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0 注意這些對話細節,交談過程更愉快(2 / 3)

案例二:

小周對公司新試行的績效考核方案有不同的看法,於是想找部門主任提提意見。碰巧公司周一開例會,老板因為方案中出現的問題把部門主任批評了一通,小周更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一散會,小周便去找部門主任。

部門主任正在臉色鐵青地抽著煙,看到小周進來,便問:“什麼事?不是什麼重要的事下午再說!”小周忙說:“我覺得咱們試行的方案有缺陷,對一些部門不公平,比如……”“什麼公平不公平?”沒等小周說完,主任就生硬地打斷他的話,“任何一項製度都沒有絕對的公平,考慮問題要全麵,不能光為自己考慮!”“我不是那個意思。”小周急忙解釋。“那你什麼意思?你認真思考了沒有就來提意見?”看到主任要發脾氣了,小周趕緊退了出去。

為什麼人們經常會把自己置於窘迫的對話境況中呢?心理學專家佩林成立了一個以其名命名的研究機構。經過一係列研究,他發現人的情緒像鍾擺一樣,擺到最高點時情緒積極、興奮、激動,也容易受他人的影響,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而擺到最低點時,情緒低落,容易對他人的建議置若罔聞或是產生反感。而上麵兩個例子中的小A和小周,均是很不湊巧地折在了對方情緒最低點的時候。換句話來說,就是選擇了不當的時機。

在說話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總是選擇便於自己說話的時機和場合。殊不知你喜歡的表達環境未必是對方喜歡的,如果隻顧著自己說話方便,而不考慮對方是否有時間、有精力、有心情,就很容易讓溝通陷入僵局。

在參加棒球比賽的時候,即便你技術精湛、身體強壯,但如果你無法把握擊球的時機,也無法擊到來球。說話也是同樣的道理,無論你所說的內容多麼精彩,如果時機掌握不好,自然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想必你也聽過這樣一句話:“把話放在飯後說。”當你有什麼事必須請求或拜托別人時,在吃完飯或是酒過三巡以後要比吃飯之前說有效得多。一方麵是因為吃過飯以後,人們往往心情舒暢;另一方麵,“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一旦對方接受你的一些好處,自然不會直接拒絕你。

至於如何選擇合適的場合與時機,其實並沒有一定的規則,主要看對話的具體情況,要憑你的經驗和感覺而定。

知識小鏈接

幾個糟糕的談話時機:

(1)在別人興高采烈的時候潑冷水。

(2)在別人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討論雞毛蒜皮的小事。

(3)在別人需要靜一靜的時候再三要求展開對話。

(4)在別人失敗的時候急著證明自己有多正確。

(5)在別人因批評而情緒低落的時候提意見。

八卦是避免不掉的,八卦是一定要的,但可以追求比較有品味的方式來八卦,而不是到處在別人背後說壞話。

——蔡康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

巴爾塔薩爾·格拉西安在《智慧書》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千萬不要忽視閑談時的言行,說話要經過考慮。隻有那些不帶任何偏見色彩的,不存在個人主觀意見的或者個人信仰的,不會傷害到對方的話語,才不會讓你的形象受到言語的影響。”

在日常人際交往中,閑談能增進友情,改善人際關係。但是,生活中因為閑談而引發矛盾的現象也很常見。比如,在閑談中沒話找話說,甚至說一些涉及別人是非的閑言碎語。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忌諱,或是隱私,或是外貌,或是地域忌諱。如果經常口無遮攔,輕則讓交流無法進行下去,重則破壞人際關係。

艾拉告訴丈夫,她決定要和好朋友瑪麗斷絕來往。

“為什麼?她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嗎?”丈夫奇怪地問。

“曾經是,因為她曾經不愛談論別人的是非。”

“現在呢?”

“現在的瑪麗嘴巴特別碎,總是在我麵前說別人的一些是非,而且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實在是令人難以忍受。”艾拉歎口氣說。

“那麼她都是怎麼說的?”丈夫很感興趣地問。

“例如有一次,她看到一個朋友和比她年齡大的男朋友分手了,就說‘現在的女孩子總是喜歡和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談戀愛,這樣的愛情根本靠不住’。我問她為什麼,她說那樣的婚姻缺乏互相理解的基礎,有隔代的差距。雖然我知道瑪麗的話並沒有針對任何人,但是我很不高興她這樣說,因為當時我的妹妹就在和比她大很多的男人戀愛,而且瑪麗也知道這件事。不知道她是有口無心還是故意這麼說,總之,她的話讓我非常不舒服。”

“這樣確實令人討厭,所以……”

“所以我不打算和她繼續做朋友了,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聽她閑談別人的是非上,還不如和其他朋友聊一些有意義的話題。”

閑談時不可避免地會提及某人某事,但是請不要將其當成自己的談資。首先這是一種不禮貌、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其次,眼見還不一定為實,更何況是道聽途說來的八卦信息。也許你隻是隨便說說而已,但是對方很可能因為你的言論而受到莫大的壓力。

所以,在閑談時一定要避開談論敏感的、容易引起誤會的話題,不要隨便開別人的玩笑,不要探聽別人的隱私,不要在人後論是非。還要注意的是,在說話的時候留意對方的反應,以判斷你的話題是否合適,以便適時調整。