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的開場白要獨具匠心
喜歡寫文章的人大都有這樣的體會:文章開頭最難寫。同樣道理,作演講開場白也最不易把握,演講者要想三言兩語抓住聽眾的心並非易事。如果在演講的開始,聽眾對你的話就不感興趣,注意力被分散了,那後麵再精彩的言論也將黯然失色。
因此,隻有獨具匠心的開場白,以其新穎、奇趣、敏慧之美,才能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立即控製場上氣氛,才能在瞬間集中聽眾注意力,從而為接下來的演講內容順利地搭梯架橋。以下是幾種獨具匠心的開場白,對於演講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1.製造懸念
人們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慮,非得探明究竟不可。為了激發起聽眾的強烈興趣,可以使用懸念手法。在開場白中製造懸念,往往會收到奇效。
美國快遞公司主席詹姆斯·魯賓遜三世在短短的15秒鍾內便把他的演講目的陳述給聽眾:
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謝謝大家給予我這個露麵機會。美國廣告聯盟是美國傳播工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美國傳播工業還麵臨許多問題,而重擔則落在大家的肩上。我今天演講的目的便是就這些問題及它們呈現出的挑戰談談我的看法。
製造懸念不是故弄玄虛,既不能頻頻使用,也不能懸而不解。在適當的時候應解開懸念,使聽眾的好奇心得到滿足,而且也使前後內容互相照應,結構渾然一體。
2.即景生題
1863年,美國葛底斯堡國家烈士公墓竣工。落成典禮那天,國務卿埃弗雷特站在主席台上,看著人群、麥田、牧場、果園、連綿的丘陵和高遠的山峰,他心潮起伏,感慨萬千,立即改變了原先想好的開頭,從此情此景談起:
“站在明淨的長天之下,從這片經過人們終年耕耘而今已安靜憩息的遼闊田野放眼望去,那雄偉的阿勒格尼山隱隱約約地聳立在我們的前方,兄弟們的墳墓就在我們腳下,我真不敢用我這微不足道的聲音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的這意味無窮的平靜。但是我必須完成你們交給我的責任,我祈求你們,祈求你們的寬容和同情……”
這段開場白語言優美,節奏舒緩,感情深沉,人、景、物、情是那麼完美而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據記載,當埃弗雷特剛剛講完這段話時,不少聽眾已淚水盈眶。
即景生題不是故意繞圈子,不能離題萬裏、漫無邊際地東拉西扯,否則會衝淡主題,也使聽眾感到倦怠和不耐煩。演講者必須心中有數,還應注意內容必須與主題互相輝映,渾然一體。
3.自嘲開路
1990年,中央電視台邀請台灣影視藝術家淩峰先生參加春節聯歡晚會。當時,許多觀眾對他還很陌生,可是他說完那妙不可言的開場白後,一下子得到了觀眾認同並受到了熱烈歡迎。他說:“在下淩峰,我和文章不同,雖然我們都獲得過‘金鍾獎’和最佳男歌星稱號,但我以長得難看而出名……一般來說,女觀眾對我的印象不太好,她們認為我是人比黃花瘦,臉比煤炭黑。”這一番話嬉而不謔,妙趣橫生,觀眾捧腹大笑。這段開場白給人們留下了非常坦誠、風趣幽默的良好印象。不久,在“金話筒之夜”文藝晚會上,隻見他滿臉含笑,對觀眾說:“很高興又見到了你們,你們很不幸又見到了我。”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至此,淩峰的名字就傳遍了祖國大地。
怎樣發表即席講話
在某些場合下,有時需要發表即席講話。演講者即席講話是一個緊張而複雜的思維過程,難度較大,應在工作實踐中注意鍛煉提高。
1.即席講話應具備多方麵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即席講話者對所學的和所從事的專業,了解得越多越好;對專業以外的知識,也應盡量多掌握一些。隻有博學才能多聞,才能在短暫的準備時間內從腦海中找到生動的例證和恰當的詞語,增加自己即席講話的魅力。尤其要善於辯證地看待事物,對問題做出較深透的分析。這樣,才能從宏觀上把握自己要即席講話的題目,並通過外部現象迅速地深入到事物本質中去認識,形成一條有深度的主線,圍繞著它豐富材料,把符合主題的材料組合在一起,連貫成文,避繁就簡,緊扣主題去即席講話。
