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寫讀後感(三)(1 / 3)

(2)提煉感點。

A文章中的現成話:

①走向帶刺的玫瑰門

②跌倒算什麼,爬起來再前進

③中國人要揚眉吐氣

④女足精神是中國人民站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⑤愛國、奉獻、拚搏、進取

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B從下麵選一個合適的感點寫:

①沒有甘於奉獻的精神,就沒有中國女足的精神

②我們心目中的冠軍,我們心目中的榜樣

③女足精神啟示我們:要有一顆愛國之心,要有一股敢爭世界第一的幹勁,要有一身過硬的本領

(3)比較閱讀後,可從寫作的角度談談自己的感想。(提示①同一個題材的素材,可以寫成激勵人心,高昂激越的議論文,也可以從敘事開始,娓娓道來,夾敘夾議,寫出發人深思的散文。②議論文語言嚴密,邏輯性強;散文自由活潑,讀來很吸引人)

(4)小說《爺爺不老》爺爺不老

黃樹芳

人常說,老年人怕過年,孩子們盼過年。礦務局原王副局長今年退休了,可他從不覺得自己老了——到了年根兒底下,他和孫子胖胖一樣,也心慌慌地盼著過年。

老頭子每天騎著自行車這個商廈出來那個菜市進去,早早就把年貨購買上了。後來又專門跑了一趟新華書店,讓售貨員幫他挑了十幾盤當前正走紅的歌曲磁帶——這是給孫子胖胖買的。孫子總說自己:“爺爺你別總聽那山西梆子了!現在誰還聽那玩藝?”這次的磁帶都是正流行的,叫你個胖小子合不上嘴!

親孫子命根子,孫子高興了,爺爺自然高興。老頭子一想到胖胖,真覺得自己越來越年輕了。他居然又蹬著車跑了二十多裏到郊區炮市買了一筐各色各樣的鞭炮——大城市禁放鞭炮的通知還沒傳到礦區,讓孫子玩個痛快!

胖胖放假了,孩子歡天喜地地把成績單送給爺爺:“我總分全班排第三,語文第一。”

爺爺接過成績單馬上戴上老花鏡,笑嘻嘻地合不上嘴:“好好,你看爺爺給你買的過年禮物。”他把磁帶和鞭炮給了孫子,“好好休息幾天,明年你就初中畢業,給爺爺考他個重點高中。”

“謝謝爺爺。”

這幾天孩子撒開歡兒地玩兒,爺爺一個人忙活著家務,準備過年。別人都上班,幫不上忙,可他就是舍不得使喚孫子。大年三十這天,老頭子在廚房做年飯,突然發現醬油瓶見底了,自己又離不開身,隻好喊孫子:“胖胖,你來。”

“幹啥?”

“你快去給爺爺打醬油,我跑了好幾天,怎麼就忘了打醬油?莫非真是老了!”

“爺爺不老,爺爺還年輕,爺爺做的飯最好吃。”孫子把爺爺哄得合不上嘴。他把醬油瓶遞給孫子說:“到大街中心商店去買——小店不行,他們摻水,不好吃。”

胖胖一手提著醬油瓶,另一隻手伸出來,老頭子把一張五十塊錢的票子遞給他:“我沒零錢了,別瞎花。”

“知道。”胖胖接過錢來轉身便走。

“回來。”老頭子把自行車鑰匙遞過去,“騎慢點,我那車好騎,路上看車呀!現在車多得滿街跑,中巴又亂停亂拉,交通事故太多。——爺爺不放心這兒。”

“知道,爺爺放心吧。”

孩子連蹦帶跳地走了;老頭子轉過身來又忙活開了。他把昨天買來的幾條大鯉魚放在盆裏,想洗淨等醬油打回來好下鍋。

魚還沒洗完,胖胖噔噔上樓進了門:“爺爺,給。”

老頭子大吃一驚,瞪大眼睛問:“你怎麼這麼快?我告訴你,別買小店的東西,那裏有假。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

“我在市中心大商店買的,一點不錯,爺爺。”

“胖胖你可沒說過謊話,好幾裏路,你能這麼快,飛呀!”

“打的,爺爺,我不是坐豪華車,就在門口叫了輛夏利。給,爺爺,這是剩下的錢——醬油用了兩塊八,打的來回用了三十塊,還剩十七塊二。”胖胖說完要走,突然從兜裏掏出鑰匙,“給,爺爺,這是自行車鑰匙。這車您以後別騎了——都什麼時代了,還騎‘永久!’”

