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寫讀後感(四)(1 / 3)

訓練要求

在讀後感(上)我們曾經講了寫讀後感的三乏點要求,即認真讀好原文,準確提煉感點,有針對性地聯係實際;也說了“引、議、聯、結”的四字寫;法,這樣大家對一般讀後感有了初步的認識。在:讀後感(下)這部分,將側重學習各種不同類型的讀後感,各人視能力和愛好的不同,可重點學習乏一兩種。簡單的讀後感,有讀有感就可以了,複=雜的則可上聯下接、縱橫捭閨;就體裁來說,觀後:感、隨感、雜感都是讀後感的類型。也可以用散=:;=文、雜文、短評等形式寫讀後感。但有一點必須;明確,那就是,體裁可以變化,但其就感點發議論的實質不變。可以順向思維,也可以逆向思維;=_=可以是一篇論證嚴密議論式讀後感,也可以是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式讀後感,但其“引、議、聯、結”。

的四字寫法不變。

(一)①社會上曾經流傳過這樣的論調:“傻子學雷鋒”。其意思無非是說,頭腦發達的“聰明人”可以幹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而名利雙收,至於頭腦簡單的“傻子”嘛,也不是完全沒有出息,。可以像雷鋒那樣出名嘛。說白了,就是傻子學雷鋒,雷鋒是傻子。

我卻要說:雷鋒是一個可敬的“傻子”啊!我們的時代是多麼需要這樣的“傻子”啊!這是我讀過《雷鋒》之後發自內心的感歎。

(摘自湖南胡愛鵬《時代需要這樣的“傻子”——讀(雷鋒)有感》)

②鳥的理想是崇高的:翱翔蒼穹;鳥的事業是豪邁的:搏擊長空。但是,鳥也有永別天空之時,即如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萊》中所說:“鳥翼上係了黃金、,這鳥便永不能在天空翱翔了。”這句詩雖然淺顯易懂,卻道出了普遍的人生哲理,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人生活中最大的能源是對美好理想的追求;最能激發人的熱情的是豪邁的事業。然而,人若沉湎於金錢、榮譽,那麼一顆奮進之心便會泯滅於物欲與滿足之中,便會走向成功的反麵,這何異於鳥翼上係了黃金呢?

(摘自河南劉俊玲《一首小詩的啟示》)

簡析:這兩段文字均先引述了材料,然後提煉感點:時代需要這樣的“傻子”及“人”生活中最大的能源是對美好理想的追求;最能激發人的熱情的是豪邁的事業。

(二)

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實際上是思想僵化的體現,通俗地說,就是怕在別人麵前丟醜。《弊病》中的老處長不就是這樣一個人嗎?不然,他何至於臉紅呢?他為了保住自己的麵子,“曲”理力爭,堅持說:“怎麼是弊病,鱉病嘛試想,如果他稍微開明一點,虛心一點,當年聽到上級局長念“弊病”時就記在心裏,我想他也不至於一錯就是幾十年,以至在退休時還要紅著臉回家。

(摘自《接受意見與丟醜——讀(弊病)有意》)

簡析:這段文字魄第一句話是“感點”,然後再作引述展開議論,進一步突出不願接受別人批評的實質是怕丟醜。

(三)

①可悲的是,在我們黨的領導人中還不僅僅是老處長一個人不接受意見。有些領導為了保全自己的麵子,把正確的意見看作是與他過不去,有損威信,不予理睬;有的甚至不擇手段進行打擊報複。他們這樣做也許一時能遮住醜,但最終還是要丟臉的。這正像趙樹理筆下的三仙姑,老臉土的粉抹得再厚,也遮不住那五線譜式的皺紋。前不久,湘潭市委書記鍾明星怕丟自己的醜,聽不進湖南財經學院師生的正義呼聲,冒天下之大不韙,包庇自己的兒子鍾險峰,千方百計為其開脫罪責,結果不僅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而且在《湖南日報》上受到揭露批判,在全國範圍內丟人現眼。所以,與其怕出醜而拒絕接受正確意見,還不如解放思想,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修正自己的錯誤,取得改正錯誤的主動權。

(摘自《接受意見與丟醜——讀(弊病)有感》)

②《我的叔叔於勒》就是一麵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鏡子。你看,於勒由於當初行為不正,糟蹋錢,哥嫂就稱他為“流氓”“無賴”,並不顧其死活,把他“送”到了異國他鄉。後來於勒寫信來告訴他們,自己賺了一點錢,他們將這封信當成了家裏的福音書,而當他們偶然發現於勒落到賣牡蠣的地步時,就無情地避開他……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反映出菲利普夫婦在親骨肉身上也隻認錢。菲利普夫婦的人情演示,讓我們認識到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可悲狀態。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某日,在美國的一條河邊圍滿了人,他們都在觀看一落水兒童在水中掙紮,但卻無一人下水去救。可就在這時,另一人的哈巴狗也掉進水裏,其主人馬上宣布:救活狗者,可領到l00美金的獎賞。話音剛落,幾個動作敏捷者已跳進了水中。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孩子落水,無一人去救他;而一個僅供玩賞用的狗,剛落水,竟會感動那麼多“熱心人”。這是為什麼?說白了,不就是金錢至上嗎?

(摘自湖北荊門市煙垢中學徐群麗

《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一麵鏡子——讀(我的叔叔於勒)》)

簡析:寫讀後感的關鍵是必須由實到虛,聯係實際,深入開掘,④匝匣這就要求展開論證的部分必須緊扣感點和引述內容,達到融會一體,這兩篇文字做到了這一點。亙

1認真閱讀課本第4冊Pl8K寫讀後感》二文,回答下列問題:

(1)寫讀後感的要求是:

(2)讀後感的四字方法是——,——,——,…一;除——外,其餘部分的次序是不固定的,可以靈活掌握。

2認真閱讀第4冊P38—42的兩篇讀後感:回答如下問題:

(1)《讀(一位共產黨員的遺囑)》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寫

,第二部分寫

,第三部分寫;“議”約占全文的

。(2)該文感想部分分三層,第一層寫,第二層寫,第三層寫

(3)《壯麗人生的最後閃光》,“敘”部分主要在第—一一節和第…一節,其餘部分全是“議”。

(4)根據上麵的練習可以知道,讀後感的敘、議部分所占比例是根據

3完成下麵的填充和選擇題(1)下麵各句中的加點字意思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落英繽紛;B落紅不是無情物;C落花時節又逢君;寫讀後感(下)·④·

D無邊落木蕭蕭下。

(2)“落紅不是無情物”中,“紅”指——,用在本文中,“紅”指…;與“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含義符合的一項是——。

A紅花化作春天的泥土更能保護花木;

B花兒變作春天的泥土更能涵養花木;

C即使是已經失去了生命,也要為人類作出貢獻;

D即使是人已死去,也要讓屍體變成泥土培育花木。

4讀下麵的文章,回答文後的問題。

我是山裏的孩子——讀《回憶我的母親》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