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品味他們的埋怨。
每一個埋怨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秘密的渴望。如果你能學會將人們的消極話語翻譯成它所對應的積極話語,你就會知道人們想要什麼,而知道人們想要什麼是說服他們的金鑰匙!
12.提出有力的證據。
你準備參加某次決策會議,為一項不為大家重視的事業爭取更大的一筆錢款,什麼樣的證據最有說服力呢?如果向聽眾提供可靠的資料而不是個人的看法,你就會增加說服力。但要記住,聽眾受到證據的影響,也相同程度地受到證據來源的影響。在一項實驗中,讓兩組被試聽到關於沒有處方是否可以賣抗阻胺片的爭論,然後告訴一組被試說可以賣的證據來自《新英格蘭生理和醫學月刊》(這是虛構的),另一組則被告知證據來自一家流行畫報。結果發現,第一組比第二組有更多的人讚成,沒有處方也可以賣抗阻胺片。因此,引用權威更能消除聽眾的先入之見。
13.運用具體情節和事例。
你刊登廣告,推銷某種藥品,是把藥品的成分、功能、用法詳細介紹一番好呢?還是介紹某個患者使用後如何迅速痊愈的事例好呢?優秀的勸說者都清楚地知道這樣一點:個別具體化的事例和經驗比概括的論證和一般原則更有說服力。因此,說服陌生人並與之溝通的技巧並不是孤立獨行的,它們相互融合在一起,相互滲透,相互支持。
如果把幾種方法融會貫通在一起,一定會得到較好的效果。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靈魂,沒有情感的語言是幹癟的。而且我們要努力做到理在言中,中國有句俗語“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尤其對待彼此不甚了解的陌生人,努力使溝通的技巧不斷地推陳出新,不斷地豐富發展,完善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
4、說服的口才技巧
一、學會拒絕陌生人並不簡單
拒絕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的世界,拒絕別人不得法,可能失去交情,被人誤會,甚至遭人唾罵與仇視。要避免這種事情發生,不妨學幾招拒絕的方法,這樣就能做到拒絕得法情義在。
要拒絕別人光是說“No”是不夠的,還得要有充分的理由才行。特別是在對付那些打電話來推銷的人。此外,要很客氣又很禮貌地拒絕別人也是一門學問,例如別人約你出去,你要如何婉拒他,讓人家下次卻願意再找你呢?比如你剛去美國沒買車,買菜都要靠別人接送,所以學長就有交代,別人如果找你去買菜,就算你不太想去,最好還是不要拒絕人家,不然你一次不去,二次不去,第三次人家就不找你了。所以我就曾一天之內去買了三次菜,看來要拒絕別人還真是不容易耶。
你是否希望有時能說不?很多人被迫同意每個請求,寧願竭盡全力做事,也不願拒絕幫忙,即使自己也沒有時間。其實學會委婉的拒絕同樣可以贏得周圍人對你的尊敬。那麼,為什麼我們繼續答應呢?這可能是因為我們相信,拒絕表示漠不關心,甚至自私,而我們可能害怕令別人灰心。此外,這可能是害怕被討厭,批評,損害友情。
有趣的是,拒絕的能力與自信緊密聯係。缺乏自信和自尊的人常常為拒絕別人而感到不安,而且有覺得別人的需求比自己的更重要的傾向。
或許有專橫的父母或做了父母的人更有這一趨勢。尤其是婦女,很容易落入“陷阱”。童年的影響是關鍵,已形成信念,如“我隻有順從和幫助別人,才能變得可愛”。如果你覺得你已經成為一個“取悅別人”的人,你的自我價值的體現變得依靠為別人做事。惡性循環,使得你身邊的人都希望你隨時隨地在他們身邊,為他們服務。
不會拒絕讓你疲憊,感到壓迫和煩躁。不要等到你的能量耗盡時,才采取行動。
二、如何拒絕別人
雖然在你拒絕陌生人時,心情是不可能愉快的,但是,你還是要顧全大局,盡量裝出微笑,留給對方一個美好的印象。有時候,拒絕並非就此蓋棺論定,仍需你善後的技巧,才會有一個結局。如果這時候,我們不能氣餒,不能報怨,重視善後工作,下一次交涉就有可能獲得成功。
拒絕別人,首先要求我們態度和藹。不要在他人開口要求時予以斷然拒絕。對他人的請求迅速采取反駁的態度,或流露出不快的神色,或藐視對方,堅持完全不妥協的態度等,都是不妥當的,應該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誠懇應對。
