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誰,先好好說話
領導與下屬人格上是平等的,職位的不同,不等於人格上的貴賤。領導在與下屬溝通時要先從尊重對方開始。
中國的“打工皇帝”唐駿在任微軟中國公司總裁期間,經他麵試的公司員工達到2500人,他規定每個想要進入微軟中國公司的人都必須經他麵試。其目的是讓員工知道自己從進入公司之日起,就被老總重視。“想想,一個老總麵試你,可見你在老總心目中是何等重要!”
微軟中國任何一位員工的父母來探親,公司都會派車去接。老人家感覺子女在公司很有麵子,也照顧了子女的孝心。
唐駿能夠叫出每個員工的中英文名字。一次,在電梯間遇上一個普通員工,唐駿一下子就喊出了他的英文名字,並詢問他手頭項目的進展情況,並對此提出了建議。隔日他的郵箱收到發自那個員工的一封郵件,那位員工在郵件中對唐駿說:“這輩子我跟定您了。”
原來,那位員工當時正和女友在電梯間,處在熱戀之中,但關係尚搖擺不定,女友仗著漂亮姿色,有一點瞧不起他的意思。“電梯事件”後,女友馬上對男友刮目相看,因為公司總裁叫得出男友的名字,知道男友做什麼項目,可見男友在總裁心中地位非同一般,必然前程遠大。那個員工因而對唐駿感恩戴德,女友跟定了他,他就跟定了唐駿。
這樣的激勵手段,把工作做到了員工心裏去,他不為你賣命才怪!
無論是誰,都願意在一個富有人情味的團隊裏工作和生活。這種人情味的注入,首先是該團隊領導的責任,因為領導是否善解人意,是否體恤和關懷下屬,直接決定著這個團隊人性化氛圍的濃度。員工最在意的,就是別人對他們的態度。而善解人意的背後,正是體現了上司對下屬的那份最可貴的尊重。
假如一個員工今天氣色不好,你要問問他有什麼不舒服;如果他請假去照料他生病的妻子,那麼當他來上班時,要問問他妻子康複了沒有;倘若發現他今天走路一瘸一拐,要問問他怎麼回事;如果他經常談起他女兒上學的事,可過問一下他女兒在學校的成績如何。雖然這些看似小事,卻能大大提高你的威望,使你的上下級關係迥然不同。
“得理不饒人”是最蠢的話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得了理,也別不饒人,讓別人三分,給別人留條退路,也是給自己留餘地。
王朝是一家事業單位的老員工,仗著自己在單位工作時間長,就自居為領導,經常指使新來的員工幫自己做事。王朝是一個“直性子”,不高興了就會說新來的實習生,還經常得理不饒人。
李多多是今年新招進來的應屆畢業生。剛參加工作,王朝讓她幹活,她就幹了,也不敢說什麼。但時間久了,李多多發現,這些其實不是自己的分內工作。
李多多找到王朝,對他說:“這些工作不是我分內的,我不想再幫你做了。我自己的工作也好多。”
王朝聽了這話,很不開心。他覺得自己的“權威”被挑戰了,但是,除了苛責李多多幾句,他也不能做什麼。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
幾天後,李多多上班吃零食被抓到了。於是,領導讓王朝跟李多多說一下,以後不要這樣了。王朝開心壞了,狠狠地罵了一通李多多,見到誰,就跟誰說這件事。
李多多知道了,並沒有說什麼。她改掉了自己的毛病,並努力工作。後來,李多多通過考試,成為王朝的領導。
王朝記恨李多多不幫自己幹活,挑戰自己的“權威”。於是,在抓到李多多的痛處之後,他“得理不饒人”。我們常說,得饒人處且饒人,給別人留點餘地,日後也好相見啊。
得理讓三分,一是給自己留退路。言辭不要太過於極端,這樣才能從容自如地處理彼此的關係;二是給別人留退路。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不應該把別人逼向絕路,如果對方沒了退路,也許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而這樣的結果是大家所不願意看到的。
得理讓三分,不讓別人為難,同時也是不讓自己為難。讓別人輕鬆了,自己也可以獲得解脫。道理有時候並不是講出來的,一味地糾結於這一件事情,自己的生活也會不快樂。
