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寫一事一議(一)(1 / 3)

訓練要求

一事一議就是對生活中某件事情、某種現象或學習中讀到的某項材料表示自己的看;;法。在表明自己的看法時首先要做到態度鮮;;明,對生活中的真、善、美或假、醜、惡要毫不;;含糊地表示肯定、讚美或否定、憎惡。其次要;;找準論點。做到深入分析所議的事情、現象或材料,透過現象認識它們的實質。所立論;享點一定要符合材料的本意,做到“理從事出”。;;最後要做到敘議不脫節。文章一般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圍繞論點概括敘述所議事;;情、現象或材料。第二部分對所議事情加以;專分析,就事論理,自然地提出自己的觀點。第;=;=三部分選用合適的方法闡明自己的論點,在;;闡述的過程中,引用所議事情、現象或材料或;專聯想到的事例、道理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證。第四部分緊扣所議事情、現象或材料,進一步;;突出自己的觀點。全文敘議結合,要力求敘;喜得簡要,議得集中。

(一)

不久前,電視台曾報道過這樣一件事:鄭州大學計算機係的一位大學生,放假回到家鄉後,為五保戶老人的住房檢漏,不慎從房頂上摔下來,以致腰椎斷裂。至今,這位同學還躺在醫院裏接受治療。

為五保戶老人的住房檢漏,這位大學生似乎可以不去做,用一些人的口頭禪來說,就是“因為這不關我的事兒”。但是,這位可敬的大學生毫不猶豫地做了,並為此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在這代價後麵,有一顆美好的愛心,這愛心是無價的。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另外一些人。他們的信條是:“風聲,雨聲,不吱聲,了此一生;大事,小事,不問事,平安無事。”這幾年來,金錢、權勢和名利,充斥著一些“拜僉者”的心靈。眼看溺水者在水中呼救掙紮,他們卻在岸邊為下水的酬金討價還價;更多的人,則在一邊袖手旁觀。有的同學明明看到一張廢紙扔在整潔的教室裏,也不願意彎腰伸手把它拾起,卻寧願繞道而行。若去問他,他會理直氣壯地回答:“這不關我的事,今天又不是我值日!”

試想,如果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以“我”為中心,做一件事的前提都是這樣做是否對我有好處,那麼,我們豈不成了散沙一盤?

在保衛祖國的戰場上,多少無名英雄為了祖國和人民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他們本來也可以和我們一樣,安靜地讀書,自在地生活,然而,他們卻上了戰場,用身軀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頌歌。英雄們說,奉獻出我自己,便可換得億萬人的幸福。這是多麼崇高的精神境界!

(摘自《奉獻就是幸福》)

簡析:這段文字先概述了所議論的事情,繼而展開了正反對比①·Il論證,最後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奉獻就是幸福”。

(二)

因為自己的字寫得實在差勁,所以每天練鋼筆字總很盡心。按照字帖,看一筆劃一筆,希望自己真能寫得像字貼上的字那樣漂亮。然而,筆下劃出來的一個個字實在是令我失望,它們一點都沾不上秀麗、端莊或蒼勁、瀟灑之類形容詞的邊,相反卻歪歪斜斜,生硬而呆板。一開始我很納悶:明明是每一筆每一劃都照著帖子臨摹下來的,為什麼字帖上的字那麼清秀俊逸,而自己的字卻這樣零亂無力?後來才發現,毛病正出在自己“看一筆劃一筆”上。每個漢字的一筆一劃都是有聯係的,是不可分割的,可我臨帖寫時隻想著這一筆該怎樣寫好,而忘了自己是在寫一個字,從不想到其他的部分。這樣即使每一劃都寫好了,而拚湊出來的字卻沒有一點整體感和關感。

寫漢字時要時刻想著整個字,想到每一劃的“鄰居”,若一劃隻是一劃,而不想到為別的筆劃留下適'-3的空間,那麼永遠也寫不出一個諧調的字來。其實我們做人又何嚐不是這樣呢?每個人都應該想著整體,想著他人,這樣才能組成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現代社會,不知是“老死不相往來”的新村樓房蓋多了,還是生活的快節奏使人們顧不上他人,我們遇到陌生人時總是把臉轉開,難得去幫助一位既要拖小孩又要拎東西的婦女上樓梯;擠在公共汽車上很少讓位給人,卻抱怨別人。為什麼從來沒想到該從自己做起,凡事能夠想想社會、想想他人,多給他人一點溫情、一點幫助呢?

(摘自《寫漢字給我的啟示》)

簡析:從自己寫不好字引起聯想,聯想到如何做人,這個問題開展了議論,從而突出了“每個人都應該想著整體”這個觀點。

1分析材料

(1)讀“片段薈萃”(二),指出文中哪一段是分析材料的?作者用哪一句話把材料和道理聯係起來?作者提出了什麼觀點?

(2)對一件事情發表議論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論點,如對“蜜蜂采花釀蜜”這件事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提出論點。

①從蜜。蜂采花釀蜜的行程看(釀一公斤蜜需采百萬朵花,如果花叢距離蜂房15公裏,就得飛45萬公裏,幾乎等於繞地球l2圈)

②從蜜蜂采多種花才能釀出佳蜜看。

③從蜜蜂終日忙碌,索取於人類的極少,而貢獻於人類的卻多看。

④從蜜蜂分工合作,各盡所能看。提示:

(1)在提出論點前應準確分析這一角度所反映的這件事情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