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在談話中不小心冒犯了對方,也應該真誠地道歉,然後改正。具體怎麼做呢?美國學者艾爾·史威茨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他說:“意識到自己正在為錯誤行為尋找借口時,對話高手會暫停交流,努力改變錯誤想法,構思正確想法。所謂正確想法,指的是那些可以引導積極情緒的想法。”也就是說,當發現自己正在為不小心冒犯對方而找借口時,一定要停止當前的交流,以免引起衝突和誤會。這時要做的是努力改變想法,實現從找借口到向對方道歉的轉變。
知識小鏈接
幾種應該避免的閑談方式:
(1)明明知道對方忌諱什麼,卻還是一激動說出了傷人的話。
(2)在失意的人麵前大談自己的得意。
(3)對別人的隱私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並喜歡去挖掘。
(4)喜歡八卦,在背後嚼舌根,論人是非。
天下隻有一種方法能得到爭論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爭論。
——戴爾·卡耐基
在工作或生活中,當人們對某件事情發表見解的時候,總是希望別人能和自己有同樣的看法,因為這樣他們會得到一種情感共鳴的安慰。但是事實上情感共鳴不是那麼容易發生的,你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多久沒有掉眼淚了,就可以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與產生情感共鳴相反,人們往往會對同樣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這時就會產生辯論,並把爭辯引向不受情緒控製的地方。
不過,爭論永遠沒有真正的贏家,失利的一方固然倒黴,勝利的一方也很“受傷”。不必要的爭論,不僅會破壞你的人際關係,還會浪費你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個懂得保持自己說話優勢的人,絕不會用爭論的方式來降低自己的格調。
威廉·麥金萊任美國總統期間,一天,一位議員怒氣衝衝地衝進他的辦公室,大聲指責他提出的一個議案。麵對氣勢洶洶、出言不遜的議員,麥金萊並沒有用總統的權威震懾他,而是默默地聽對方在他麵前叫嚷。因為他知道,現在做任何解釋,都會導致更激烈的爭吵。等到這位議員發泄完怒氣後,麥金萊用溫和的口吻問:“現在你覺得好些了嗎?”
聽到總統這樣問,議員的臉立刻紅了。他感覺盡管自己顯得理直氣壯,可是跟總統比起來,感覺自己好像矮了一截,覺得自己粗暴的指責根本站不住腳。
看到議員有點兒窘迫的樣子,總統開始耐心向他解釋自己為什麼要做那項決定,為什麼不能更改。雖然最後這位議員並沒完全聽懂總統的話,但他已經完全服從了。因為他在回去報告交涉結果時對他的夥伴們說:“夥計們,我忘了總統所說的是什麼了,不過他是對的。”
麵對議員的責問和反抗,麥金萊總統並沒有和對方爭吵,而是憑著他的自製力和耐心打了一個勝仗。試想一下,如果麥金萊總統當時沒控製自己的爭論欲望而和議員大吵一架,即使用自己的權威贏得了勝利,這位議員還是會從心底反對他的提案。
在交談中,當遇到和別人意見相左的時候,即便你是絕對有理的一方,但若采用了爭論的辦法要求對方認可,也很難讓對方心服口服。即使我們在口頭上把對方反駁得體無完膚,但是對方在心底仍然是不服氣的,所以在這場爭論中,並沒有真正的贏家。
林肯曾說:“一個成大事的人,不能處處與別人計較,消耗自己的時間去和人家爭論。無謂的爭論,不但會對自己的性情有所損害,而且會失去自己的自製力。”因此,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爭論。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以下是在爭論即將發生時的幾點思考。
1.思考爭論是否值得
在與人交談時,爭論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避免那些無意義的、沒必要的爭論,對於一些有價值的、能夠使自己和他人受到啟發和教育的爭論,應該去討論、去爭論。所以在陷入爭論之前,一定要思考爭論是否值得。
2.探尋爭論的實質
在爭論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受到情緒因素的幹擾,從而讓自己的論點失去理性。所以,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爭論的欲望到底是基於理智還是情緒因素。
3.認真接受不同的意見
當別人指出你的錯誤和不足的時候,要學會虛心接受,積極改正錯誤;當別人的意見和你不一致時,也要耐心傾聽。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口舌之爭。
4.不要急於為自己辯解
當對方氣勢洶洶地拋出一個帶有情緒的觀點的時候,不要急著去反駁對方,否則很容易陷入爭吵中。客觀冷靜是最好的說話態度,因此,要學會冷靜地聽完對方所有的觀點,並客觀地分析和思考,盡可能地做出理性的回答。
知識小鏈接
在爭論的過程中,一旦有發脾氣的情況發生,你就要立刻做出相應的處理,以下是兩個小技巧。
1.就事論事
在爭論的過程中,一定要緊扣主題,隻說當前的事兒,不要翻舊賬,不要岔到其他話題,以免越說越多,越說越遠,越說越複雜。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會大大增加解決問題的難度。
2.對事不對人
所有的語言隻是在說事情本身,不要進行人身攻擊,不要上綱上線,不得說“你真是不可理喻”“你這個榆木腦袋”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