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佛學研究紀事(1 / 2)

1925

1月寫《從譯本裏研究佛教的禪法》。

1926

9月在巴黎國立圖書館發現了三種神會的語錄。

11月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發現神會的《顯宗記》。

本年對中國禪宗真史料的存在作了一個初步設想,即指出在日本和敦煌可能還能找到其真跡。

1927

1月在大西洋上撰寫《海外讀書雜記》,記載巴黎、倫敦發現敦煌寫本的細節。

4-5月歸國途中,在東京會見高楠順次郎、常盤大定、矢吹慶輝,知矢吹亦從倫敦得敦煌本《壇經》。

8月在倫敦《泰晤士附刊》周刊文學發表書評,評論鈴木大拙的英文《禪佛學論集》(Essays in Zen Buddism Firesteries),指出集中關於禪的文章是較弱的篇什。

8月寫《菩提達摩考》。

1928

3月寫《白居易時代的禪宗世係》。

7月寫信給湯用彤教授,討論禪宗史的綱領。

7月寫《禪學古史考》。

1929

9月寫《菩提達摩考》。

1930

1月寫《跋曹溪大師別傳》(《壇經考之一》)。

4月出版《神會和尚遺集》,在這部以史料為主的集子中,寫作了長篇的《荷澤大師神會傳》。

1931

1月在致朝鮮學者金九經信中說了讀鈴木大拙的英文著作《楞伽經研究》的感想。指出自己與鈴木的異同:“鈴木先生的楞伽研究……有一部分的見解,他和我很相同。但有些地方,我不能完全同意,他似乎過信禪宗舊史,故終不能了解楞伽宗後來的曆史。”

11月為金九經編校《楞伽師資記》寫序。

1932

1月在《中國社會和政治評論》(Chines Social and Politicai Seiene Review vol.Is,No.4)發表《禪宗在中國的發展》(Development of Zen Buddhismin China).

5月完成《中國中古思想小史》,原擬寫14章,僅寫了12章,第8章之後是關於佛教禪宗的。

1933

11月在橫濱會見鈴木大拙。

1934

3月寫《跋日本京都崛川興聖寺藏北宋惠昕本壇經影印本》(《壇經考之二》)。

6月與鈴木大拙會晤於北京大學。

12月在北京師範大學演講《中國禪學的發展》(共四講),自稱此次是第一次講中國禪學的發展。

1935

4月寫《楞伽宗考》。

1936

9月日本學者今關天彭將胡適研究佛教禪宗的6篇論文譯成日文,集為《中國禪學之變遷》,由東方學藝書院出版。

1952

7月寫《朱子論禪家的方法》。

9月寫《六祖壇經原作檀經考》(以後又改正此說)。

12月在台灣大學作題為《治學方法》的演講,其中說禪宗史研究者頗多。

1953

1月在(台北)蔡元培先生誕辰84歲紀念會上發表演講《禪宗史的一個新看法》。

4月《禪宗在中國:它的曆史與方法》(Ch\\u0027an(Zan)Buddhismin China:its History and Method)發表在《東西方哲學》(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Vol.3,No.1)。同期另刊有鈴木大拙的文章《論禪:對於胡適博士的答辯》,兩人就禪佛教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