2.即席講話應具備一定的技巧
即席講話應具備一定的技巧主要包括即席講話的結構和現場表達技巧兩個方麵。即席講話沒有精心製作的講話稿,因此在講話時,需要臨場發揮。即席講話者在構思初具輪廓後,應注意觀察現場和聽眾,捕捉那些與講話主題有關的人或情景,因地設喻,見景生情,以使講話生動形象,溝通與聽眾的感情。
即席講話雖然具有臨時性、突然性,時間緊迫,但大多時候也不是沒有一點機會加以準備的。應抓緊機會迅速準備,最好打個“腹稿”。至於這個“腹稿”如何打,這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以及不同場合,而采取不同的形式。
1.不管采取什麼形式,都要對即席講話的內容進行抽象概括。對於訓練有素者和有豐富即席講話經驗的人,在講話之前的短暫時間裏,就能根據場合的性質、環境、人員、氣氛等,確定要講的中心內容,以及先講什麼,後講什麼,不用專門考慮。而對於初次即席講話者來說,恐怕就要吃力些,不可避免地要出現一些漏洞。這需要在實踐中提高。經驗不多的演講者即席講話,可將內容高度濃縮,進行要點提示,以免疏漏。如我們要在歡迎新同事的會上即席講話,既要表示歡迎,又要根據對這位新同事有關特長的介紹表示向他學習,在擬“腹稿”之時,我們可用“歡迎”、“新血液”、“學習”等諸如此類的詞來對演講內容進行抽象概括,以此作為講話主幹,適當加以發揮。
2.其次,要組織好句群。所謂句群,也叫句組,是前後銜接連貫的一組句子。它是一篇即席講話的基礎單位。一個句群有一個明晰的中心意思,它可以使幾句話連接起來。如果我們準備三五個,或更多個句組,發揮成句群,一篇即席講話“腹稿”也就出來了。這裏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說句成群的技能。即席講話前可先想好幾條主線。如,老同學聚會,有人突然提議讓你即席發言。你可以迅速定好這樣幾條主線:一是參加聚會很高興;二是奔騰的思緒勾起了美好的回憶;三是大家此時重逢另有新意;四是下次相會我們各自將會取得更大成績。然後從容不迫地邊想邊說。圍繞這些主線,或補充,或聯想,或舉例,先後次序可隨臨場的情景與心境而相機處理。一條主線被充分地發揮之後,再按定好的下一條主線講。采取這種打“腹稿”的辦法進行即席講話,會更好地適合即席講話的臨時性特點,使即席講話既有條理性,又有靈活性。
3.先聲奪人,抓住聽眾
即席講話的開頭,也叫開場白,它很重要,能不能馬上抓住聽眾,往往決定著整個講話的成敗。好的開場白就像一個出色的導遊,一下子就可以把聽眾帶入講話人為他們擬設的勝境;好的開場白是演講人奉獻給聽眾的第一束多姿的花朵;好的開場白最易打開局麵,便於引入正題。因此,開場白不能平鋪直敘,平庸無奇,而要努力做到不落俗套,語出驚人,出奇製勝,先聲奪人。(相關技巧可參照前文)
4.觀點鮮明,言簡意賅
演講者在即席講話的整個過程中,必須準確、鮮明,毫不含糊地擺出自己的觀點,以便讓聽眾了解講話的目的。
古話說:“言不在多,達意則靈。”語言是傳達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樣,即席講話的技巧和表現手法主要體現於語言的運用上。語句不繁,字字珠璣,能使人感興趣;而冗詞贅語,嘮嘮叨叨,不得要領,必令人生厭。
5.生動活潑,抓住聽眾
演講者即席講話,務求生動活潑,機敏引人,增強臨場氣氛。演講者可用聽眾比較熟悉的特定的地點、特定的節目,或有某種象征意義、紀念意義的實物等來設喻,使抽象的道理說得生動形象,增強講話的通俗性和說服力,使人聽起來親切動情。
即席講話,貴在有“興”。興有所激,興之所至,是吸引、激勵聽眾的重要因素。因此,演講者應講究一些藝術手法。在內容上,以短小精悍,結構嚴謹為佳。講話前將自己所要講的內容先確定幾層意思,並反複加以濃縮,闡述得簡潔、新穎,且條理明晰。即席講話多為小型場合,除少數莊重的會議外,一般應莊諧結合,不時語出妙言,造成輕鬆和諧的氣氛,以使聽眾易於接受自己的觀點。即使在嚴肅的場合,如能適當增添一點風趣,也會受到大家的喜歡。
演講時要以情感人
在演講時,不僅要考慮到演講的形式、內容以及內在的哲理對演講效果的作用,還要考慮到演講的對象是人,演講要以情動人。聽眾最忌諱演講者在演講中盛氣淩人,動輒訓人,也不喜歡聽空洞、幹巴的大道理。聽眾喜歡的是演講者自己的真情實感。那麼,演講者的真情實感從何而來呢?它不是憑空而來的,也不是故作姿態,逢場作戲,它隻能來自實際生活,來自切身的感受。作為演講者,要想打動聽眾,他首先要能打動自己。隻有通過感情才能具體發現對方,發現自己,從中找到共同的東西,產生心理的“共振效應”。
