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爸爸一聽,很高興,就一邊勸慰媽媽,一麵希望小明寫出來;並希望小明不局限於舅舅的事件,搜集有關資料和理論文章,寫好駁論。
例3近來家中的話題:,、明瘦了。
一天,小明放學回到家,想把書包掛在衣鉤上,誰知跳著一掛,書包卻從鉤上掉了下來。這時奶奶端詳著他說:“明兒,看你瘦的。就怪你爸,天天早上一大早正是睡覺的好時光,卻跑什麼步!”小明說:“奶奶,那是鍛煉身體。”奶奶說:“多睡才能長身體,男孩子一夜長一寸哩。”小明說:“盡誇張。”這時媽媽推門進來,手端一大盤炸雞腿,連說:“來來來,吃,吃。”小明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個,奶奶、媽媽越看越高興,連說:“再吃一個。”小明說:“爸爸說了,我吃得太多了,做事都不靈活了,我不吃了。”奶奶說:“那是你爸瞎說,吃。”
小明想了想說:“等我做了作業再吃吧。”於是進房寫了一個駁論文的提綱,晚上爸爸回來兩人又商量了一會兒,爸爸還找來媽媽的營養方麵的書給他看。
小明原來的提綱是:
①多吃,脂肪積累多,易引起消化不良,得肥胖症;
②膳食結構要合理;
③多睡不一定對身體有好處;
④身體健康的保證:運動;
⑤多吃多睡更易肥胖,肥胖是一種疾病,不是身體健康的標誌。
小明寫作時,又對提綱做了些改動,還補充了不少內容,將原來過於生硬的字句刪去。用提綱中的一句做了題目。
小明寫好後,當眾宣讀,爸爸媽媽鼓掌,說好。奶奶說,盡胡說,站起身來進房睡覺去了。
例4路遇。
一家人出去遊玩,忽見一群市容管理員與攤點主爭吵。市容管理員認為,亂擺攤點,占道經營違反城市法規,應當取締;身為下崗工人的攤主認為這是為了謀生不得已而為之,不讓設攤下崗工人就失o去了謀生手段,失去了生活來源,這違反國家對下崗工人的政策。雙方打了起來。群眾大多數站在攤主一邊,指出拆攤點、砸工具、沒收器具是野蠻行為。
在回家的路上,一家人就展開討論。小明認為,市容管理員不應該打人,侵犯人身權利是違法行為;攤主的生產工具是私有財產,受國家法律保護,不能沒收。媽媽說,攤主太可憐,民以食為天,沒有食,反抗合理。爸爸說,打人不對,應當說服教育,市容管理員應當提高管理水平加強理論學習;5-具雖是私有財產,但占道經營違反城市法規,若是屢教不改,暫時沒收也是應該的。賣假貨的人,假貨也是私有財產,不但該沒收,還要銷毀,道理是一樣的。文明城市,市容要整治,任意侵占道路設點,損壞城市形象。
爸爸還想說什麼,小明說,爸爸你別說了,讓我看看政治教材,問問老師,與同學討論討論,明天給你看我的論文。
小明擬好的題目是:
城市的文明,人人有責
——兼評市容管理
例5小明要當兵。
小明一心一意想去當兵。他對爸爸媽媽說,當兵光榮,保衛國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媽媽竭力反對,說當兵打仗容易死人,死了學的文化就沒有用了。小明說,"-3兵好,到外地,見多識廣。部隊是所大學校,能學到許多知識。小明想初中畢業就去當兵,媽媽堅決不允許,奶奶支持媽媽,說讓你讀書就是為了將來上大學,再留學,不是培養你去當兵的;你不去當,有人當,分工不同。當兵不要什麼文化。
爸爸當時隻聽著,沒參加討論。第二天下班,他給小明帶來了不少書籍和報刊,有張召忠教授的《誰能打贏下一場戰爭》《戰爭離我們有多遠》等書,有《兵器知識》《航空知識》《世界知識》等雜誌,還有《環球時報》《人民日報》等報紙。
小明看了後又與爸爸進行了討論,父子倆還在一起研究起了設計新式武器的問題。還把一些文章拿給媽媽、奶奶看,最後小明把一家人的討論集中到一個問題上:未來戰爭需不需要文化知識,未來士兵的素質能否停留在低層次上,然後寫了一篇題為《未來戰爭需要高素質的士兵——駁士兵不需要文化》的作文。
寫好後,爸爸問小明,在和媽媽奶奶的討論中,有許多問題,你為什麼選中這個命題呢?小明說,讀了這麼多文章,我覺得這個題目最切合我的實際。
爸爸很高興,讓小明寫了篇“作文後記”,說說主題的選擇。
例6小明養的蟋蟀不見了。
小明放學回來,發現自己養了一個星期的蟋蟀不見了,就問奶奶,奶奶說不知道,問媽媽,媽媽輕描淡寫地說我扔了。小明十分生氣,跟媽媽不依不饒,一定要媽媽賠。媽媽也生氣了,說當初我讓你拉提琴,你也沒這麼上心,上次考試你也不準備,結果白練了幾年;現在就要初中畢業,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沒指望了。小明說,養蟋蟀是業餘愛好,為什麼不可以?媽媽說,我和你爸都希望你升重點高中,你這樣貪玩,怎麼上得了?小明說,上重點高中與玩蟋蟀不矛盾。媽媽說,玩物喪誌!小明頂道,我沒喪誌!媽媽說,你玩蟋蟀還有什麼誌?
