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章 綜合訓練(三)(1 / 3)

5以“駁理想摸不著,實惠最重要”為命題寫一篇小駁論文。要求有的放矢,論證有力。

提示:寫這篇文章前先可複習一下已學課文《駁“實惠”論》,作者魏巍在這篇文章裏運用了直接剖析錯誤論點的方法。在擺出錯誤論點之後,如同剝筍一樣,逐層剖析,然後再指出其實質及其危害。我們不妨模仿這一方法習作。其實“實惠論者”是不是就是自私的個人主義者呢?不能絕對這樣說,我們並不反對實惠,相反,我們主張盡可能地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A-41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水平,給人民以實惠。應該批判的“實惠論”,是那種鼠目寸光的“實惠論”。這些實惠論者,將“實惠”與“理想”對立起來,隻顧眼前的幾個小錢,而不顧長遠的利益,為了目前的蠅頭小利,將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丟在一邊了,將個人與集體對立起來,隻求個人的一點私利,而不顧國家的整體利益,甚至損害國家利益來滿足個人的實惠。這樣的實惠論者,才是真正的個人主義者,劃清了這樣一條界限,批判才能有的放矢。

6以“我最不喜歡的一部電影(電視劇、話劇)”為題要求寫一篇影評或劇評。觀點要明確。論據要翔實。

提示:這個文題和要求很明確——寫一篇影評或劇評,內容是批評某部影片或戲劇。從題目和要求來看可入選的題材很多,因為無論是誰,都看過許多電影、電視劇和戲劇,其中有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這些作品會給人們留下較深的印象。要寫好這篇影評,先要認真選材,選取自己印象最深、認為最不好的作品,然後再考慮這部作品為什麼不好,哪點兒不好。對於初學寫影評的初中生來說,最好不要對作品作全麵的評論,那樣不易把握分寸,會顧此失彼,而應抓住作品中某一點加以評論,這樣才能做到具體、深入的分析,寫出觀點明確、論據翔實的影評。

1讀下麵兩篇故事,按要求回答問題。

綜合訓練

送一輪明月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禪師,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月光下,他突然開悟。

他喜悅地走回住處,眼見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顧,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要離開的時候在門口遇見了禪師。原來,禪師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見禪師,正感到錯愕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夜涼了,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著,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穿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

禪師目送小偷走了以後,回到茅屋赤身打坐,窗外明月的清輝淡淡地灑落在他的身邊。

第二天,他在陽光溫暖的撫觸下,慢慢地睜開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

人格者

一位從年輕時代就以幫人按摩為生的盲眼阿婆,一直住在小鎮的郊外,有一天,她帶著積蓄到鎮裏找水電行的老板問道:“陳老板,可不可以在我家門前的路上裝幾盞路燈?”

水電行老板感到非常吃驚,說:“阿婆,您的眼睛看不見,要裝路燈幹什麼?”

“從前,我住的地方偏僻,沒有人路過,所以不覺得有裝燈的必要,加上那時生活苦,也沒有多餘的錢裝燈;現在我存了一些錢,而且從那裏路過的人愈來愈多,為了讓別人走路方便,請您來幫忙裝幾盞燈吧!”阿婆說。

陳老板聽了很感動,隻收工本費來為阿婆裝路燈。

盲眼阿婆要裝路燈的消息第二天就傳遍了全鎮,所有的人都被阿婆的善心感動了,主動來參加裝燈行動,大家紛紛捐錢,熱烈的程度超過想象。因為每個人都在心裏想著:“盲眼人都想到要照亮別人,何況是我們這些好眼睛的人呢?”

結果,不但阿婆家門外的路燈全裝起來了,馬路也拓寬了,通往郊外的木板橋也改成了水泥橋,連阿婆的木屋都被石磚水泥重砌,成為一個又美麗又堅固的房子。

盲眼阿婆做夢也沒想到,隻是因為小小的一念善心,競使得整個小鎮都變得光明而美麗。

(1)這兩個故事都在講一個什麼主題?

(2)禪師以德報怨,他行為的出發點是什麼?

(3)兩個故事的結局有異曲同工之妙,請作簡要分析。

2選上麵的一則故事,寫一篇讀後感,字數在400字左右。題目自擬,要求進行正反對比論證。

3仔細觀察下麵一幅漫畫,理解其畫意,選擇一個角度,寫一段議論性文字,談談自己的看法(要有明確的觀點)。字數200字左右,不需要加題目。——老師誇我這篇作文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