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是怎樣被發現的
人類之所以能進化成為高級動物,是因為人類的大腦和心智進化出了可以用語言、表情和動作來掩蓋內心的能力。這種能力讓人在不開心的時候也能哈哈大笑,在極度興奮的時候也能鎮定自若。但是,那些裝出來的表情並不是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會在不經意間悄悄出賣你。
隱藏的秘密出賣者
生活中是否碰到過這樣的情況:一個秘密守在你心底很久,你隻將它與最親密的朋友分享,從未向陌生人說起過。但是,這個秘密還是被對手得知了。這時你一定絞盡腦汁地想,究竟是誰出賣了你。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正是講述秘密出賣者的。
狐狸一直垂涎刺蝟的美味,但因刺蝟的一身硬刺而無法得逞。刺蝟的好朋友烏鴉是個大嘴巴,它交友範圍廣,什麼話都傳播。有一天,烏鴉與刺蝟閑聊時,烏鴉對刺蝟的毛刺鎧甲大加讚賞:“刺蝟大哥,你的毛刺鎧甲天下無敵,誰見了你的鎧甲都躲得遠遠的,我真羨慕你!”
刺蝟剛開始時還很謙虛,什麼也不說,但經過烏鴉的幾番誇讚之後,刺蝟開始變得忘乎所以。它對烏鴉耳語道:“烏鴉小弟過獎了,世界上沒有天下無敵的東西,我同樣也有弱點。你知道嗎,當我蜷縮起來的時候,肚臍眼兒仍然是露在外麵的,如果朝肚臍眼兒吹氣,我會奇癢無比,身體自然就會打開了。”烏鴉聽了十分驚訝,原來刺蝟的弱點在肚臍眼兒。刺蝟最後還特意叮嚀了一句:“烏鴉小弟,你千萬不要把這個秘密告訴別人!”
烏鴉信誓旦旦地表示絕對不會將刺蝟的秘密告訴別人。但一次與喜鵲閑聊時,烏鴉為了討好美麗的喜鵲,將刺蝟的秘密告訴了喜鵲。烏鴉告誡喜鵲,這個秘密一定不能外傳,喜鵲當然也很認真地答應了。後來,喜鵲告訴了斑馬,斑馬告訴了土撥鼠。
土撥鼠不幸被狐狸抓住了。當狐狸張開大口想吃掉土撥鼠時,土撥鼠靈機一動,對狐狸說:“聰明的狐狸,你不是很想嚐嚐刺蝟的美味嗎,如果你放了我,我就告訴你卸掉刺蝟那身毛刺鎧甲的辦法!”狐狸聽完刺蝟的秘密後,將土撥鼠放走了。
結果怎樣呢?大家應該都知道了,狐狸捉住了刺蝟,然後輕輕地向刺蝟的肚臍眼兒吹氣,刺蝟的防禦被化解,自然成了狐狸的盤中餐。到底是誰出賣了刺蝟?是烏鴉、喜鵲、斑馬,還是土撥鼠呢?
其實真正出賣刺蝟的,正是刺蝟自己。在一個充滿危險、弱肉強食的森林裏,隻有一身硬刺才能真正保護它,而它卻為逞一時口舌之快,把自身的致命弱點告訴了所謂的好朋友烏鴉,最終使得自己成了狐狸口中的美餐。
這個故事告誡我們,不要輕易將自己的秘密和弱點告訴別人。能替自己保守秘密的人,有且隻有你自己!