拒絕對方要開誠布公,明確說出事實。不敢據實言明,采取模棱兩可的說法,致使對方摸不清自己的真正意思,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這就容易導致彼此關係的破裂。
拒絕時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特別是對你有恩的人,來拜訪你做事,的確是非常難以拒絕的。不過,隻要你能表示尊重對方的意願,率直地講出自己的難處,相信對方也是會諒解的。
拒絕對方,要給對方留一個退路,也就是給對方留麵子,要能讓他自己下梯子。你必須自始自終很有耐心地把對方的話聽完,當你完全聽完對方的話後,心裏應該有了主意,這時再來說服對方,就不會使對方難堪了。
有的拒絕,不能把話完全說死,特別是商界,要讓對方明白,此次遭拒絕,尚有下次機會。
如果很有把握可以加以拒絕的話,隻管堂而皇之與對方麵對麵相坐。如果對付的是一個難纏的人,拒絕他時,最好避免視線直接接觸,選擇位置以斜、橫為佳。當你知道怎樣選擇地點來拒絕對方時,你還要考慮到時機問題。有時候,拖延一段時間,審慎選擇機會,會使得原來緊張的局麵完全改觀,這也是一種拒絕人的技巧。
1.移花接木法。
對方提出甲事情,我則換用乙事情去應付,從而巧妙地拒絕對方。美國華盛頓一位著名的推銷商,曾挨家挨戶推銷鬧鍾,他叩開了一位主人家的門,說:“先生,您應該有個鬧鍾,每天早晨好叫你起床。”主人回答說:“我看不要買鬧鍾,有我妻子在身邊就足夠了,你大概不知道,她能到時就‘鬧’。”這位主人的拒絕,既幽默風趣,又非常委婉,令推銷商再也不忍心開口。
2.自言自語法。
日本教授多湖輝總結出了一條拒絕他人要求的經驗:人們礙於麵子,推拒話不好正麵說出口,如果裝作自言自語說出心中所思所想,對方便會知趣而退。美國出版家赫斯脫在舊金山辦第一張報紙時,著名漫畫大師納斯特為該報創作了一幅漫畫,內容是喚起公眾來迫使電車公司在電車前麵裝上保險欄杆,防止意外傷人。然而,納斯特的這幅漫畫完全是失敗之作。發表這幅漫畫,有損報紙質量;不刊這幅漫畫,怎麼向納斯特開口呢?
當天晚上,赫斯脫邀請納斯特共進晚餐,先對這幅漫畫大加讚賞,然後一邊喝酒,一邊嘮叨不休地自言自語:“唉,這裏的電車已經傷了好多孩子,多可憐的孩子,這些電車,這些司機簡直不像話……這些司機真像魔鬼,瞪著大眼睛,專門搜索著在街上玩的孩子,一見到孩子們就不顧一切地衝上去……”聽到這裏,納斯特從座椅上彈跳起來,大聲喊道:“我的上帝,赫斯脫先生,這才是一幅出色的漫畫!我原來寄給你的那幅漫畫,請扔入紙簍。”
這裏,如果赫斯特直接拒絕刊發他那幅漫畫,一定會傷害納斯特的自尊,弄得不歡而散。而他利用自言自語方法,流露出內心思想,既使對方自己作出放棄的反應,又不傷和氣,保全了麵子。
3.先承後轉法。
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式的拒絕,猶如當頭一盆冷水,使人難堪,傷人麵子。先承後轉法,是一種避免正麵表述,采用間接地主動出擊的技巧。即首先進行誘導,引人入彀,當對方進入角色時,然後話鋒一轉,製造出“意外”的效果,讓對方自動放棄過分的要求。俄國著名鋼琴家魯賓斯坦,有一次在巴黎舉行演奏會,獲得巨大成功。有一位貴婦人對他說:“偉大的鋼琴家,我真羨慕你的天才,可是票房的票已經賣光了。”
魯賓斯坦手中也沒有票,又不願給演奏舉辦者增添麻煩,當然不想答應她的要求,但是,他沒有直接拒絕,因為直接拒絕攻擊性太強,鋒芒太露,因此,他采用先承後轉法,把拒絕間接化。他平靜地答道:“遺憾得很,我手上一張票也沒有。不過,在大廳裏我有一個座位,如果您高興……”貴婦人非常興奮地問道:“那麼,這個位置在哪裏?”魯賓斯坦答道:“不難找——就在鋼琴後麵。”
這樣的座位自然是屬於鋼琴家自己的,但是,由於這個拒絕是間接的,直接語義上的同意提供座位,讓對方心裏產生滿足感,然後間接暗示“反彈”出座位的虛幻性,使對方的心理預期落空,既風趣幽默,又使人從緊張中得到鬆弛,很自然地接受你的拒絕。
4.略地攻心法。
了解對方的特性和目的,試探對方的心理,然後發動心理攻勢,讓對方高興,或反激對方自負等方法,使對方自我否定,放棄不合理的請求,拒人於無形之中。一位語文教師,其弟因民事糾紛,別人要與之對簿公堂,這樁案子恰好由這位語文老師昔日的得意門生接手處理。一個晚上,這位老師前往學生家,希望他能念師生情誼,將手腕往他弟弟這邊扳一扳。
