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7 聽得懂,答得妙,有前程不光要會說,還要會聽;不僅要聽得懂,還要答得妙。隻有這樣,上司才會更願意說給你聽,和你溝通的興致、欲望才會越來越強烈。
隨時準備做個好聽眾
國外某喜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個助手在某大企業老板身邊跟隨多年,深得信任,不但被授權替老板做某些決策,偶爾犯了錯誤老板也不過分追究。兩人出入相隨,無話不談,甚至像一對兄弟那樣處得很好。但有一次,這個年輕的老板遇到了感情問題,半夜到助手家敲門,讓助手陪他喝酒。助手心生怨言,找借口推脫,不願聽老板向自己吐苦水。老板一怒之下,便告訴他第二天不用上班了。助手很不解,認為這不是自己的工作,自己沒有這個義務,即使不做也不應該被解雇。但老板卻很正經地告訴他說:“因為我是老板,我要解雇你,你就一定要被解雇!”
我們知道,喜劇是一種誇張的幽默,這樣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很少會有上司因為下屬不肯聽自己談私事就將其解雇。
但這個故事對於現代職場中的員工還是很有告誡意義的:如果上司來找你談話,哪怕談的是私事,你也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展現出十二分的興趣來傾聽,而不能像上麵的那位助手一樣,不但表明自己不願意聽,還直白地說這並非自己的工作,自己有權利不完成。
要知道,上司的優越感、權威感,會被這樣一句話完全打飛,失去尊嚴的時刻要他不生氣,恐怕很難。
某個小公司剛剛成立,老板牛磊比較年輕,經濟基礎並不十分雄厚,就連公司投資的錢,也是找自己的親戚、朋友湊來的。
按理說,如今艱苦創業的年輕人不在少數,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並沒有什麼不光彩的。但牛磊卻很害怕別人知道自己不寬裕的經濟條件,尤其是自己的員工。
他認為,要想樹立領導威信,就必須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才足以震懾員工。
因此,每次談到房子、車子這些問題,牛磊總是避而不答,並且很快轉移話題。
一次,牛磊組織員工下班後去KTV娛樂,出來時接近12點,末班公交車已經沒有了。員工們開始盤算著怎麼拚車回家。
其中有個活躍的員工小蘇,借著一點酒勁兒跟牛磊開玩笑:“牛總,您好人做到家,開車送我們回去吧!”
牛總臉上立刻泛起了紅暈,隻得回答:“我哪有車。”
小蘇不明就裏,以為牛總在開玩笑,仍然不停地問牛總車停在哪裏。
牛總十分不自然,便獨自打車走了。剩下的員工,也各自坐車回家了。
有個叫王偉的員工,剛坐上出租車,就接到了牛總的電話,問他方不方便去喝一杯。王偉雖然也很年輕,但是個明眼的人,早就看出來剛才牛總很尷尬。
他知道,牛總找自己喝酒肯定也是為了吐吐煩惱,念叨一下剛才的事情。
王偉雖然也不願意聽,但二話沒說就讓出租車掉頭去找牛總了。這一晚,王偉做了一個很忠實的聽眾,外加一個很會勸慰人的朋友。
令王偉意外的是,從那以後,他就成為了牛總的心腹,待遇當然也與其他員工大不相同。
有時隻是聽上司說說話、吐吐苦水,看似與工作無關,但要知道一切都無外乎人情,你今天當了上司的忠實聽眾,那麼上司下次就有可能做你的伯樂、和機會的媒人。
因此,要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就要多方麵進行努力。隨時準備做個好聽眾,說不定你就會因此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讓上司說個盡興
是不是有過這樣的感覺:有的時候,也許是感覺對了,也許是找到了合適的傾訴對象,我們會比平時更加有說話的興致,就好像突然一下子打開了自己關閉已久的話匣子。
這時,如果傾聽的那一方,煞風景地表示不願再聽,或者不斷打斷自己的談話,這對於說話欲望高漲的我們來說將會是多麼掃興的事情,不但原本的表達欲望沒有了,還會因此對對方極為失望,下一次再想找人傾訴的時候,多半把這個人直接排斥在外。
生活中身份對等的兩個人之間尚且如此,何況職場中的上司與下屬呢?試想,如果一個上司難得心情好,想跟麵前的下屬多說幾句,而下屬卻不知趣地一直打斷上司的談話,或者不斷轉移話題,說一些上司不想談論的事情,那麼不出一會兒,上司的談話興致就會消失了,而你則可能在毫無察覺的時候已經得罪了上司。
有人說,上司也有想“絮叨”某件事的時候嗎?這是當然的。相對於普通人來說,上司的表現和表達欲望甚至更強烈一些,因為他們習慣了眾人的圍繞和尊敬,更是隨時需要有別人來傾聽自己,無論他談論的是工作上的事情,還是個人的私事。