閱人術前無秘密
寓言故事中的秘密是當事人自己說出來的,現實生活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但是你知道嗎,在閱人術麵前,很多隱藏的秘密是不需要自己開口說的,隻要運用閱人術的一些深層次技術去解讀他的內心,同樣可以獲取到。
與寓言故事中的刺蝟不同的是,你不必說出來,也不必深藏不露,閱人術專家通過你的神色、表情、動作等細微之處,一樣可以觸及你的秘密。但與寓言故事相同之處又在於,出賣你的那個人,同樣是你自己。
美國FBI探案史上,有一個經典案例。喬·納瓦羅探員是一名有著25年工作經驗的FBI資深探員,他運用閱人術成功地破獲了一起利用碎冰錐殺人的惡性案件。這起案件的調查取證工作十分複雜,FBI隻能運用篩選的方式來縮小嫌疑人的範圍。當喬·納瓦羅探員詢問到一名男子時,他有充分的不在場證明,態度語言也很誠懇,讓人無法將其與那起殘忍的殺人案聯係在一起。喬·納瓦羅探員並未放鬆警惕,他依然不停地問著他的問題:
“假如你參與這起案件,你會使用槍嗎?”
“假如你參與這起案件,你會使用刀子嗎?”
“假如你參與這起案件,你會使用碎冰錐嗎?”
“假如你參與這起案件,你會使用錘子嗎?”
這名男子對所有的問題都搖頭否認,他沒有將自己的秘密說出來,但他的身體卻出賣了他——當喬·納瓦羅探員提到碎冰錐時,那名男子的眼皮明顯地耷拉下來,而且一直耷拉到下一種凶器的名字出現。喬·納瓦羅探員察覺到了這一變化,立即明白其中傳遞出來的信息,將這名男子列為第一嫌疑人。後來,經過FBI的不斷調查取證,最終證明碎冰錐殺人案件的凶手正是這名男子。
在熟練精通閱人術的專家麵前,任何人都隱藏不住自己的秘密,用一句最簡單的話概括,那就是——閱人術前無秘密。
閱人術,F B I的萬能法寶
FBI即美國聯邦調查局,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情報機構之一。FBI及其下屬的探員廣泛參與美國國內外重大、特大案件的調查,曾逮捕了一批臭名昭著的綁架、搶劫和殺人犯,在打擊三K黨的行動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FBI探員在工作中大量運用的犯罪調查審訊策略、非言語溝通及心理學的應用技巧,這些都是閱人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毫不誇張地說,閱人術就是FBI的萬能法寶。
準探員的必修課程
我們都知道美國聯邦調查局,卻很少有人知道美國聯邦調查局國家學院。它就像我國的警察學校一樣,是準探員學習訓練的地方。學院坐落在弗吉尼亞州匡蒂科美國海軍陸戰隊基地內,這所始創於1972年的高級特工和間諜培訓機構被385畝森林完全包圍,在空中也難以窺得全景。據FBI官方網站介紹,這樣的環境有利於“安全、保密”。
較早的FBI學員考試科目共有6門主科和9門副科。主科有聯邦刑事法和調查方法等,副科有出庭技巧、火器使用,甚至犯罪現場搜查以及發表演說等。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的FBI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訓練課程,比如屬於閱人術的“肢體語言”科目。這使得閱人術成為FBI學員的必修課程,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在學院“肢體語言”課堂上,教員經常會談到一些經典案例,讓學員意識到讀懂肢體語言的重要性。最常用的案例當屬“9·11”事件前的一起超速事件。
“9·11”事件的前兩天,恐怖分子之一的齊亞德·賈拉曾駕車以每小時90英裏的速度經過馬裏蘭州警察局。當地警察追上他後,隻是給他開了一張罰單。FBI高層認為,恐怖分子在施行攻擊之前會表現出明顯的焦躁特征,那名恐怖分子把車開得那麼快就是最有力的證明。但是當地警察並沒有發現支配恐怖分子肢體語言的心理焦躁,所以,他用一張罰單換得的是兩天後的恐怖襲擊。如果那名警察接受過閱人術的培訓,沒準兒他可以通過解讀超速者的肢體語言和其他微表情,來阻止“9·11”事件的發生了。
