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1 說話方式的好壞,決定了你的口碑(3 / 3)

小茜覺得朋友說話直白有點兒過分,朋友卻說“我這是真性情啊”。

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一些說話直爽、真性情的朋友。我們也很樂意和這類人交往,但是如果把說話直白傷人當成真性情,就大錯特錯了。比如,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歡借開玩笑打擊人,喜歡給別人取外號,甚至把取笑別人的短處當成一種幽默。如果看到你生氣,他們又會用性子直做幌子:“我性子直,說話就這樣,你別介意。”

說話直白傷人和真性情不是一回事。說話直白沒有問題,因為這是一種真性情的表現。真性情,指的是在做自我的同時兼顧它的原則和底線——善良。而說話直白傷人則不一樣,這種隻圖自己痛快,絲毫不考慮別人感受的說話方式,實實在在會給對方造成傷害。說到底這是缺乏教養或是情商低的表現,很多時候還可以歸結到自私的範疇。

其實,每個人生活的環境都不一樣,因此有著不同的觀念以及生活習慣。學會理解別人,不看低,不嘲弄,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素養。這也就意味著說話直白並不能成為你傷害他人的理由或借口。所以,別把說話直當作口無遮攔、肆意妄為的借口了。

知識小鏈接

在日常生活中,說話直的人經常會得罪人,但是他們自己往往並不知道,甚至在被對方指出來後還會反駁:“我說的都是事實啊!”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思維方式呢?下麵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解釋。

1.不會換位思考

有些人在說話時隻聚焦於自己所說的事和所思考的問題,很少關注他人,自然也不會關注別人聽見這些話時的感受。很多說話直的人的思維模式是這樣的:“對於同樣一件事情,所有人的感受都應該是一樣的。既然感受一樣,我覺得沒事,說出去的話自然不會讓對方不舒服。”所以,如果對方因此而感到不舒服,他們反而會很不理解,覺得自己很無辜。

2.情商低的表現

一般來說,一個情商正常的人在說話時會首先觀察一下自己所處的場合,然後快速判斷出在這種場合說什麼樣的話會比較合適。但是一個情商很低的人缺乏這種意識,當他處在某個場景中時,環境或人給他造成的影響幾乎為0,所以往往一開口說話,就不在點子上,或者說出一些讓人尷尬的話。

3.不分你我的心理

一個人與外界溝通的方式最初是由家庭塑造的,所以一個人如果說話直白,那很有可能是因為他的父母說話同樣很直。在這樣的家庭裏,說話直從來就不是個事兒,因為大家都是這麼說話的。如果分析其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出於一家人不分你我的心理,這樣的家庭缺乏一定的邊界意識,說話直來直去成了一種習慣。

言語之力,大到可以從墳墓喚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變成巨無霸,把巨無霸徹底打垮。

——海涅《法國的現狀》

會說話的人都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或許他不是話最多的那個人,但是隻要一開口就能說到你的心坎裏;會說話的人都有這樣一種能力,他不會讓人聽得煩躁,反而會莫名吸引你;會說話的人都是高情商的人,他不拆台不揭短,總能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讓人舒服。

會說話的人究竟有多迷人?想想《奇葩說》裏唇槍舌戰的辯論者們,或想想那些主持人的臨時救場,抑或想想《中國詩詞大會》上主持人溫文爾雅的談吐,就知道了。

近年來,國學熱持續發酵,一檔名叫《中國詩詞大會》的節目火遍了大江南北,看著一位位參賽選手引經據典、妙語連珠,在為他們鼓掌叫好的同時,節目主持人董卿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次在詩詞大會上,一位農民大叔來參賽,這位大叔雖然愛了大半輩子詩詞,卻隻讀過四年書。在答題過程中,大叔在一個環節出了錯,顯得有些緊張。這時董卿說:“因為那詩啊,就像荒漠中的一點綠色,始終帶給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用有限的水去澆灌它,慢慢慢慢地破土,再生長,一直到今天。所以即使您答錯了,那也是這個現場裏,一個美的錯誤。”短短兩句話,既消除了大叔的緊張,又讓大叔不覺得難堪。

作為節目主持人,董卿從年年春晚那個漂亮大方的央視一姐,到《漢字拚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再到現在的《朗讀者》,會說話讓這個富有內涵的女人越來越有魅力。

亞裏士多德曾經說:“漂亮比一封介紹信更具有推薦力,也更容易被人們接受。”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不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尋找佳偶時,出色的外表的確是一種競爭力。但是如果一個人徒有漂亮的外表,卻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一開口就給人以強大的反差,就會讓其黯然失色。

當下流行這樣一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裏挑一。”一個人的魅力值除了顏值外,與外貌以外的東西也息息相關。試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喜歡的朋友往往不是最美或者最聰明的那個,而是讓我們感覺相處舒服的那個,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對方會說話。

當然,我們也會遇到僅僅是擁有好看的皮囊的人,這些人有著光鮮亮麗的外表,通常會引起人們想要了解他們的興趣,可是等到真正和他們談話時,才發現對方內在的乏味。然而十天半個月之後,他們就會成為記憶中一個模糊的影子。

所以,會說話和不會說話完全給人兩種不同的感覺。一個人說話是否有魅力會直接影響到他是否對他人具有吸引力。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講,會說話的人比那些笨嘴笨舌的人更容易讓他人看到自己的魅力和價值。這在職場中最明顯不過,兩個具備同樣才能的人,一個人說話笨拙,而另一個人能說會道、出口成章,那麼無論是在求職上還是在提拔升遷的機遇中,後者都更容易獲得成功。

基於這樣的觀點,我們有必要學習一些讓我們更有魅力的說話技巧,以此來提升我們的魅力值。

知識小鏈接

通過語言的魅力能夠“先入為主”,向對方傳遞一種感染力和吸引力,所以通過鍛煉口才能力來提升魅力值是一種有效的途徑。這裏我們借助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談談說話這件事兒。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將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像階梯一樣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而在溝通中,一般人所需要的是自身存在感被確認及自己的價值得以提升,表現為希望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視、被認同等。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發:如果我們想要讓別人喜歡自己,在說話時就要從對方的需求出發,給予對方所需要的尊重、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