而上司在談話的時候,對聽眾的要求往往更高一些,因為他們習慣了自己是被尊重的,自己的言論也是被尊重的,也就是自己在說話的時候聽者一定要認真、全神貫注,一旦自己的話語被對方打斷,所產生的不舒服、不高興的反應,會比普通人還嚴重。這就告訴職場人士,如果你發現自己的上司談話的興致突然而至,最好做好傾聽一番的準備。這時你要做的,就是打開自己的耳朵,而將自己的嘴巴暫時關閉。
周彤到一家小型名片製作公司當助理。剛去的第一天,周彤就在吃午飯的時候,無意間聽到兩位同事在交談,大致的內容,就是女老板紅姐是個非常喜歡向別人“傾訴”的人,一見到哪個員工比較空閑,一定要拉著他來聽自己講述一番自己的辛酸經曆。那兩位同事邊說邊有些無奈地笑了笑,儼然是上午剛經過一番“折磨”的樣子。
周彤聽到這裏,覺得心裏有些厭煩,她暗暗想:我初來乍到的,老板應該不會找我聊天吧。我最煩聽別人講述自己的“陳年往事”了。誰知怕什麼偏偏就來什麼。這天下午快下班的時候,周彤突然收到一封電子郵件,正是紅姐給自己發的,隻見上麵寫著:我看你家離這兒挺近的,下班咱倆一塊吃飯怎麼樣?順便互相熟悉一下。周彤頭“嗡”的一下就大了,但又實在不好推辭,隻好答應了。
去吃飯的路上,周彤還懷著一絲僥幸心理:第一次吃飯,照理說不會跟我講太多自己的事情,應該不會太難熬。誰知道,紅姐是個一點都不“認生”的人,話匣子一打開就關不上了。周彤隻聽了10分鍾,就覺得有些頭疼。她張口就打斷了紅姐的話:“紅姐,我對其他同事一點都不了解,您跟我說說他們吧。”紅姐臉上興高采烈的神情一下子就沒有了,雖然回答了一聲“好”,但也沒有真的給周彤說同事的情況,隻匆匆吃完飯就走了。
很多時候,上司也有自己“欲為人知”的故事,尤其是很多女上司,希望自己那些感受能夠得到女下屬的共鳴,因而常常會不自覺地將一些很生活化的聊天搬到公司裏。遇到這種情況時,下屬大多數時候隻要靜靜地聽一聽就可以讓上司覺得很舒服,覺得自己表達的欲望得到了滿足。而若不知趣地打斷上司的談話,不但會將其興致毀掉,還有可能讓上司覺得你對他的故事非常漠視,從而麵子上很受傷。可想而知,對於這樣的員工,上司的印象當然不會太好。
由此可見,當上司想說的時候,你就讓他盡興地說。否則,你打破的不僅是他的興致,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前途和飯碗。
不做一言不發的聽話器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你希望就某個問題和某人展開討論,但任憑你如何分析、引導,對方隻一味低頭聽著,自始至終不肯發表自己的意見。此時,你的心情是否會大受影響呢?相信心胸再寬廣的人,此時心中也會產生不悅的情緒。
再試想,如果在職場中,上司找某個員工談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說得非常盡興,而坐在對麵的員工則好像處於“放空”狀態,既不發表自己的看法,也不回答上司的問題,甚至連附和一句的基本禮貌都沒有,那麼上司的談話興致還能繼續保持嗎?一旦產生這種情況,上司生氣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賈鵬是個很內向的人,在公司時話就更少。但很不幸的是,他的上司範總恰好是一個愛說、急性子的人。範總發現,賈鵬自從來到公司之後,很少和同事、上司交流,而總是默默坐在辦公桌前做自己的工作,到下班時間就背包走人。範總熱心腸的毛病又犯了,他覺得這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會影響他的發展前途,於是他決定開導一番這個年輕人。
下班後,其他人都走了,賈鵬被留了下來。範總和他麵對麵坐著,笑眯眯地詢問了兩句近況,賈鵬都以最簡單的話語做了回答。範總心想:剛剛開始談話,難免拘束,一會兒聊開了就好了。於是,他開始跟賈鵬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曆,說自己也是從一個不愛說話的年輕人,曆練成為今天的樣子,並暗示賈鵬也要放開一些,多和其他人溝通。範總唾液橫飛、苦口婆心地說了一堆,賈鵬始終低著頭,不但沒有看範總一眼,甚至連一聲“您說得對”的附和都沒有。範總有些不悅了,問道:“小賈,你是覺得我說的沒有道理嗎?還是有自己的想法?你可以隨意說,咱們互相交流,我所說的也隻是我個人的意見。”賈鵬依然低著頭,張了張口,但還是什麼都沒說出來。顯然,賈鵬是內向的性格碰上了緊張的氣氛,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但大大咧咧的範總沒有心情琢磨賈鵬的心態,隻生氣地說了聲:“這不白浪費我時間嗎?”就把賈鵬打發走了。從那之後,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範總再也沒有跟賈鵬說多餘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