老頭子無可奈何地搖著腦袋,看著手裏的十七元二角錢和自行車鑰匙,久久地;愣怔著……

“唉!打醬油兩塊八,打的三十塊……”

(1)認真閱讀這篇小說,討論爺爺、胖胖兩個人物形象。首先搞清楚祖孫二人是做法不同,還是思想認識上的差距,其次對祖孫二人的做法和認識加以評議,最後說出讚成或反對的理由。

(2)提煉感點。“爺爺不老”,除了指退休的爺爺思維敏捷,考慮問題周到:給孫子帶當紅歌星的磁帶,操持家務,關心孫子學習外,還表明爺爺思想並不老化,懂得人的心理,關心國家前進中出現的問題,懂得今天保持勤儉節約的重要。可以是:熱愛傳統藝術,保持勤儉美德,並不是思想老化的表現。側重在“勤儉”二字上。反過來,可以寫這樣的感點:趕上時代潮流,並不是要否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可以寫這樣的感點:在新時代中,青少年應當分清是非,不能盲目隨波逐流。

(3)確定感點,準備材料。一種是與感點相應的小說中的材料,一種是聯係賣際或展開聯想時。與感點吻合的材料。這是小說,人物形象有對比作用,但孫子胖胖也不能當成反1舔人物,而是一對思想有誤區的青少年。因此材料準備好,還需家長與孩子多作深入的討論,盡可能取得共識。

(4)聯係實際,展開聯想。可以把材料安排成並列式或對比式;舉例時不忘分析說理,說理時不忘聯係舉例。文章寫好後一家人還可以就文章展開討論,鼓勵孩子盡可能把文章修改好。;

(5)這個單元前麵已經寫了六篇作文,對讀後感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可以把這些作文拿出來,再認真談一談,全家人再議論議論,讓孩子自己評一評,哪篇最好,哪篇其次,找出這一階段學寫讀後感的成績和缺點,盡可能談深談透;在這個基礎上,幫助孩子總結幾條經驗教訓,再把它寫下來。

1童言無忌

——讀《皇帝的新衣》有感

(課本)

提示:比較大臣、百姓等跟著說假話、隻有孩子說真話的各自心態和原因,指出要像孩子那樣敢於說真話。

2以下兩題任選一題

①從小就要立大誌

——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課本)

②誓當中國主人

——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同上)

提示:這兩題目就是兩個感點。題①可談為什麼要立大誌,怎樣立大誌,有了大誌如何去實現;題②聯想到古老中華受屈辱的曆史、貧弱的過去,談怎樣當好中國的主人。

3以下兩題任選一題

④妖為鬼蜮必成災

——讀《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自讀課本第一冊《我在北極光下》)

②“三變”和“三打”

——讀《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同上)

提示:題①就是感點,“妖”可以理解為形形色色的人民敵人、社會蛀蟲,議論立於有“災”必“打”上;題②任何“妖”都是變換手法蒙蔽大眾的,必須不斷揭露、連續出擊,才能掃盡妖氛、蕩平鬼域。

4讀下麵兩則故事,聯係實際。寫一篇讀後感。

①魯迅先生提倡寫文章“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他自己身體力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在生命的最後兩天寫了《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當時他“已經沒有力氣了”,仍然堅持改稿。在最終未能完成的僅有2600多字的短文中,修改痕跡競達53處之多。

②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對文學創作中的詞彙運用有著非常苛刻的要求,他說:“我們不論描寫什麼事物,要表現它,唯有一個名詞;要賦予它運動,唯有一個動詞;要得到它的性質,唯有一個形容詞。我們必須繼續不斷地苦心思索,非發現這個唯一的名詞、動詞與形容詞不行;僅僅發現與這些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相類似的詞語是不行的;不能因為思索困難而去用類似的詞語敷衍了事。”他還說過:“我為了選擇一個形容詞,常常累得出了一身汗。”

提示:上麵的故事告訴我們,寫作的過程是個學習的過程、提高的過程,必須有一個嚴肅認真的態度。然後綜合自己寫作文的實際體會,談談自己的感想。

5閱讀下麵短文,以“勇於開拓進取”為題,寫一篇讀後感。

清代名醫王清任精通醫理,又虛心好學,在長期的實踐中深切體會到。一個好醫生必須對人體內部結構有較深刻的了解。我國古代,自《黃帝內經》以來許多醫學著作,對人體組織結構有許多錯誤,他決心加以糾正。他不顧傳統觀念和守舊思想的反對,想方設法觀察冬體內部構造,為此多次到墳山和刑場翻看屍體。”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積累,寫出了專著《醫林改錯》初稿。但他自己覺得對人體橫膈膜的位置還認識不清,雖然朋友兼書商的汪子維催他趕快把書印出來,他卻表示,自己寫書不為圖虛名,如果並不清橫膈位置,就不能出書誤人。於是書稿就被擱置下來,一擱就是32年。直到有一次為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軍診病,問清了橫膈膜的形狀和位置,並請老將軍幫助校正了圖樣之後,他才最終將書稿整理付印。這部曆經了42年才完稿的《醫林改錯》出版時,王清任已經63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