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reference_book_ids\":[714056995353028506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就像大多數男人都喜歡看足球一樣,大多數女人都喜歡逛街,這是天性使然。
而正因為女人愛逛街,是消費的主力軍,所以商家會對女性的消費心理加以研究,變著法子賺女人的錢。比如會想方設法讓她們去購買她們不一定想要的東西。對此,商家會在商場的設計、價格的讓位、推銷的話語等各方麵來吸引女性。所以,我們要多了解商家的這些手段,以免陷入消費的陷阱。
為什麼多數女人愛逛街?
女人可以說是天生愛逛街。逛街的女人,不分年齡大小,不論貧富貴賤,不講文化層次,開心也要逛,傷心也要逛,或三五成群,或男伴作陪,或單槍匹馬,有時滿載而歸,有時空手而回,無論怎樣,她們都逛得歡天喜地、不亦樂乎,大有二萬裏長征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
女人逛街,關鍵在於一個“逛”。所謂“逛”,漢語中的意思為:閑遊、遊覽,外出散步等。“逛”字裏有“狂”,女人對於逛街的熱愛已接近瘋狂,幾乎像打了雞血一樣,與男人對於DOTA、世界杯的熱愛有的一拚。
為什麼女人如此熱衷於逛街?下麵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加以分析一下。
一、女人愛逛街這個問題,可以從原始社會男女分工問題開始說起。在遠古時代,男人主要負責狩獵,女人主要負責采集野果。男人狩獵,通常都會以最快的速度殺死獵物,然後趕回家中交給親愛的妻子,對於他們來說,如果短時間無法殺死獵物,那是一種恥辱,也因為獵物是家中必備的吃食,他們必須那樣做。男人從遠古時代走來,到了今日的購物,他們也采取同樣的方式,總是會以最快的速度選擇好、付款、拿回家,稍有遲疑,他們就會覺得那是在浪費時間。而女人則恰好相反。在古代,女人采摘野果時,總是一群女人結伴而行,大家有說有笑,走走停停,玩玩鬧鬧,她們從不在意今天是否采到了新鮮的野果,也並不在意是否能夠準時回家,因為這原本也是無關生死的事情,沒必要那麼在意。所以,直到今天,女人依舊采取同樣的方式進行購物,能不能買到東西,和買到什麼東西都是無關緊要的,隻要自己享受了這個過程就是好的。
而即使到了現在高度文明的社會,男女的社會角色分工仍然傾向於男主外,女主內,在生活日用品消費方麵的大部分責任都是由女性承擔,所以女性自然要在逛街上投注比男性更多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已婚女性更喜歡逛街的原因。
二、女人天性愛美,女人的衣服永遠不夠穿,女人的衣櫃裏永遠少一件衣服。除了衣服,還有鞋子、飾品、化妝品、包包、私人用品……從頭到腳,從裏到外,都是美麗的附屬品和消耗品。女人的服裝很重要,妝容很重要,女人外出的時候,要根據天氣、季節、潮流、膚色、要去的場合、要見的人、見人的目的以及她的心情來決定穿什麼衣服,精心打扮。所以女人的衣服、飾品等一定要精致、豐富,於是,女人要逛街要精心挑選。
男人喜歡看女人,是因為欣賞異性之美,而女人卻也喜歡看女人,並不是女人不懂欣賞異性之美,而是因為女人天性愛美,也愛比較,所以看到其他女人都是要比較一下,是自己穿著打扮更美一些,還是對方更出眾一些。
三、女人逛街能夠愉悅自己。對大多數女人來說,逛街能讓她們釋放壓力,在不停地走動和談話、不停地試衣服、看喜歡的東西、討價還價這個過程中,她們愉悅了自己。女人天生喜歡一切好玩好看的事物,不管它們有用沒用。
正像《蝸居》裏海萍說過的一句話:“逛街對於女人來說,是對精神層麵的追求,而不隻是對物質的追求。”一語道破天機。女人逛街不單是為了購物,滿足物質生活,她們在逛街的過程中更注重精神享受。女人逛街,樂趣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這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她們還能享受生活,品味藝術,街頭的風景是靚麗流動的,行走在人流如織、風景靚麗的街頭,如同觀賞人世眾生相,瀏覽人間萬象圖。
女人逛街不僅僅是為了買東西,逛街重在一個“逛”字,瀏覽著新上市的衣服鞋帽,討論著今年流行的顏色和款式,這對於女人來說,是一種解壓的方式,隻有在這個“逛”的過程中,女人才能把重心轉移到自己身上,會比較自己穿什麼衣服好看,會注重自己今年需要什麼款式來跟上潮流。女人從逛街中獲得愉悅,因此何樂而不為呢?
