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禮讚——冰心散文《笑》賞析
河南趙丹
《笑》是冰心早期的一篇抒情散文。在這篇文章裏,她把“抱著花一兒,揚著翅兒,向著我微微的笑”的安琪兒同古道旁“抱著花兒,赤著腳兒,向著我微微的笑”的小孩子、鄉間茅舍“倚著門兒,抱著花兒,向著我微微笑”的老婦人一起“融化在愛的調和裏”。她把鄉問古道上的小孩子和茅舍裏的老婦人都看成是天使,是“愛的使者”,深情地歌頌了“人類之愛”。
冰心早年曾受到嚴格正規的教會學校的教育。中學,她在北京最早的教會學校——貝滿女子中學學習。這個學校,“最主要的中學科目是《聖經》,一切其他學科都是圍繞這個中心來進行教學”。冰心自己曾明白地表示:“中學四年之中……因著基督教義的影響,潛隱的形成了我自己的‘愛的哲學。”這種“愛”在她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影響著她的創作,她也因而被稱為“偉大的謳歌‘愛的作家”。這種“愛”在她作品中就具體地表現為對母親的歌頌,對兒童的讚美。在冰心筆下,她們是聖母瑪麗亞和天使的化身。
母愛的無私,兒童的純真,她們所具有的美是誰也無法否認的,因此她們成為冰心的這種帶有基督教色彩的“愛”的最好的代言人。
盡管這種“愛”帶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幻想“愛”能成為拯救社會的靈丹妙藥並無現實可能,但由於這“愛”和五四時期的發現個人、追求個性解放、提倡平等、呼喚愛人的精神是相一致的,因此它在當時仍有著積極意義。
這篇散文能打動人心的勇一餘重要方麵是它的結構、語言和所營造出的優美意境。本文采用了我國古典詩歌中常用的重章疊句、排比反複的方法,一唱三歎,反複吟詠,集中地寫了“笑”,表現了“愛”。為了便於這種表現,她營造了一個“靜”“柔”的氛圍。如“窗簾後隱隱的透進清光來”“微微的覺得”“微微的笑”“默默的想”“慢慢的拉開”,水“潺潺的流”。這些疊字的運用,使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女作家那種細膩的情感,無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內心的歡欣與憂愁就這樣淡淡地表露了出來,浸人肺腑,綿長持久。這也是冰心散文的一貫風格。讀她的文章,再焦躁不寧的心也會被她的溫柔軟化、撫平。
這篇文章的每一段都仿佛是一幅絕妙的圖畫,有著詩一般美的意境。雨後的夜是“涼雲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好似螢光千點,閃閃爍爍的動著”;鄉間的古道,“田溝裏的水,潺潺的流著”;雨中的茅屋,“茅簷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來。土階邊的水泡兒,泛來泛去的亂轉。門前的麥隴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黃嫩綠的非常鮮麗”。這優美的語言及其所描摹的意境同作者所要歌頌的內容是那樣地諧和;文章格調柔和委婉、甜蜜溫馨,使讀它的人沉浸在這“愛的調和”之中,心靈也歸入純潔、寧靜。賞、析
本文是對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冰心先生早期的一篇抒情散文《笑》所寫的短評。
評論圍繞著。愛”這一中心展開。安琪兒、小孩子、老婦人的。笑。表現的是一種博愛精神。
作者還分析了“這篇散文能打動人心的另一重要方麵是它的結構、語言和所營造出的優美意境”,“使讀它的人沉浸在這‘愛的調和之中,心靈也歸入純潔、寧靜”。l綜合訓練l·④·談思想短評的寫法
董新明
在我們學過的短評文章中,思想短評、文藝短評是兩種主要形式。思想短評主要評述一件事、一種行為、一種言論等,解決思想問題,以澄清是非;文藝短評則針對文藝作品的主題、人物、故事情節、表現手法、語言技巧等發表評說,以幫助他人鑒賞。
下麵主要談談思想短評的寫法。
先讀一篇短評:
“4亡”的斷想
斷祿坤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芸芸眾生,無一不在“忙”。然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各人“忙”的向往又不盡相同。
近讀新華社稿《好支書王廷江》,更是感慨良多。王廷江為帶領村民共奔富裕路而為之廢寢忘食,硬是把一個貧窮落後的沈泉莊建設戍了沂蒙山區赫赫有名的富裕村。在任村幹部的6年時間裏,王廷江幾乎沒休息過一天,用他自己的話說,晚上12點鍾以前沒睡過覺,早晨5點不到又起了床,真是忙得不亦樂乎!人們問王廷江這樣沒日沒夜地忙,究竟圖個啥?王廷江的回答是:圖沈泉莊早日富起來。
顯而易見,王廷江的“忙”是在為黨、為事業、為群眾而奔忙,而拚搏。然而另一種“忙”與王廷江的“忙”就大相徑庭了。他們在為一己之得,為個人私利而“忙”,充沛的精力都在為自己忙地位,忙官職,忙名利,忙外快,忙妻子,忙孩子。總之,忙關係學,挖空心思,投機取巧,不遺餘力,不滿私欲不休矣。硼多
前後兩種“忙”,一種忙得高尚,為群眾所擁戴、敬慕;一種忙得卑微,為群眾所唾棄、厭惡。社會各界應大力弘揚、樹立王廷江式的“忙人”典型,鞭撻、懲治為私利而濫“忙”的人和事。每一個幹部都要努力學習王廷江的精神——甘願為黨的事業奉獻一切,為人民利益孜孜不倦、忙碌耕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