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古哲學史的一章)
菩提達摩的傳說在禪宗史上是一件極重要的公案。禪宗尊達摩為初祖,造出許多無稽的神話,引起後來學者的懷疑,竟有人疑達摩為無是公、烏有先生一流的人。我們剔除神話,考證史料,不能不承認達摩是一個曆史的人物,但他的事跡遠不如傳說的那麼重要。
記載達摩最早的書是魏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此書成於東魏武定丁卯(西曆547),其中記達摩的事凡兩條。其一條雲:
修梵寺有金剛,鳩鴿不入,鳥雀不棲。菩提達摩雲,得其真相也。(綠君亭本,卷一,頁二十一)
其一條雲:
永寧寺,熙平元年(西曆516)太後胡氏所立也。……殫土木之功,窮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議。……時有西域沙門菩提達摩者,波斯國胡人也,起自荒裔,來遊中土;見金盤炫日,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讚歎,實是神功,自雲,“年一百五十歲,曆涉諸國,靡不周遍;而此寺精麗,閻浮所無也。極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無”,合掌連日。(同上本,卷一,頁一以下。)
楊衒之著書的時候,距此寺被毀之時不遠,他與達摩可算是先後同時的人,此其可信者一。那時未有禪宗的傳說,楊氏無偽證的必要,此其可信者二。故從楊氏的記載,我們可以承認當日實有菩提達摩,“起自荒裔,來遊中土”,自稱年一百五十歲。
永寧寺建於熙平元年(516),至孝昌二年(526)刹上寶瓶被大風吹落;建義九年(528)爾朱榮駐兵於此;明年(529)北海王元顥又在此駐兵。至永熙三年(534),全寺為火所燒,火延三個月不滅。依此看來,達摩在洛陽當在此寺的全盛時,當西曆516-526年。此可證《景德傳燈錄》所記達摩於梁普通八年(527)始到廣州之說是不確的了。
記達摩的書,《洛陽伽藍記》之後要算道宣的《續高僧傳》為最古了。道宣死於唐高宗乾封二年(667),他的《僧傳》續至貞觀十九年(645)止。那時還沒有禪宗後起的種種傳說,故此書比較還算可信。道宣的《達摩傳》雲:
菩提達摩,南天竺婆羅門種,神慧疏朗,聞皆曉悟。誌存大乘,冥心虛寂,通微徹數,定學高之。
悲此邊隅,以法相導。初達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隨其所止,誨以禪教。於時合國盛弘講授,乍聞定法,多生譏謗。有道育、慧可,此二沙門年雖在後,而銳誌高遠;初逢法將,知道有歸,尋親事之,經四五載,給供諮接;感其精誠,誨以真法。(卷十六)
以下述“四法”與“壁觀”,末雲:
摩以此法開化魏土。識真之士,從奉歸悟,錄其言語,卷傳於世。自言年一百五十餘載。遊化為務,不測於終。
這篇傳與《洛陽伽藍記》有一點相同,就是說達摩自言年一百五十餘歲。最不同的一點是《洛陽伽藍記》說他是波斯國胡人,而此傳說他是南天竺婆羅門種。此可以見傳說的演變,由“起自荒裔”的波斯胡,一變而為南天竺婆羅門種,再變就成了南天竺國王第三子了!
然道宣所記,有幾點是很可注意的。
(1)此傳說達摩“初達宋境南越”,此可見他來中國時還在宋亡以前。宋亡在西曆479.此可以打破一切普通八年(527)或普通元年(520)達摩到廣州之說。假定他於479年到廣州,“末又北度至魏”,到520年左右他還在洛陽瞻禮永寧寺,那麼他在中國南北共住了四十多年,所以他能在中土傳授禪學,自成一宗派。此說遠勝於“九年化去”之說。
(2)此傳說他在本國時“冥心虛寂”、“定學高之”;又說他到中國後,“隨其所止,誨以禪教”,又說他的“定法”、“壁觀”。大概達摩確是一個習禪定的和尚,故道宣把他引入“習禪”一門。《洛陽伽藍記》說他見了永寧寺便“歌詠讚歎,口唱‘南無’,合掌連日”,這又可見他雖習禪定,卻決不像後來中國禪宗裏那種“嗬佛罵祖”打倒一切文字儀式的和尚。
(3)此傳中全無達摩見梁武帝的故事,也沒有折葦渡江一類的神話,可見當七世紀中葉,這些謬說還不曾起來。達摩與梁武帝問答的話全是後人偽造出來的。
(4)此傳記達摩的結局雲:“遊化為務,不測於終。”此可見七世紀中葉還沒有關於達摩結局的神話。同傳附見《慧可傳》中有“達摩滅化洛、濱”的話,但也沒有詳細的敘述。記達摩的終局,當以此傳為正。《舊唐書·神秀傳》說“達摩遇毒而卒,其年魏使宋雲於蔥嶺回,見之。門徒發其墓,但有隻履而已”。此為後起的神話。《洛陽伽藍記》記宋雲事甚詳,也不說他有遇達摩的事。八世紀中,東都沙門淨覺作《楞伽師資紀》(有敦煌唐寫本),其中記達摩事尚無遇毒的話。八世紀晚年,保唐寺無住一派作《曆代法寶記》(有敦煌唐寫本),始有六次遇毒,因毒而終的神話。此亦可見故事的演變。
(5)道宣記達摩的教旨最簡單明白。傳雲:
如是安心,謂壁觀也。如是發行,謂四法也。如是順物,教護譏嫌。如是方便,教令不著。
這是總綱。
然則入道多途,要惟二種,謂理行也。
何謂“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