大部分直性子的人比較情緒化,得了理,他們可能會一直與對方講道理。在情緒平靜下來之前,這件事情是不會結束的。公道自在人心,誰是誰非,大家都看得出來。過於苛責別人,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得了理,不讓人的人,大多都是有主見的“直性子”,他們自認為自己占了理,所以,就可以無拘無束地教訓別人,教導別人。如果對方辯駁,也許還會引發爭吵。自己占了理,他們不允許對方發表不同的意見,不留情麵地批評別人。這種做法,除了讓雙方關係破裂,其實沒有任何意義。我們應該明白:得理讓三分並不是怯懦,而是真正的大度得體。
得理不饒人,看起來好像是在堅持“正義”,可實際上,這是不合理的。正義是什麼,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自然也就對正義有著不同的看法。所以,下次遇到了占理的事情,別太過分“講理”。
唐代有一名臣,叫郭子儀,曆經四朝,權傾朝野。他常常向帝王直言進諫,卻一次又一次地安然度過政治事件,一生安享富貴。終年,八十五歲。
而他這麼“直性子”,卻能在國君昏庸的時代享盡富貴,安然離世,這都是因為他做事的原則:得理讓三分。加上他性格豁達,能這麼長壽,也就不足為奇了。
郭子儀任職兵部,為兵馬大元帥時期,皇帝身邊有一宦官,叫作於朝恩。於朝恩擅長拍馬屁。深得皇帝的喜愛。他十分嫉妒郭子儀的權勢,經常在聖上麵前說郭子儀的壞話,但是,皇帝並不是很相信他所說的。
憤懣之下,於朝恩指使自己的手下,挖了郭家的祖墳。此時,郭子儀並不在京城。
當郭子儀從前線返回京城的時候,所有的官員都以為他會殺掉這名宦官。但是,他卻對皇帝說:“我多年帶兵,士兵們太多,他們也曾盜挖過別人家的墳墓。我郭家祖墳被挖,是我不忠不孝,並不能過度苛責於別人。”
祖墳被挖,曆朝曆代都視為奇恥大辱。而郭子儀在占理的情況下,還能這麼大度,可見,他是一個多麼寬容的人。或許正因為如此,他才得到了官員們的欽佩,因此,每次都能從政治事件中全身而退。
把直性子當作借口,抓住了別人的痛處,就一味地苛責別人,其實是不懂得尊重他人。自視甚高,不能心平氣和地講話的人,隻能讓朋友、同事疏遠自己。因此,得理讓三分,日後好做人。
現代社會,人們喜歡談“真誠”,強調直言不諱。而這就導致,很多人有什麼說什麼,不太在意別人的感受。而這些“直性子”的人,好勝心也強,他們常常錙銖必較,喜歡與對方辯駁,證明了自己是對的才善罷甘休。如果占了理,可能就會變本加厲。
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會做錯事情,既然自己也會犯錯,就應該允許別人犯錯。換位思考一下,假如自己犯了錯,別人揪住自己不放,得理不饒人,你心裏又會是什麼感受呢。
得理不饒人,根本上看就是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和複雜的事情,不尊重別人。而這樣的人,太過於主觀,會在學習、生活中吃虧。多總結,提高自身修養,完善自己的人格,就能深刻理解“得理讓三分”的道理。如果年紀大了,還經常得理不饒人,那就會犯大錯誤了。人們常說,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在得理的情況下,還讓對方一馬,以後他也會放你一馬。做人做事,留三分餘地,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會做人就是凡事讓三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的下屬當然也不例外。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即使自己有理,也應讓別人三分。因為,當你給他人讓出了台階,也是為自己攢下來人情,留下一條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