四、女人逛街還是一種人際交往活動。對很多女性來說,她們逛街的目的就是為了陪死黨、閨蜜、朋友玩。尤其是周末,反正沒什麼事情,就陪朋友一起出來玩玩,正好可以增進朋友之間的感情。
總之,女人愛逛街是很多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女人逛街有很多好處,可以貨比三家,精挑細選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釋放壓力,可以陪朋友,還可以拉動內需。
愛逛街的女人都是熱愛生活的,逛街的女人比總是宅在家裏更健康、更陽光。總之,女人逛街,好處多多,值得推廣。
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正因為女人愛逛街,商家都知道女人的錢好掙,經常會想方設法設計一些“陷阱”讓女人跳下去,所以,女人在逛街過程中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花冤枉錢,不上商家的當。
為什麼你會留下“試用”的產品?
無論是走出門去逛街,還是足不出戶在網上淘寶,都會經常遇到“免費試用”這樣的“好事”,猶如天上掉餡餅一樣。但隻要是掉餡餅,就一定會有陷阱,這是百試不爽的規律。那些免費“試用”的產品,最後往往都被我們留下,不管對我們有用還是沒用,我們都為它們買單了。這其中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上大學的時候,我就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曆。聖誕節與室友去逛街,兩個人剛進一個商場,就被一帥哥攔下,帥哥麵帶微笑,巧舌如簧,說他們公司在搞活動,回饋客戶,可以免費試用他們的化妝品,還可以免費做一個麵部美容。於是乎,在免費的誘惑下,兩個缺乏社會經驗的單純學生妹就這樣走進了圈套。
進入他們的店內後,有兩個姐姐來給我們做麵部美容,兩個姐姐時尚漂亮,親切熱情,一邊誇獎我們漂亮、皮膚好,一邊指出我們皮膚存在的一些問題,留下好感的同時激發起我們想改善皮膚問題的興趣,而後自然而然開始推薦給我們試用的這些產品,說一些效果好、無副作用物美價廉之類的話,最後,我們兩個人都對產品很心動,覺得這就已經是自己的東西了,必須買下來。於是,那天,我們兩個人滿心歡喜滿載而歸,各自買了一大包的化妝品,花光身上的所有錢。
結果是,買來的這些化妝品效果都很一般,價格卻不菲,而且有的根本不適合當時的我們使用,於是大呼上當。要知道,這浪費的可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啊!
其實,冷靜下來看,商家的手段主要就在“免費”這兩個字上,在“免費”這個麵具的掩蓋下,消費者會失去原有的理性。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曝光效應”,即熟悉能導致好感,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物,見麵越多,好感也就越多。人對自我是會維護、提高的,對與自己有關的人和事,也會比較積極地關注,而商家推行免費試用品,使得消費者對該產品產生熟悉的心理,由此激發購買欲,最終導致衝動消費。“免費試用”就是利用了“曙光效應”這一原理,突破了人們的心理防線。而且,經常試用某一廠商的產品後,消費者對這一品牌會變得越來越熟悉、也會隨之越看越順眼。
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斥著“免費試用”,上麵所說的對於化妝品的試用隻是冰山一角。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殺毒軟件金山、卡巴斯基等等,最初都是讓用戶免費試用,走一種“零付費”的模式,等用戶習慣使用這些軟件後,企業就開始收費,用戶自然而然就留下了這些軟件接著使用。還比如現在的大型超市時,一些食品櫃台前常能看到“免費品嚐”的場景。
商家除了有效利用了曙光效應外,還設下了其他一些陷阱。比如,移動聯通也經常推出這樣的活動,什麼手機報,彩鈴免費試用兩個月,等你習慣試用後,就開始收費了。這些做法真的是屢試不爽,化妝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化妝品DHC,其進入中國的“王牌”法則就是讓女孩們蜂擁上網注冊,獲得其免費小樣。
隨著電商的強勁發展,網上的“免費試用”營銷模式更是隨處而見,目前已經有很多網站為網民提供種類豐富、數量眾多的免費試用商品,比如,淘寶就憑借龐大的用戶規模與國內知名廠商等合作,從而迅速成為國內知名品牌廠商推廣“試客”服務的主要基地,為“試客”提供涵蓋吃、穿、用、玩等各個方麵數十個品牌的商品。一些網友對享用這種“免費大餐”樂此不疲,成為了“試客達人”。
縱觀網上的“免費試用”模式,試用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免費免郵試用,但需要提交試用報告;第二種是免費不免費郵,可不提供試用報告。
所謂無利不起早,商家從來不會做虧本的買賣,那這些“免費使用”中又有什麼貓膩呢?