正在這時,爸爸回來了,聽明白雙方的意見,就說我們討論討論吧。小明這回真生氣了,說我不討論,討論到最後還是要寫作文。反正我已喪誌了,就喪吧。媽媽見狀就說,蟋蟀我放在了外麵窗台上,你拿來就是了。不過要認真讀書。
小明拿來蟋蟀,仍然不服氣,對媽媽說,這次我不要爸爸啟發,決定搜集材料寫一篇駁論文,題目就是:玩物未必喪誌。進房前又甩出一句不禮貌的話:駁你的謬論!
爸爸笑著告誡說,駁是可以的,但不能用謬論這個詞。
小明寫好了不讓爸爸看,餘怒未消地斜了媽媽一眼,說我要當眾宣讀。吃完飯,大家坐下來聽小明朗讀作文。小明讀時慷慨激昂,對某些過激詞語十分得意。爸爸建議是否把一些不適當的語句刪掉,說不能寫成討伐敵人的檄文。又說,文章說得雜了點,是否簡潔些?小明表示同意,並與爸爸商量了如下幾個問題,準備修改:
①心中沒有國家、民族和社會,玩物成癖,提籠架鳥、養貓遛狗。遊手好閑,那就是玩物喪誌;
②理想遠大,目標明確,發展業餘愛好:給自己專業以外的生活增添情趣,看武俠小說,唱戲跳舞,養花種草,不會玩物喪誌;,
③業餘生活十分重要,有的陶冶情操,有的豐富生活、增加樂趣;業餘生活對一個人人格的完善具有積極作用。
修改時,小明還添加了一些典型事例,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1有的同學對每年韻評比“三好生”抱消極態度。常常認為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很是滿足。
題目:評“比上不足,匕下有餘”。
提示:人應當有進取心,有力爭上遊的誌氣。一個人如此,一個集體、一個國家也如此。
要“力爭上遊,勇攀高峰”,要“更上一層樓”,“會當淩絕頂”才能“一覽眾山小”。
2有人說,自己這次沒被評上先進是機遇不好。也有人說這次評比恰巧生病,也是機遇不好……
有人說,某人嶄露頭角是因為機遇好;毛遂自薦建功,是因為那時有個賢明的上司給了自薦的條件;邱少雲是因為戰坊的機遇造就;亂世英雄是因為亂世需要人出來整頓。總之“機遇出人才”。
有這樣一句話:“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機遇女神都或多或少地來敲過門,但可惜的是,大多數人都在隔壁的屋子裏。”
題目:“機遇出人才”嗎?
提示:人才靠的是平時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培養。
無數攝影記者參觀軍營的訓練,隻有一位攝影記者抓拍了這樣的鏡頭:立正站立時手指尖上滴下的一滴汗珠。
3評“金錢是萬惡之源”
提示:金錢並不一定是萬惡之源。
可以指出人們為金錢而爭鬥的種種惡行;
另一方麵也應看到國家需要金錢維持經濟的運轉,個人也需要金錢維持生活、工作、學習。生活中少不了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