美國的麥克阿瑟不僅是一位叱吒風雲的軍事統帥,而且是一位富有激情的演講家。他的幾次著名的精彩演講,都是飽含激情,使聽眾熱淚盈眶而又回味無窮。如他1951年應邀在國會的聯席會上發表的《老兵不會死》的著名演講中說道:“我就要結束我52年的戎馬生涯了……我孩童時期的全部希望和夢想便實現了……但我仍然記得那時軍營中最流行的一首歌謠中的兩句……”他飽含深情的演講,博得了參議員和眾議員們經久不息的雷鳴般掌聲,許多國會議員和在收音機、電視機前收聽收看的聽眾與觀眾都熱淚盈眶。
1962年,82歲高齡的麥克阿瑟回到他曾經學習和工作過的西點軍校,麵對學員發表了他最動人,也是最後一次的公開演講。結束時他說道:“我的生命已近黃昏……我昔日的風采和榮譽已經消失……我盡力但徒然地傾聽著,渴望聽到軍號吹奏起床號時那微妙的迷人的旋律……我耳畔回響著,反複地回響著,責任、榮譽、國家……”麥克阿瑟這一席充滿激情、感人肺腑的演講,使在場的學員們為之動容而久久不能自控。他們想著“責任、榮譽、國家”這幾個字的意義和分量。
一個演講家如果講話華而不實,隻追求外表漂亮,是難以使聽眾信服的。如果感情不真切,也難以使聽眾傾心,與之共鳴。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在演講和一切藝術活動中,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憐;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使聽眾信服。”由此可見,真情,是演講者與聽眾溝通的橋梁。真情,是演講者與聽眾零距離的接觸。
脫稿演講優於照稿念讀
絕大多數演講者演講時,都拿著演講稿,這似乎成了一種習慣。但要知道,要使演講得心應手,遣使自如,就應該甩開講稿。精心準備講稿是必要的,但是上台照本宣科就太令人乏味了。所以,應該將演講稿爛熟於心,演說時既以它為依據,又不受其束縛。
美國口才訓練專家桑迪·林弗說:“凡演講百分之九十九都無需拿講稿。一個人拿起講稿來讀‘話’時,人們對他相信的程度也隨之降低了。聽眾越是感到你在與他們交談,你演講的效果也就越好。”演講背講稿不行,朗誦講稿也不行。因為演講大廳正像運動場一樣,是一個劇烈變化的動態係統,聽眾情緒、會場氣氛都有變化的可能,有時還會發生意外的事件,這就要演講者有即席調整的應變能力,如果一切都照預定的程式,按部就班地“背誦”,就難免會手足失措,碰壁失敗。
脫稿演講的效果大大優於照稿念讀,這主要是因為脫稿演講能給人以直抒胸臆之感,由於不借助講稿直接與對方溝通,對方就會感到真實可信並能集中注意力主動參與溝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早間新聞”播音、哥倫比亞廣播網“奧斯古德”係列主講人查爾斯·奧斯古德深有體會地說:“念稿子遠不如講話好。後者是發自內心的。即使它顯得不夠流暢,但效果反而好。”
捷克女學者卡爾瓦紹娃對此專門進行了研究。她指出脫稿演講比照稿念讀節奏更為從容、自由,容易達到聲情並茂,使人感到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樂於接受。從記憶的效果看,通過講的方式人們大約記住材料的33%,而通過讀的方式人們隻記住材料的10%。由此可見,脫稿演講優於照稿念讀。在口頭宣傳中,宣傳者對講稿的依賴性越小,宣傳者與被宣傳者就越能充分地進行思想和情感溝通,演說效果就越好。下麵的事例也說明了這一點。
一次,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董事長傑科斯基去洛杉磯參加一個頒獎儀式,在飛機上,他一直在準備受獎後的發言講稿。第二天,娛樂大師唐尼·凱亞向傑科斯基頒獎。當傑科斯基拿著講稿走向前台時,凱亞對他說:“不要念,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說罷他就搶走了演講稿。僵持了一會兒後,傑科斯基開口了,講出了他的內心真實感受,結果非常成功。
由於聽眾不喜歡雜亂無章、言之無物、淺薄乏味的冗長講話,所以,為使脫稿演講的方式能打動和吸引聽眾,就要求演講前一定要精心準備,寫好講稿和打好腹稿。可以在演講之前,把事先準備的講稿或發言提綱帶去放在講台上,這既可以表明發言者鄭重其事,態度認真,準備充分,取得聽眾信任和好感;又可以使演講者增強自信心,偶爾忘記發言內容時,可以隨時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