法官左右為難,一不能枉用三尺,二又不能得罪恩師。法官說:“老師,我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您才是我最欽佩的一位語文老師。”老師謙虛地說:“哪裏哪裏,每個老師都有他的長處。”法官接著說:“您上課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尤其是上《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那一課,至今想起來記憶猶新。”語文老師很快就進入了角色:“我不僅用嘴在講,簡直用心在講。
薛蟠犯了人命案卻逍遙法外,反映了封建官僚官官相護、狼狽為奸的黑暗現實。”“是啊,‘護官符’使馮家告了一年的狀,竟無人作主,凶犯薛蟠居然逍遙法外……賈雨村徇情枉法,胡亂判案。”法官感歎地說,“記得當年老師您講授完這一課後,告誡學生們,以後誰做了法官,不要做‘糊塗官’,判‘糊塗案’,學生一直以您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呢。”
這位語文老師本來已設計好了一大套說詞,但聽了學生的一席話,再也不好意思開口了,自動放棄了不合理的請求。這位法官首先用一句恭維話,填平老師的自負,終拒人於無形之中。
5.持簡單回應。
如果你要拒絕,堅決而直接。使用短語,如:“感謝你看得起我,但現在不方便”或“對不起,我不能幫忙”。嚐試用你的身體語言強調不,不需過分道歉。記住,你不需允許才能拒絕。
6.給自己一些時間。
打破“是”循環,使用的短語“我會回到你的身邊”,然後考慮你的選擇。在空閑時考慮考慮,你會更有信心地拒絕。
7.考慮一項妥協方案。如果你要同意這項請求,才采取這方法,但用限的時間或能力做。避免妥協,如果你真的想拒絕。
8.區分拒絕與排斥。
記得你是拒絕請求,而不是排斥一個人。通常人們都會明白,你有拒絕的權利,就像是他們有權利要求幫助。
9.做回你自己。
要明確和坦白什是麼你真正想要的。更好地認識自己,找出什麼是你在生活必需的。
10.有意推托。
如“轉告一聲倒可以,就怕她產生誤會,還是你直接同她講一聲為好。”“這件事由我出麵恐怕不太好”;盡量回避。“我沒看清楚”,“我沒注意”;故意拖延。“今晚有事,以後再說吧”;保持沉默。“讓我再考慮考慮”;另有選擇。“好是好,不過我更喜歡……” ;婉言回絕。“我很理解你的心情,這樣做對你我都沒有好處”。
5、拒絕和爭論的口才技巧
一、不傷和氣的爭辯妙招
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相異於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觀念,為人處事之道,小至對某人、某事的看法一評論。這些程度不同的差異都會外化成人與人之間的爭執與論辯。留心我們周圍,爭辯幾乎無所不在:一場電影,一部小說,一個特殊事件,某個社會問題都能引起爭辯;甚至連某人的發式與妝飾也能引起爭辯。從某種意義上看,不同見解的爭辯過程玉是尋求真理的過程。辯論,就是為了探求真理,堅持真理,維護真理而相互勸說。然而由於論爭的任何五方都想推翻對方的看法,樹立自己的觀點,故比,辯論和尋常說話不同,它是帶有”敵意”的語言行為,因而有所謂唇槍舌劍之說。於是,大凡爭論留給我們的印象都是不愉快的,最容易使我們良好的交際願望落空。如果你能夠在論辯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論辯結尾搞好”善後”工作,就能使你在辯論這種特殊交際場合,既做到個人心情舒暢,探求了真理,又不傷人際和氣。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常常會見到兩個人為了某件小事而爭得麵紅耳赤,最終鬧得不歡而散的情景。而這種無謂的爭論,既不會給自己帶來絲毫的利益,又無益於工作和事業。
爭論是完全情緒化的,非理性的。一旦爭論發生,任你說得如何頭頭是道,對方也不會接受,伴隨著爭論出現的,必定是叫嚷、威嚇、羞辱、奚落,將雙方觀點上的衝突轉而升級成維護自尊的衝突,這正是爭論的最大弊端。如此一爭,無論輸贏,都隻會無謂地傷害自己或他人。而對於工作而言,無謂的爭論隻會使事情愈來愈糟。因此,我們必須盡力避免那些無謂的爭論。
1.避免無益的爭辯。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意見與人相左時,當你的言行遭人非議時,你的知一本能大概就是奮起辯駁。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往往就在這時發生了。為了避免無益的辯論,此時,你需對如下問題進行冷靜思考:
(1)如果你能最終獲得爭辯的勝利,它有什麼意義?沒有什麼積極意義,大可不必動用你的”唇槍舌劍”,一笑置之最妙。同樣,你向別人提出”挑戰”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有價值的,通過爭論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啟發和教育的問題,不必在那無關宏旨的細節瑣事上做文章。
(2)你的辯論一番的欲望更多的是基於理智還是感情原因?諸如虛榮心、表現欲望或麵子上下不來。如果是感情原因,大可就此打住。同樣,我們向人提出問題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有,就同辯論的實質----探求真理背道而馳了。所以最好別去做這種不積極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無謂爭辯的歧途。
(3)對方是充滿敵意的嗎?他對你有深刻成見嗎?如果是,那麼在這種非理性的氛圍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澆油。同樣,如果你是處於這樣一種心境,絕對不要向對方提出論題辯論,因為此時你提不出理性的論點,在辯論伊始,就注定了你失敗的命運。
2.讓爭辯成為一種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換。
辯論是為了明是非,求真理。隻要我們的辯論出自公心、就能采取積極的態度,使用積極、文明、恰當的論辯語言去參加辯論。
(1)樹立正確的辯論價值觀,即為追求真、善、美而去積極地爭辯。做到觀點正確,旗幟鮮明。
(2)樹立正確的辯論道德觀。把辯論置於科學基礎之上。以理服人,讓事實說話。辯論者要有高深的涵養;不搞詭辯,不揭隱私;不搞人身攻擊;不把觀點的敵對引申為人際的敵對;不靠嗓門壓人,有理不在聲高,如果你能有製有節的音調語氣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亞於如雷貫耳。
(3)用真情、善意、美感與人辯論,就能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理與情恰恰是列車通往”積極爭辯”的雙軌,缺一不可。有位詩人說過,全是理智的心,好像一把全是鋒刃的刀,讓使用它的人滿手流血。在爭辯中,”理”是爭的目的和取勝的保證,然而人又是感情動物,如果你在論辯中既能做到以理製理,又能以情明理,你的辯論將會成為一種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你們彼此會以這樣的話語來結束論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您讓我心服口服。”真正是既爭出了公理,又增進了人際和諧,達到了積極論辯的目的。
二、掌握“解劍息仇”的妙方
經過一陣唇舌劍,勝負已成定局。做好辯論的善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生活中,觀點的對立極易產生人際間的隔閡。因此,學習辯論語言既要學會辯論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劍息仇”,這是在辯論這種特殊交際場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談有“禮”的最高境界。下麵就是使你達到這最高境界的三個途徑:
1.如果你失敗了,而且敗得其所,必須要有敢向真理低頭的胸懷。
向真理低頭並不等於向論辯者本人低頭。在真理麵前人人平等。你所服從的是對方所道出的真理,隻能說你同他一樣,對下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認識。在人格你們永遠是平等的。所以,當你敗下陣來的時候,應該以坦誠的態度來表達自己在這場爭辯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偉大,在心理上足以彌補因辯論失敗所造成的遺憾。
2.如果你在辯論中已經眼見對方啞口無言,敗勢已定,便應拿出不殺降者的氣魄來,一是主動打住話題,結束對立場麵;二是巧妙地對為對方搭個台階,讓他在不失麵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勝負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歸於和平的機會呢?