實戰中的萬用法寶
對FBI探員們來說,他們不必對閱人術有多麼高深的研究,隻要能在實戰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就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齊亞德·賈拉超速案例是一個沒有運用閱人術導致災難發生的反麵案例,其失誤讓人惋惜,但當FBI探員運用閱人術後,同樣有很多防患於未然的正麵例子。
1999年12月的一天,FBI探員在配合美國海關安檢時,發現了一名形跡可疑的人。這名驅車入境的男子叫作阿默德,他麵對FBI和海關工作人員的例行詢問時神色緊張、焦躁不安,並且汗流不止。工作人員詢問車內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時,他緊張得口齒不清。熟悉閱人術的FBI探員迅速反應,他們勒令阿默德下車接受進一步詢問,並要求對車內進行詳細檢查。阿默德下車後企圖逃跑,但被早已做好準備的FBI探員逼得無路可逃。經檢查,阿默德的車內藏有大量炸藥和一個定時爆炸裝置。麵對證據,阿默德承認了自己是被稱作“千年轟炸者”的恐怖分子,他攜帶爆炸裝置進入美國的目的是要炸毀洛杉磯機場。FBI探員明察秋毫、正確解讀,使恐怖分子的陰謀被成功識破。閱人術的神奇功能由此可見一斑,它能成為FBI的萬用法寶,絕非偶然。
謊言是自我保護的本能
雖然謊言是一種本能,但它也有善惡之分。善意的謊言不僅沒有害處,還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惡意的謊言則反之。如果我們能分得清這些謊言的本質,趨利避害,那謊言對我們來說,就全都是真話了。
仔細觀察這個世界的時候,會發現各式各樣的欺騙,即便是不會說話的動植物,同樣以自己的方式在說謊——地上的爬蟲聽到你靠近的腳步聲時,會立即趴在原地裝死;喬木上的竹節蟲,會假裝成一段很自然的枯枝;豬籠草葉頂的瓶狀體內能分泌香甜的氣味,吸引昆蟲來品嚐“佳釀”,但同時這個瓶狀體又是捕捉昆蟲的工具,將滑落進來的昆蟲腐蝕殆盡……欺騙和說謊是動物的本能,作為高級動物的人類也無法避免,隻不過與其他動植物相比,人類在這方麵更加熟練而已。
無傷大雅的善意謊言
過於直白的真話讓人聽著很不舒服。語言是一門藝術,如果隻把它當作交流的工具而不加修飾,那社會就會變得矛盾叢生。為了表達真話而增加了修飾的謊言,就是善意的謊言。
不管是與朋友、家人,還是與同事、上司打交道,善意的謊言與赤裸裸的謊言相比更是無處不在。說起來很奇怪,同樣是謊言,但人們對善意的謊言就格外寬容。這要從善意謊言的產生說起——由於人們不想對他人的選擇或決定做出傷害,便說出了貌似讚同他人觀點的話語。其實這些話語有時對於是非對錯的判定是模棱兩可的,但聽者不僅不反感,而且有時還會聽出其內含的“真話”。這些善意的謊言都是無傷大雅的,雖然也算是“謊言”,但它卻無礙於誠信,不會造成傷害。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曆:你要去參加朋友的聚會,千挑萬選了一件上衣和褲子做搭配。當你穿上衣服興高采烈地詢問母親時,母親一般都會首先肯定你的眼光。她會說“上衣選得不錯!”“褲子很得體!”“襯衣搭配得很合理!”之類的話,但稍後她又會說:“其實你這件上衣可以與另一條褲子搭配一下,那樣會顯得更有精神……”當母親說完這些話時,我們自然就會明白母親的本意:穿在身上的這件上衣和褲子其實是不適合搭配的。母親剛開始的讚同和誇獎便是善意的謊言,她這樣做一方麵不會直接否定孩子的選擇,另一方麵又教給了孩子正確的搭配方式,一舉兩得。
