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寫短評(二)(1 / 3)

2比較課文《失敗是個未知數》和《起點之美》。回答下列問題。

①“失敗是個未知數”在結構上屬——短語,“未知數”在這裏的含義是()。

A數值需要經過運算才能確定的數。

B不知道還會不會栽更多更大的跟頭。

C不是最終結果,有繼續失敗或取得成功這兩種可能。

D“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婉辭,即下步就是成功。

②“起點之美”在結構上屬——短語,對“起點”的正確理解是()。

A賽跑運動員的起跑線、比賽的起點。

B人生中追求、拚搏的起點。

C,一個生命的起點。

D生活的起點。

3比較下列兩篇短論的思路。

①《失敗是個未知數》是圍繞“失敗——痛苦——()——()——成功”的思路展開淪述的。

A懊喪;8振作;C拚搏;D灰心

②《起點之關》由運動員在起跑線上——一美談到人生中種種④匿亟起點的——美,及失敗後重新振作的——美。

A動作;8神態;C精神;D拚搏;E優勝

4比較下列兩篇短論中運用事例的作用。

①《失敗是個未知數》中列舉了——的故事,從而論證了()。

A故事的主人公失敗後不氣餒,繼續拚搏,終於打敗了對手。

B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失敗。

c失敗並不是最終結果,關鍵在於自己下一步選擇哪一條路。

D失敗後,勇於化痛苦為動力,吸取教訓,繼續拚搏,就有可能從失敗走向成功。

②《起點之兵》中列舉了六種人的生活起點,並假設他們都遭到了失敗。這樣設例的論證作用是()。

A記敘簡潔,涉及麵廣,說服力強。

B涉及的生活領域廣泛,論證全麵,使讀者感到親切可信。

c從生活的多方麵舉實例,增加論證的力量,使人信服。

D既從正麵來論證,又從反麵來論證,使論點更容易為人們接受。

5比較下列兩篇短論的結尾。

①這兩篇短論的結尾,都點出了各自的中心論點。《失敗是個未知數》是;《起點之芙》是。

②這兩篇短論立意新穎,蘊涵著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給人以熱情鼓勵,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失敗是個未知數》對失敗後的兩種走向作分析,著重指出刻地分析了“起點”和“終點”之美,著重指出;《起點之關》寓意深。

思想評論是評述有關思想認識、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風的議論文。它是通過對各種思想傾向的分析評判,達到弘揚正義、批判謬誤、明辨是非、提高認識、教育人們的作用。中學生所寫的思想評論,盡管有的還顯得比較稚嫩,但他們卻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對有關思想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啟人思索,頗見新意。

教育評論是針對教育教學問題而談論認識、看法的議論文。中學生所寫的教育評論,大都不是從宏觀教育研究著筆,而是從某些具體的教育教學現象人手,所寫評論大都比較短小,因此也可以稱之為教育小評論。中學生本身便是受教育者,他們與教育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對不少教育教學問題有著不少接觸與感受。加之中學生又比較善於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教育評論的寫作便在中學生中不脛而走了。

文藝評論是一種以各種文藝現象為評論對象的議論文。它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對文藝理論的研究和探討,對創作思想的論述以及對某種文藝現象的批評、批判,還有對文藝批評的反批評等。中學生寫文藝評論還不普遍,更多的是寫一些文藝隨筆、短評等短小評論。但其間卻可以看出中學生的思考、他們對文藝的審美評判等。

中學生宜選取生活側麵,練寫短小評論。所謂“短評”,即簡短的評論,是指作者用簡短的文字,對所評對象進行分析、評論,屬於議論文範疇。其特點是:篇幅短小,形式活潑。

爸爸一回家,堯堯就迎上前去說:“我們一起來做一個作文活動吧?”爸爸一邊放下文件包,一邊問:“作文活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堯堯立即回答:“闖關過卡。今天的作文活動設有四關一卡,如果你能夠關關闖得過,卡卡無阻擋,那麼,說明你的寫作能力還是不差的,隻要繼續努力,定能有好收獲。”爸爸望著兒子,說:“那我們就開始吧。”

第一關:審題關。(指出下列各題的體裁、題眼,以及時間、地點、對象等範圍限製)

