女青年辛勤勞動取得成果的事例作為論據,論證了“勤出成果”的論點,這是事實論據典型例證。其敘例是極為簡略的。
論據的敘述,總的原則是簡明概括,但在有多個論據論證同一論點的情況下,則可以有詳有略。請看下麵一段文字:
在今天,這方麵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黨的好幹部孔繁森,在他逝世後人們發現了兩件令人心碎的遺物——一是他僅有86元的錢款,一是他的絕筆:去世前4天寫的關於發展西藏阿裏地區經濟的l2條建議。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啊!沒有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決心和勇氣作為精神支柱,有誰能夠做到這一點?而在抗洪搶險中所湧現出的“鋼鐵戰士”吳良珠、“抗洪英雄”高建成,倒在生死牌下的女英雄周菊英,從特區走來的“新時期英雄戰士”李向群。他們用生命和鮮血保衛了人民的生命財產,不也是很好的印證嗎?如果沒有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決心和勇氣,有誰會願意站到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去?
這段文字中孔繁森的論據相對較詳,吳良珠、高建成、周菊英、李向群的事例與孔繁森的事例是證明同一論點,且這四個人的事跡都是最近發生的事,大家都很熟悉,因此隻用一句話來概括。
選用事例論據,還要褒貶分明,富有感情色彩,將自己的感情滲透到事例的字裏行間,從而使文章觀點旗幟鮮明。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寫出好的議論文,平時必須要收集、積累論據,特別是一些有價值的事例更要隨時摘記。日積月累,就會非常豐富,待需用時,就會遊刃有餘了。
跟媽媽逛商場
活動內容:逛商場(街、園林等)。
活動要求:
1在“逛商場”的過程中要用眼觀察,用腦思考。
2從各個角度全方位地觀察商場的變化。
3逛商場後要以“逛商場”為內容寫一篇觀後感。並以所見事實為依據。
活動步驟:
1在逛商場之前,媽媽向小明交待幾個問題。
(1)今天逛商場不比往常,要仔細觀察,眼、腦並用。主要觀察XX商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變美了,還是醜了;是變大了,還是小了?商品是變豐富了,還是變少了?
(2)商場很大,觀察的內容較多,大致可以分這樣幾個方麵:
①商品的供應量(貨源是否充足)、商品的門類(各種門類是否齊全,專賣店例外,這裏指大型綜合商場)、商品的成色(陳舊的還是新鮮的)。
②“上帝”的流量(顧客是否踴躍購物)。
③營業員的服務質量(是否能真心實意為“上帝”服務,服務手段是否有所變化)。
④商場本身的裝飾、商品陳列布局(是否能吸引“上帝”,是否便於“上帝”購物)。
(3)要能抓住逛商場過程中最使你動情的人和事。
2小明跟媽媽逛商場。
3逛商場後和媽媽交流所見所聞。談談自己的所感。
4習作,寫觀後感。在此媽媽還可作一些提示:寫這類文章不必麵麵俱到,可以從某一角度入手,如:通過商場商品的豐富多彩、琳琅滿目寫經濟改革的成果,通過營業員服務態度的改善寫精神文明建設所取得的成績,通過商場的先進的服務手段寫企業的現代化管理等等,角度要集中,不要太大。立足一個“變”字,也能達到小中見大的目的。
發散題庫
1以“挫折”為題,寫一篇觀點明確、以事實為主要論據的議論文,字數在500左右。
提示: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挫折”是常常會遇到的。不同的人麵對挫折會有不同的態度和解決方法:一種是積極地、科學地看待它,一種則是消極地、孤立地看待它。持這兩種不同的態度者均可以以事例為證,前者如舉世聞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坐著輪椅的張海迪、十佳少年邊榮唐,後者如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自殺、中國一高中生在高考發榜前三天的自殺等等。在列舉事例後要作一點分析,指出後者的態度是錯誤的,是一種消極的人生觀在作祟,並要指出正確地對待“挫折”的關鍵是什麼,那就是堅定的誌向、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文章最後可加以總結,提出希望。
2你讀了下段文字後,受到什麼啟發?確定一個中心,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議論文。
巴西著名足球運動員貝利,在正式比賽中曾射入一千個球,被譽為“球王”,有人問他:“你對射入的哪個球最滿意?”貝利答道:“下一個。”
提示:寫作此文不能僅就貝利的“謙虛”或“永遠向前”發表看法,而應在肯定他“謙虛”或“永遠向前”的前提下,結合現實生活中同學或自己思想上的“滿足”現象(事實)加以對照分析,這種文章才具有現實意義和生命力。
3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
提示:古人說:“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專注和毅力是治學的重要人格因素。凡是在科學上有所成就者,他們無不有一種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並且自我要求嚴格,這樣的例子在文學史上尤為常見。翻開人類史冊,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大家因專注某一事業而入迷,數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曆經千辛萬苦而終有所成就。如晉人左思,欲作《三都賦》便移家京師,辛勞十載方成;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跋山涉水,考察動物、植物凡二十七年,三易其稿,乃成藥物經典《本草綱目》;清人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出了長篇小說《紅樓夢》;馬克思參閱了一千五百多種文獻,曆經四十年的時間,精心撰寫出不朽的巨著——《資本論》。以上事實均可作例證來闡明觀點“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
4以“我們隻擁有一個地球”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內容翔實,層次清楚。
提示:“我們隻擁有一個地球”是世界環境保護和發展大會的主題詞。確實,人類隻擁有一個地球,但地球上的人類對賴以生存的家園並不珍惜,森林被采伐殆盡了,資源被掠奪將竭,良田大規模地沙化……正如中央電視台《廣而告之》裏所說的那樣:如果任憑環境無休止地惡化,人類在地球上看到的最後一滴水,將是自己的眼淚。嚴酷的現實擺在我們麵前,也提醒我們每個人來珍惜愛護自己的家園——地球。下麵提供幾則事例供同學們論證之需。如《參考消息》文:由於水資源的嚴重匱乏,隻有兩億多人的西亞國家可能要為水資源的分配而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這決非是危言聳聽。近幾百年來,毫無節製的對大自然的掠奪,加劇了這一地區的沙漠化程度,從上個世紀到本世紀的中東戰爭時期,這一地區為爭奪約旦河水資源先後爆發過大小戰爭達百餘次。今天約旦河水資源的分配問題就像一隻火藥桶,隨時可能炸響。再如全球氣候異常,北半球暴雨成災,美國因此一項每年就損失約500億美元;而南半球的非洲卻久旱無雨,撒哈拉以南的一些地區,最嚴重的已連續l5年滴雨未見;北關和北歐近年來頻頻遭受寒流襲擊,l997年初32人喪命於暴風雪,可同緯度的中國卻經曆著連續第四個暖冬;綠色和平組織的發言人預測說南極和北極數千萬年的冰山均有不同程度的融化,這一趨勢將直接威脅到許多島國的生存。這樣的事實很多,同學們還可從已學過的課文中找到,如《大囪然警號長鳴》。當然反麵事實有之,正麵事實論據也不少,可結合進行正反對比論證,最後結論時當強調環保的重要,因為我們隻擁有一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