當一位病人被檢查出患了不治之症時,他的醫生不會直接告訴他實情,他的家人更不會告訴他實情。這時醫生和家屬就像商量好了一樣,統一口徑,用一些善意的謊言來安慰正在病痛中的病人——“你的病隻是小毛病,很快就好了。”這種善意的謊言可以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使病人對治療充滿希望,最終讓病人在平和的心態中度過剩下的日子。
FBI探員在對待謊言方麵絲毫不手軟,這令很多案件得以迅速偵破,但也曾因過度敏感而誤將一些善意的謊言當作了惡意的謊言。在FBI的探案史上曾有一起“驚險”的案件,這起案件原本與當事人毫無關係,卻因為當事人妻子善意的謊言險些出現差錯。
佛羅裏達州曾發生了一起流竄犯作案事件。FBI探員根據目擊者的描述來到了流竄犯最後出現的地方,但搜尋許久也沒有找到流竄犯的蹤跡。FBI探員懷疑流竄犯潛入了附近居民的家中,於是分頭去敲居民的房門。梅特爾德夫妻是一對新婚夫婦,當FBI探員敲梅特爾德夫婦的家門時,兩人正沉浸在甜蜜的二人世界。聽到敲門聲後,梅特爾德夫人急忙穿好衣服前去開門。FBI探員看到梅特爾德夫人衣衫不整的樣子,於是問她是否遭遇了什麼事。梅特爾德夫人羞於將與丈夫親熱的實情告訴探員,於是結結巴巴地說是自己身體不舒服,剛從床上起身而已。FBI探員注意到了梅特爾德夫人神情緊張的樣子,懷疑梅特爾德夫人被劫持了,但他忽視了屋內象征著浪漫的蠟燭和香水味。當梅特爾德夫人關上門之後,探員迅速破窗而入,槍口對準了床上赤身裸體的梅特爾德先生,幾乎扣動了扳機……
這起案件提醒我們,善意的謊言是有適用範圍的,麵對普通人說說倒也無妨,但對類似於警察這樣的特殊人群,則應該有一說一,若被追根究底不僅自己尷尬,還會給辦案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出於防禦的自保謊言
有一種說謊的動機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使自己能夠快速擺脫不利的境遇。這種防禦式的自保謊言有善,也有惡。人類心理學專家的研究報告顯示,心理自我保護機製普遍存在於人的心理活動中,其功能類似生理上的免疫係統。當人們因為諸多原因將要或已經陷入不利的境地時,就想通過謊言來使自己擺脫這一糟糕的境況。這種原因引發的謊言,稱為自我保護機製謊言。
在自我解嘲、自我保護方麵,沒有人能做得比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更甚的了。阿Q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就算在窮困的未莊也是底層的底層,什麼人都能欺負他,什麼人都敢欺負他。不過阿Q還是有脾氣的,別人欺負他,他就還手打人,然而每次都是以失敗告終。當阿Q與人家打架吃了虧後,他的心裏就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像樣,兒子居然打起老子來了。”於是他心滿意足,儼然得了勝利似的。
“兒子打老子”,這就是阿Q自我解嘲、自我保護的謊言,他自己編造了這個謊言並成功地欺騙了自己,使自己得到心理平衡。阿Q精神就是用自己能夠接受的理由來對事物自圓其說、自我安慰,以避免心理上受到更嚴重的傷害,這在心理學上又稱為“酸葡萄心理”。
阿Q的謊言是欺騙自己的自保謊言,對別人沒有什麼傷害和影響。但在警方審訊犯人時,犯人為了自保而編造的防禦性謊言則會產生極大的危害。
警局或FBI的審訊室,經常會出現這樣的“老賴”。他們將自己包在厚厚的謊言之中,自以為天衣無縫,這給警方的案件偵破帶來很大的麻煩。
在一起毒品販賣案中,FBI探員將一名有前科的犯罪嫌疑人帶到審訊室。FBI探員對嫌疑人進行例行詢問,詢問時間長達數十個小時,但毫無結果。
FBI探員:“三天前的晚上10點至次日淩晨2點左右,你在哪個地方?”
嫌疑人:“忘記了。”
FBI探員:“你那晚和誰在一起?有沒有證人?”