1同學情深

2說同學友誼

3初春的早晨

4母校憶事

5貴在堅持

6接力跑的啟示

7百米跑道起新風

8一百分不算滿分

9嚴師頌

10自學能成才

11“老實人吃虧“辯

12從“滴水石穿”說起

第二關:命題關。(在文後正確的命題序號上打一個“√”)

1晉朝,有個七歲的娃娃叫王戎,有一次,他同小夥伴一起玩時,看到大路邊的那棵李樹上掛滿了李子,小夥伴們都爭著奔過去要摘李子吃,隻有王戎站著不動。有人問王戎:“你怎麼不去摘李子吃呢?”王戎說:“在大路邊的李樹上能掛滿李子,一定是苦李。”那人問正在嚐李的孩子,都說確實是苦李。(①李多必苦;②路邊李苦;③王戎不饞;④王戎識李)

2“失敗是成功之母,”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條真理,是符合辯證法的。它說明: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往往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即所謂“失敗”;而人們通過失敗,總結了經驗,又可以得到正確的認識,最終獲得成功。……

在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幾乎所有重大的成功,都經曆了失敗的過程。這是因為,人們在探索正確認識的過程中,往往受到許多限製,如科學技術條件的限製,A,3在立場、觀點、方法上的限製。所以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個正確認識的獲得,往往需要經過“實踐——認識——實踐”的多次反複,無數事實證明了這一理論,而“失敗是成功之母”正是用凝煉的語言反映了這一規律。(①實踐——認識——互··再實踐;②失敗是成功之母)

3機器人能幹各種各樣的活,甚至可以上天入地,擔負人類難做的作業,稱得上是“多麵能手”。它們日益廣泛地被“雇用”到各個工業生產部門,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

在機器人中,有的大腦長在肚子裏,手臂卻長在頭頂上;有的手掌像吸盤、焊杆、噴漆槍,腳板卻像車輪、蟹爪、三腳架;有的果真是“三頭六臂”,恰似妖精鬼怪。這是人們結合工種需要有意把它製成各種各樣的形象,以便能夠更好地完成其特定的工作任務。美國有一種供鑽井用的機器人,活像一頭穿山甲。它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能夠迅速地向地層掘進。盡管它隻有一隻眼睛,卻可在漆黑的地層裏看清含油情況,並及時地向地麵指揮人員報告。它能鑽六十度以上的斜井,使人們可以在陸地上進行海底采油。這種穿山甲式的機器人,還能夠在煤礦和地熱井鑽探,鋪設地下管道。英國有一種機器人,長著一對火眼金睛,是求援、護林、監測高壓輸電線路的能手。有一次,它在一片茫茫的林海上空盤旋,發現森林深處有個異樣的小斑點,立即向地麵指揮人員發出信息。人們根據機器人報告的方位馬上趕去,原來是一個在林海中迷了路、失蹤多時的學生。這個學生得救回到家裏,全家男女老少無不感謝機器人救命之恩。(①機器人——多麵手;②上天入地的機器人;③多種多樣的機器人)

4常言說:“不善積累的人練一識一,擅長積累的人練一知十。”這就是說,人們在鍛煉記憶力的過程中,要善於不斷積累自己揣摩出的有效記憶方法。如果隻是記住“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的說法,就天天死背硬記,不去總結或積累簡便易記的背誦方法,也是費時耗力而效微的蝕本生產。比如,背誦中國曆史從夏到清的幾十個朝代。假如一個朝代一個朝代的死背,無疑是一個笨拙的記憶方法。但是,有人積累自己的記憶方法,把它編成押韻的六句話:“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即記住了朝代,有的還說明了朝代的特征,這是一種智慧的記憶方法。假若把這種記憶方法運用到其它適合這種方法記憶的知識方麵,記憶的速度、深度自然加倍提高。過去人們④看魔術,說過一句話,叫“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今天似乎可以把這句話改動一下,用在積累記憶方法上,叫“會練的練門道,不會練的背條條”。這裏的門道,正是指的靈活巧妙的記憶方法。(①靈活巧妙的記憶方法;②知識在於積累;③要善於積累記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