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1 說話方式的好壞,決定了你的口碑(1 / 3)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說:“要說真話,不講假話;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說話是一門大學問,人們常常能從一個人的談吐看出他的情商、素質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你的話語裏藏著你最真實的模樣,你說話方式的好壞決定了你的口碑,所以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得先從改變說話方式開始。

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隻要你說話,我就能了解你。

——本·瓊森《木材,或關於人與物的發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話方式,什麼時候說什麼話,間接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比如,如果我們常常把“我”字掛嘴邊,別人就很容易覺得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如果我們常常說“謝謝”,別人就覺得我們有禮貌;如果我們常常把物質和實際利益掛嘴邊,別人就會把我們當成物質主義者;如果我們常常把正能量的事當成談資,在別人眼裏,我們就是樂觀主義者……

縱然我們骨子裏的東西可能和其他人看到的有出入,但這就是別人對我們的既定印象。相信你一定聽過“第一印象效應”,有時候,我們僅僅是第一次開口,對方就已經形成對我們整個人的大致判斷:或幹練,或拖遝,或友好,或難打交道。

如果你說話彬彬有禮,那麼你的氣質一定不會很差;如果你說話口無遮攔,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粗魯沒禮貌;如果你說話夾槍帶棒,那麼就別怪別人埋怨你刁鑽刻薄……要知道,你說怎樣的話,就代表你是怎樣的人。

在電視劇《延禧攻略》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太後在圓明園舉辦放生儀式,其中一隻鳥光彩奪目,格外引人注目。大家連連稱奇,太後也非常滿意。太後問飼養小鳥的宮女魏瓔珞這是什麼鳥,魏瓔珞故意表示這隻鳥自己也不認識,猜測它是鳳凰,是天降祥瑞。這時純妃馬上說道:“滿口胡言,圓明園飼養的都是凡鳥,哪來的鳳凰?”正當魏瓔珞剛要辯解時,舒嬪說:“魏瓔珞,你好大的膽子啊,這可是欺君之罪呢。”

而當魏瓔珞想要證明自己,用錦鯉測天意時,純妃繼續為難道:“怎麼,你又想找提前準備的假祥瑞?”舒嬪撲哧一聲笑了,接過了話茬:“太後,您可別上她的當了,您說咱們這麼多人被一個宮女欺騙,豈非滑天下之大稽啊,照嬪妃說,就應該拉出去痛打她八十大板,看她說不說實話。”

“太後,這宮女也是為了您高興,嬪妃鬥膽,請從輕發落。”有嬪妃站出來為魏瓔珞說話。

當然,也有嬪妃站出來要嚴懲魏瓔珞:“從輕發落?要是這樣的話,所有的奴才都會效仿獻諂媚之道,以後就沒有人正經做差事了。”

即使你沒看過之前的劇情,憑這短短的幾句對話也大致能看出這幾位嬪妃是什麼樣的人。作為演員,要想把角色把握好,最重要的是把握角色的心理,而人物的內心通常是通過說話方式來表達的,飛揚跋扈者從來都是口出狂言,而和善老實之人,說話從來都是和和氣氣。這就是所謂的“什麼樣的人就說什麼樣的話”,同樣,反過來也成立,即“說什麼話就是什麼樣的人”。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小曦和男朋友在逛街,突然小曦被男朋友踩了一下。如果小曦說“你要踩死我啊”,那麼小曦的性格中多半有一點兒小任性;如果小曦說“你真的踩痛我啦”,那麼小曦很可能是個愛撒嬌的女生;而如果小曦說“把我的鞋子踩掉,我可賴著不走嘍”,這樣的小曦就有點兒俏皮可愛。至於小曦會說什麼話,完全取決於小曦是怎樣的人。

當然,你可能要反駁,比如有些人是刀子嘴豆腐心,雖然言語上有點兒尖酸刻薄,但是內心是善良的。沒錯,這就是我們說的言口不一的情況。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當我們為了掩蓋內心的害怕和慌張而故意說謊時,這種情況就出現了。但是如果對方不是足夠了解我們,我們的刀子嘴在對方看來就是尖酸刻薄。況且很多時候,別人不是我們肚子裏的蛔蟲,不能時時刻刻了解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最初他們隻能通過我們的說話方式來定義我們是怎樣的人。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場合或是某個特殊的人麵前,一定要好好琢磨琢磨該如何說話。

知識小鏈接

你怎樣說話就代表了你是怎樣的人,來看看以下幾種說話方式,哪種更接近你,你的魅力值是多少。

言談是衣著的精神部分,用上它、撇開它,就和戴上或摘下裝飾著羽毛的女帽一樣。

——巴爾紮克《十三人故事》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用華麗的衣著裝飾自己,可是一開口就拉低了整個人的格調。而如果會說話、擁有一副好口才就不一樣了,而這,通過學習是可以改善的。即使你以前很不會說話也沒關係,隻要勤加練習,就可以像蔡康永那樣有魅力、會說話。其次,即使沒有華麗的衣著,開口若能讓人如沐春風,也會很有魅力。總之,不管怎麼看,嘴巴比衣著更能代表一個人的形象。

小菲是公司裏的潮流風向標,穿著打扮從來都是緊跟時尚潮流。端午節公司部門聚餐,領導征詢大家的意見,大部分人都說想吃火鍋。當領導問到小菲時,小菲直接甩臉說:“我不喜歡吃火鍋啊。”領導聽了很不高興,大家也覺得很掃興,而且大家覺得小菲有點兒太個人主義了,甚至有些同事在默默嘀咕:“穿得好看有什麼用,嘴巴笨一樣得罪人。”

同樣是部門聚餐,小青就表現得很有禮貌:“不好意思,我不方便去你們定的餐館吃飯,因為我們的風俗習慣不同,你們先去吃吧,我自己吃了飯再過去,你們不用擔心。”大家一聽,這才想起了小青的民族飲食習慣,大家都覺得小青很真誠、很和善,對小青的好感倍增,於是一致決定去回民餐館吃一頓“特色風味大餐”。

同樣是表達拒絕的意思,小菲的直言得罪了領導,讓大家也很不舒服,大家進而對小菲產生了負麵評價,而小青的委婉說辭則贏得了大家的好感,給大家留下了好印象。

從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可以大致看出其收入水平,卻難以看出其真實的內心。這其中雖有一定的道理卻不夠準確,那些閱曆豐富且有內涵的人,往往更偏向於通過對方的講話方式來判斷其性格特征、品性德行和學識涵養。

語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現形式,說什麼話,是別人判斷你是什麼人的重要依據,而且嘴巴比衣著更能代表一個人的形象價值。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麵試,在麵試時,同等學曆、外形、資曆的應聘者,誰的口才好,誰就更有機會贏得麵試官的青睞。即使是硬性條件不如別人,優秀的口才也能為自己加分,甚至成為決定整場麵試的關鍵因素,例如在應聘銷售崗位時,好口才往往比學曆、外在形象更重要。

良好的外在形象能成為你的一種外在優勢,但是這種優勢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口才就不一樣了,一副好口才是人人都可以獲得的,隻要找對方法,循序漸進,就能使之成為自己的一種優勢,無論是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在職場中,這種優勢都會讓你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