嫌疑人:“忘記了。”
FBI探員:“你能否拿出你的不在場證據,比如公寓內的錄像?”
嫌疑人:“不巧,我家門口的攝像頭已經壞了,沒有任何錄像資料。”(事實也正是如此)
FBI探員:“你有沒有參與三天前那場毒品販賣的交易?”
嫌疑人(長舒一口氣):“沒有。”
不管FBI探員問什麼問題,他都一口咬定自己忘記了那個時間段在幹什麼,其他什麼也不說。“忘記了”這個措辭雖然沒有誤導警方,也沒有故意迷惑警方,但他的表現卻令FBI探員頭疼不已。好在探員通過對他的觀察,判斷他的確與那晚的毒品交易沒有關係,於是將其釋放。後來警方通過多方尋找目擊證人,最終證明事發當晚嫌疑人果然沒有出現在毒品交易現場。
在問訊過程中,嫌疑人並不知道警方是要問他關於毒品交易的事,所以他顯得十分小心,什麼事都說“忘記了”來敷衍。當得知警方是在調查一起毒品交易案後,確定與自己毫無關係,他才長舒一口氣,很肯定地說“沒有”。也正是這個長舒一口氣的動作,讓FBI探員知道這事的確與他無關,他隻是出於防禦而說一些自我保護性的謊言。
惡意誤導的虛假謊言
所謂惡意誤導,顧名思義,就是當事人為達到某種目的故意編造謊言,以此來迷惑別人。生活中,這類謊言性質惡劣,說謊者如果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會被別人唾棄。
在某大學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A和B是同一宿舍的舍友,兩人關係不錯,學習成績也不分上下,這學期一起競爭學校的特等獎學金名額。A因為闌尾炎住院了一段時間,學習沒能跟上,當她出院後便請求B為自己補習功課。B由於想獲得這次的特等獎學金,打算利用A生病的機會將A的成績甩到後麵,於是她在幫助A補習落下的功課時,故意講解了一些錯誤的知識,並故意說錯了考場。考試當天,A費了很長時間才找到考場,答題時也是按照B的講解,錯誤百出。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B的奸計被A識破,A一怒之下險些將B掐死在宿舍裏。
惡意的誤導謊言在警方和FBI探案過程中就像家常便飯一樣平常,沒有哪個人會乖乖說出自己刻意隱瞞的真相,這就需要警方和FBI探員憑借自己的閱人術來揭穿這些謊言了。
在FBI的一次偵查工作中,FBI探員認為一名佩槍的危險逃犯可能藏匿在他母親家裏。FBI探員敲開這位老婦人的家門,出示證件後開始詢問。
FBI探員:“你兒子在你家嗎?”老婦人摸了摸自己脖子上的項鏈,然後說:“沒有,他不在這裏。”
FBI探員:“你知道他現在在哪裏嗎?”
老婦人:“……他可能在洛杉磯。對了,他上個月給我打電話的時候,好像是在內華達……”
FBI探員:“你確定最近一段時間沒有見到他嗎?”
老婦人:“嗯……我確定,這段時間沒有看到他。”
FBI探員:“你兒子會不會趁你外出時偷偷潛入你的房子?”