3.如果你因辯論的需要而已經把對方打得一敗塗地,切不可為了一點點虛榮把旗幟掛在臉上。人在得意時,克製更是一種美德。爭論結束後,給對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們像孩子一樣,這麼認真!”或輕鬆自如地轉一個話題。請記住:爭論是一回事,人際交情又是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軟弱的一麵,易被擊垮也易被扶起,你隻要說一兩句得體的話語,便可恢複一個剛剛失去的心理平衡,讓他重返愉快平靜,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4.建立高水準的自尊。
人們常說:“閻王好惹,小鬼難纏。”真應了這句話,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是越有身份地位的人越好相處,而有些不上不下的人反倒總是惡意刁難他人。那些喜歡吹牛、大言不慚和長於炫耀的人,那些傲慢的人,那些恃強淩弱者,他們試圖通過壓製別人來表現自己的重要性,使對方感到自卑。正是這些人才好作無謂的爭論,表現出思想上的瑣碎和行動的無能。我們想避免爭論就要建立高水準的自尊,使人生的位置定在高格調上。這樣我們才會充滿信心地去做更有價值的事,去追求一種真正的出類拔萃;才不會與他人斤斤計較;才能胸懷寬廣,謙讓待人,也就不容易與人發生無謂的爭執。
5.對人做到“低壓力”。
我們想要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不發生爭論,就要放棄威脅和強迫,采用平靜陳述的方法,讓對方覺得你並不是在將他逼進絕地。使用威嚇和逼迫的方法隻能令別人關閉頭腦拒絕你的思想,導致“逆反心理”。當被脅迫者感覺你在一步步地使他陷入絕地時,激烈的爭論當然不可避免。
6.適當誇獎,欲擒故縱。
我們注意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人有時會這樣:當別人當麵指出他身上的錯誤和不足時,他總是不願意接受;但當你誇獎他時,他反而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會主動承認。根據這一現象我們在指出別人的錯誤時,切不要針鋒相對,而應巧妙地避其敏感處,適時誇獎其相關的長處,讓他“心甘情願”地講出自己的缺點。
7.主動坦率地自我批評。
指出別人的錯誤時,要間接婉轉,當發現自己有錯誤時該如何呢?那就是坦率地承認,這是避免爭論的最有效的方法。你犯了錯,知道別人肯定要批評你,你何不搶先把他要責備你的話自己說出來呢,十有八九他會以寬大、諒解的態度來對待你,而忽視你的錯誤。而對你的錯誤表現慈悲也會增強他的自尊心,雙方少了自尊的衝突,爭論的必要性也就消除了。
8.保持語調溫和。
9.在雙方交談中,答話人的聲調總是隨著問話者的聲音的高低而起伏。當輕聲提問時,得到的是輕聲回答;當高聲提問時,回答也一樣高聲。而聲音的高低是人情緒的一種體現,看來我們是完全可以控製他人情緒的。
10.時刻提醒自己盡量保持平和心態,就可以把別人的情緒控製在你想要的程度內。許多時候我們是因為大聲說話而越說越氣。所以,當你發現雙方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時,就應謹慎地降低自己的聲音,維係溫和的狀態,這樣自然而然對方也會降低聲音,保持聲音的柔和。隻要聲音穩定在一定限度之內,人就不會變得憤怒和易動感情。如果對方不是怒已從心起,我們就可以把憤怒消除在萌芽狀態。保持友善溫和,這既是你良好教養的表現,也使爭論很難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