對於第一種方式,一般很難申請到,試客必須提供自己的真實資料和一份試用報告。商家的目的就是試客們的資料和試用報告,有的試客申請了免費試用產品後,手機上就常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和電話。這可能是其個人資料被網站給出售了。
應驗了那句話“凡事都有代價的。”
對於第二種方法,一些免費不免郵的試用產品,不要求你提供試用報告,但是郵費相比正常快遞和物流要稍高。但勝在免費試用,於是覺得郵費稍微貴點也可以接受。
但這些試用中心很可能是以假冒偽劣產品冒稱名牌,以賺取運費為目的。例如,一件試用產品他們花了5 元,冒稱市場價100 的名牌小號裝,然後運費用了10 元,寄到你手裏,而他們卻收了你20 元的運費,這樣一個試用品發出去,他們就可以賺5 元。
還有一些情況,有些試客沒能申請拿到免費商品,他們反而會到商家的網站上去訂購一件。於是商家還是賺了。
這兩年,家電廠商促銷戰也打得火熱,各種電器的“免費試用”促銷活動也越來越多。比如,有些家電連鎖店承諾某洗衣機購買後可以“試用30 天,不滿意退款”,並簽訂協議。這種促銷模式也暗藏種種風險,有些是試用協議陷阱,協議中約定了嚴苛的退貨條件。有些是法律風險陷阱,根據合同法規定,如果商品在免費試用期間發生了毀損或滅失,其風險要由買受人即消費者承擔。還有些是增值服務陷阱,比如商品雖免費試用,也可退貨,但安裝、拆卸費用均需消費者承擔。
總之,“免費試用”大多都是一個幌子,商家是逐利而生的,實際上任何的“免費試用”都是利用消費者心理的一種營銷手段,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貪小便宜,按需消費,保持理智,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為什麼我們會在差的物品上花更多的錢?
同樣的商品,質量有好有壞,價錢有高有低。可是,我們卻常常在質量差的商品上花上更多的錢。當你聽到這些可能有些不服氣,但是你仔細盤點一下家裏的物品就會發現,上個月打折促銷買的洗潔精,1.5L 一大桶,結果買回來不好用,一直堆在櫃子裏占著地方;上星期去商場購物正碰上打折促銷,明知道那些衣服質量不好,可禁不住價錢的誘惑,心想著就幾十塊的東西買回來穿著玩,結果花了幾百塊買了好幾件,至今還從未穿過;前兩天下班路上看到旁邊的洗護用品店,進去一看花十幾塊就可以買一大瓶洗發水,一口氣買了三瓶,回到家一試,洗發水連沫都沒有,洗完還頭癢……難道這不是在差的物品上花更多的錢嗎?買1.5L 一大桶洗潔精的錢,若是買名牌產品可能隻能買一小瓶,可最起碼這一小瓶是真正可以用一陣子的;花了幾百塊買的那好幾件打折衣服,自己根本不穿,還不如買一件時尚流行的名牌裙子呢,最起碼自己的錢不會白花;買三瓶廉價洗發水的價錢,完全可以買一瓶質量上乘的洗發水,雖然是小瓶的,可最起碼不會出現洗完頭癢的狀況……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這些價格低的離譜的東西可能會有質量問題,卻無法禁受住價錢的誘惑,而不惜花費大價錢買回許多。其實,這是因為人的求廉心理所致。無論窮人,還是富人,都會存在這樣一種心理,明明可以花費一百塊就可以搞定的東西,我為什麼要花費一千塊呢?大家都覺得有便宜不占,那就是傻的表現。所以,在這種求廉心理的促使下,人們往往就會花更多的錢把這些差的物品帶回家。
但需要提醒廣大女性的是,那些廉價的商品真的是你需要的嗎?如果買回家不能用,還不是白白花了錢,還讓這些商品占著地方。買東西不要圖便宜,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如果花了一大筆錢買回來一堆不能用的東西,難道不是便宜沒撈到,還吃了大虧嗎?