老婦人又摸了摸自己脖子上的項鏈,然後說:“不會的,他應該不會偷偷進來,因為他沒有家裏的鑰匙……我前段時間剛換了新鎖……”
FBI探員問完老婦人後,立即向總部申請了搜查令。FBI探員經過仔細搜查,終於在老婦人家中的一間密室裏發現了躲在裏麵的逃犯。
惡意誤導也不全是有害的,有時也是一種自保的防禦,說謊者的目的是轉移對方的注意力,以減少損失。
對一名職業女性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值夜班、走夜路了。獨自一個人走夜路存在安全隱患,23歲的山東姑娘小王就遇到了危險。那天淩晨兩點左右,她值完夜班步行回家,馬上進入小區的巷子時,身邊突然出現兩個持刀的陌生男子。
“把值錢的東西全部交出來!”持刀男子惡狠狠地對小王說。
小王當時嚇壞了,她身上並沒有帶多少錢。她將身上所有的錢全部掏出來,也不過幾十塊錢。
持刀男子將刀逼近小王的脖子,要她把藏著的錢全部拿出來,否則就殺了她。小王恐懼的同時,想到了一個可以保命的辦法。
小王鎮定地對歹徒說自己身上並沒有錢,但是家中有錢,並且是剛從銀行提的現金。這個信息讓歹徒十分興奮,他們挾持著小王,讓小王回家取錢。
小王家裏並沒有什麼錢,由於一個人獨居,她更不能將歹徒帶回家,她隻是編造了一個謊言誤導歹徒而已。小王一邊鎮定地勸說歹徒放心,一邊帶著歹徒向拐角處的主幹道走去。小王以前下夜班的時候曾注意觀察過,每當她快到家門口的時候,都會碰到一班夜間巡邏的民警。她此時的打算就是走到主幹道,盡快讓巡邏民警看到自己。
當小王帶著兩名歹徒出現在主幹道的街口時,正好碰到了巡邏的警車。民警發現了被脅迫的小王,便關閉了警燈,悄悄將歹徒包圍,最後在歹徒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其抓獲。小王的謊言誤導了歹徒,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在這裏對那些經常值夜班、走夜路的朋友善意提示:許多研究顯示,避免歹徒襲擊搶劫的最好方法是擺動雙臂、昂首快步走。這樣的行走方式,會傳達出“自信”的信號,而這一“自信”的信號會讓歹徒不敢輕易對你下手。
許多明星在對待狗仔隊時,同樣會編造一些謊言來誤導狗仔,比如編造自己的住址、自己的親人和伴侶等。明星們大都表示,對一些狗仔隊的跟蹤深惡痛絕,在他們麵前沒有半點隱私和私人空間。要想甩掉他們的跟蹤,最好的辦法就是說謊。盡管這些謊言助長了媒體的錯誤報道和無端的揣測,卻換來自己的一點兒隱私和空間。
推卸責任的荒謬謊言
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去編造謊言,其惡劣性與惡意誤導編造謊言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科學家研究發現,當人們為某事推卸責任時,所編造的謊言都很可笑,他們可能會栽贓在別人身上,也可能會歸咎於其他物體或大自然。
美國的一座大樓曾發生一場大火,在這場大火中消防員湯姆森不幸殉職。FBI探員介入此案,但調查的並不是這場大火的起因,而是消防員湯姆森的殉職。FBI探員初步懷疑,湯姆森的殉職很有可能是他人的失職造成的。
FBI探員將當時與湯姆森一個梯隊的其他兩名消防員傑裏科隊長和凱勒分別請到審訊室。對待FBI探員的質疑,傑裏科的情緒比較激動,而凱勒則非常冷靜。當說到湯姆森是如何遭遇不測時,兩人的描述出現了微妙的不同。
傑裏科對著FBI探員大吼大叫,他反複強調湯姆森的遇難是一場不幸的事故而不是無恥的陰謀。據他描述,當時起火樓層的火勢很大,進入樓層內之後他們迷了路,不僅無法確認幸存者的方位,就連自己所處的位置也很難判斷。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那條將三人綁在一起的繩索在濃煙中不知被什麼東西掛住了,不管他們如何掙紮都無濟於事。原來,繩索被掉落的天花板壓住了,大概是由於天花板內有尖銳的金屬塊的緣故,繩索最終被割斷,他失去了與兩名隊友的聯係。他拚命的左撲右衝,終於找到一扇打開的窗戶,並將快要昏迷的凱勒拉到了窗邊,他們才最終得救。
FBI探員注意到,傑裏科的描述是不確定的,他不停地強調火勢和煙霧,這導致他什麼都看不見,發生的意外也是他自己推測的。接下來凱勒的描述則更清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