除了人的求廉心理能夠讓人在差的物品上花更多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會讓人願意為差的物品買單,那就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實驗,準備兩個盛放冰激淩的漂亮杯子,一個杯子隻能裝下280ml 的冰激淩,而另一個杯子能裝下320ml 的冰激淩。我們給280ml 的杯子裏裝300ml 的冰激淩,杯子裏的冰激淩都快要溢出來了。給350ml 的杯子裝320ml 的冰激淩,盡管冰激淩很多,可杯子大,看上去冰激淩的量並不大。
當我們理性分析的時候就會發現,如果喜歡漂亮的杯子,是350ml 的大杯子更讓人喜歡;如果喜歡可口的冰激淩,是320ml 的冰激淩更多一些。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350ml 杯子裝320ml 冰激淩更占優勢。可是,當把這兩杯冰激淩展現在人們麵前的時候,人們更願意購買280ml 杯子裝著的300ml 的冰激淩。
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事實卻是如此。這十分符合心理學家的研究。心理學家認為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當人們在做出一個購買決定的時候,可能並不會從真正意義上去計算物品的價值,他們很難用精確的數字去計量,而是采取更為簡單和直白的方法判定,那就是比較。280ml 的杯子是滿的快要溢出來的冰激淩,而350ml 的杯子是不滿的冰激淩,所以,人們更願意選擇一個滿的快要溢出來的冰激淩,而不會選擇實際上量更大的冰激淩。
人們在購買物品時,常常相信自己的眼睛,用目測來獲得購買的答案,可是實際上目測是最靠不住的。聰明的商家正是看中了人的這些心理,才會製造出一些看上去很好,可實際上並不好的物品。
近幾年來,為了促進營業額的增長,許多商家在產品包裝上動起了腦筋,將承裝物品的瓶子、桶、袋子等設計得五花八門、奇形怪狀,而把淨重量和容量等標示在很不顯眼的地方,其根本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造成錯覺,讓消費者從視覺上認定他們的商品是最實惠的,從而購買他們的商品。如果你仔細在超市裏觀察就會發現,超市裏經常會把一些容易比較的物品放在一起,讓消費者通過目測進行比較,從而花更多的錢買了差的物品。
所以,當我們在購買物品時,不要憑借自己的直觀感覺,而是要通過精確地計算之後再進行購買的決定,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為差的物品花更多的錢了,比如說500ml 的飲料售價10 塊錢,而750ml 的飲料售價6 塊錢,盡管500ml 的飲料放在小杯子裏顯著很多,可經過計算得知,750ml 的飲料價錢更便宜。
雖然心理學家認為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但是,為了能夠讓自己不花冤枉錢,還是要保持自己的理性,通過數字、通過質量來判定商品的價值吧。
為什麼不直接給錢而要費心思選購禮品?
前段時間一個表妹拉我到她家裏,我問她要做什麼,她說她的班主任結婚,她作為班長要替全班選禮物送給班主任,讓我幫忙給提建議。我問她班主任最缺的是什麼,她想了想告訴我說,房子剛裝修完,什麼都置辦齊了,應該是什麼都不缺的。不過,她轉頭又說,他缺錢!家裏條件本來就不好,結婚買房子裝修又花掉了一大筆錢,最缺的就是錢了。
我便告訴表妹,班裏合夥湊點錢給班主任算了。可表妹連聲拒絕,送錢多俗啊,哪有送錢的啊!表妹的話倒是提醒了我,現實生活中確實很少有送錢的,大部分人還是會費心思的選擇禮品。之後我問表妹最後他們班送給班主任什麼結婚禮物,表妹告訴我說買了一對情侶娃娃,還有一套雙人太空枕頭。可是說到這些的時候,表妹有些沮喪,班主任一共收到了三對情侶娃娃,送的太空枕頭雖說是實用的,可是班主任的朋友也有不少送枕頭的,他們送的枕頭也隻能被放到櫃子裏了。
我們中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在中國人的社交中,“禮”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結婚生子要送禮,喬遷新居要送禮,求人辦事要送禮,生病住院要送禮,探親訪友要送禮,到處都可以見到“禮”的身影。要送禮就要思考送什麼禮,送什麼禮成為了人們時常會思索的問題,可是,即便是這個問題費時費力,人們也不願意直接送錢。
從心理學上分析,人們為什麼不送錢呢?
首先在人們的潛意識當中,錢是什麼?錢是購買商品的貨幣。而送禮是為什麼呢?為了維護情感,很顯然,錢作為一種購買商品的貨幣是不能維護情感的,我們用錢可以買到一切商品,卻買不到感情。所以,人們寧願想破腦袋購買禮品,也不要直接送錢。
其次,送錢顯得俗氣,市場上有那麼多禮品可以選擇,你卻偏偏選擇了俗不可耐的錢,在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思想中,送錢是十分俗氣的事情。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模糊價值概念。如果真的送錢,送多少錢合適呢?
一百兩百?還是一千兩千?抑或是更多?人們很容易用錢去估量物品的價值。人們也習慣性地認為,送的東西價值越高就代表兩個人的關係越好,感情越深。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常選擇無法正確估量價值的禮品,可是送錢就不一樣了,很直觀地就可以看到這到底是多少錢。一百塊的錢隻有一張票子,而用一百塊錢卻可以買許多水果,當一個病人看到一百塊錢的票子和一百塊錢的水果時,自然而然覺得用一百塊錢買來的水果更好,更值錢。因此,市場上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了一些包裝高檔的禮品,越是能顯得高檔,越是不能令人估算出它的價錢,它的銷量也就越好。
當你是一個要給別人送禮品的人時,你會猜想別人收到錢時會如何猜測自己,你的猜想常常有這樣兩種:
一、交情不深。隻有交情淺的人才會送錢,這是中國人約定俗成的一個想法。如果是朋友的孩子過滿月,交情深的人必定會給孩子買衣服、買鞋子、買奶粉,而隻有那些交情淺的人才會直接給錢。
二、不願意用心思,懶惰。市場上有那麼多可以選擇的禮品,你卻偏偏送錢,根本就是不願意在我身上花心思,未免太懶了,或許,是我根本不配你花心思去準備禮品吧。
因此,哪怕是絞盡腦汁的去想送些什麼禮品好,也絕對不會給別人送錢的。可是,如果要問你自己最想收到的禮品是什麼,大部分人會不加思索地回答:錢。為什麼樂意收錢呢?首先禮品是不實用的,很多禮品包裝精美,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根本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其次,就算是實用的,也不一定是適合我的;再次,就算是適合我的,我也不一定需要。所以,收錢最好,自己知道自己最想要什麼,直接拿錢買,方便又實際。
很多商家利用消費者選擇禮品的心理,經常在禮品上動腦筋,這些禮品大多有這樣的特點:1、外觀精美,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讓人覺得十分闊氣,十分豪爽;2、無法估計價格,如此精美的禮品自然無法估計價格,有的商場賣到幾千塊,有的地攤幾十塊就能買到,這種東西又不是蘋果一斤多少錢都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無法估計價格的禮品是最好賣的;3、沒有實際價值,這些禮品賣的就是包裝,裏麵的東西基本上毫無價值所言,對於收禮的人來說根本也就是個擺設,不久之後可能會扔掉,或者借花獻佛又送給了別人;4、包裝大,東西小。這個特點在中秋節時最為明顯,漂亮大氣的中秋節月餅盒裏麵僅僅有三塊小月餅,還不一定好吃。
當我們真的有必要送禮時,請理性思考一下,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購買那些包裝好卻不實用的禮品呢?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費盡心思去購買一些禮品呢?如果關係不錯,你隻是需要維護這些情感,那麼,還是不要顧及麵子,放下身段,買一些經濟實惠,有真正價值的物品吧!你也可以直接送錢,相信你的朋友不但不會責怪你,還會覺得你是一個十分貼心的人。試想一下,換做是你,你肯定也希望收到一些不做擺設的禮品,能夠真正用得到的禮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